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融媒视域下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路径选择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88次
  • 评分4
  • 28
  • 0

于准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当前,媒介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跨媒介传播成为未来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为了打破僵局,当下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应顺应媒介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革,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媒介融合趋势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路径,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编辑出版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跨媒介传播;编辑出版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7-02

收稿日期:2015-01-28

作者简介:于准(1980—),女,吉林吉林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媒体出版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媒介传播成为未来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媒介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格局,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步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媒介内容的生产、媒介信息的传播、媒介产品的管理乃至媒介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都将发生巨变。而处在整个信息传播流程起点的媒介编辑,其思维方式、能力要求、知识储备、技术水平等都应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而进行变革。以培养媒介编辑人才为己任的编辑出版教育,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更应树立起培养新型媒介人才的目标,顺应媒介发展趋势,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应时而变。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

编辑出版专业定位不仅要合乎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步伐,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全国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办学点已经超过了百余个,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也在一步步加深。然而,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仍然面临着找工作难,找对口工作更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致使学生在竞争中缺乏优势造成的。因此,编辑出版专业的专业定位虽然要紧跟形势,但却不能盲目,不能一味地追新求热,什么热门就开什么,什么热门就学什么,而忽视了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生源的水平,科学地、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定位,从而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比如在综合性大学里开设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完全可以整合其他相关院系的资源,比如计算机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等,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打造特色专业,并进一步实现教师共享、资源共享。再如在一些专科院校开办的编辑出版专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为对口的出版单位输送专门人才。比如河南中医学院开设的医学编辑专业,主要为医学图书、报刊出版单位、医药健康网站及卫生宣传部门培养专业编辑人才,学生既有医药卫生知识,又具备编辑出版知识,颇受用人单位肯定[1]。再如北京大学文化底蕴深厚,出版史和出版管理方面的实践是其优势与特色所在,该校本科生在出版管理实践基础上策划了《书香漫处显风云——北大周边的书店》一书;中国人民大学重视实践教学和训练,近30种校园刊物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2]。这些高校的特色专业为其他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学历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粗具规模,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应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科层次要定位于前端,侧重培养技术型的精英,面向资源加工技术岗位;本科层次培养重点应放在文化产品策划、文字表达、项目执行等方面;而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则着重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管理型的人才。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短期教育和非学历层次的编辑出版教育,比如开办暑期班、进修班等,聘请一些业界的专家和资深编辑授课,讲解一些前沿的课题和热门的案例,使得一些出版从业人员和有志于进入出版行业的人员甚至高校教师都能够在工作之余继续“充电”,拓宽视野。

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专业性不强、学科背景不丰富。编辑工作者如果缺少其他专业作为支撑,将很难胜任深层次信息整合的需要。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看重的也往往不是应聘者具有多少编辑出版知识,而是其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招聘中要求应聘毕业生是韩语、德语、计算机、生物、电子学等专业的学生;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要求是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或其他社科专业,二者都没有对编辑出版专业有所要求[3]。针对这一现状,编辑出版学在学历教育中要大力提倡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学习。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有条件的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应积极鼓励学生在主修编辑出版学位的同时,辅修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比如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能适应媒介融合趋势下对专业出版人才的需求,也使自己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硕士、博士层面在招生时也应多考虑招收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以形成多学科融合的优势。

三、完善课程体系:创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结构

媒介融合时代的编辑出版业务体现出文化性、技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特征,因此,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特性,创立起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培养教育的基础平台,文理科相互交叉,以出版内容、数字技术、媒介经营管理等为基本模块,每个模块由充足的必修与选修课程集群组成。出版内容集群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内容的筛选、策划、整合、编创等能力,其核心课程包括信息检索、市场信息收集与预测、新媒体艺术、出版选题策划、信息内容创意表达等;数字技术集群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技术工具的使用,数字出版平台研发维护,数字作品制作,数字出版流程管理等能力,其核心课程包括排版软件、版面设计软件、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站技术、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网络编辑等;媒介经营管理集群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监控与交流、数字出版市场推广营销、数字出版经营管理等能力,其核心课程包括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公共关系等。三个模块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根据需要互通有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构成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立体完整的编辑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绝不是简单地增加技术类的课程而缩减理论课程,绝不能泯灭编辑出版专业的内容优势定位,使得文化基础教学被技术教学所取代,而是要统筹全局,合理调整理论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设置,内容为王仍然是编辑出版教育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优化师资结构:组建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编辑出版人才的重要保障。融媒时代,高校与出版媒介一样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当务之急。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校的人才准入门槛过高,对于学历、职称等限制过于严格,因此导致了目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只有高学历而实践经验极其缺乏的教书匠。为此,高校应在人才引进方面拓宽渠道、完善体制,积极引进特需人才,摒弃学历、职称等限制,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三种途径:一是积极引入业内精英。欧美发达国家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由业内资深的编辑、管理者构成,通常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的头脑。我们也应借鉴这种做法,积极引进这些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具体的引入办法可以是外聘任课、客座教授、不定期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二是鼓励一线教师外出进修和亲身参与实践。派遣教师到国内外有着优秀办学经验的高校考察进修、进行学术交流,吸取外部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并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创造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派遣他们到出版社、各类媒体进行学习和锻炼,扩充视野,增长经验。三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由高校和企业联合举办师资进修班和培训班,由业内资深编辑、管理者等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交流讨论等。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技能考试,获取数字出版相关资质证书;支持教师以数字出版实训基地为依托,参与企业出版项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

五、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编辑出版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点,积极推进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然而,由于观念、定位、师资、经费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其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除了上文提到的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内精英任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搭建起先进的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媒介融合时代,编辑人员所面对的不再只是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而是纷繁复杂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和各种硬件设备,因此,需要搭建的不是简单的模拟实验室而是真正的融媒实验室,将分散的传统实验室升级为涵盖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编辑出版整体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对媒介融合状态中的资源共享、流程衔接进行体验。例如汕头大学成立的融媒实验室,开设了“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出版技术”、“媒体融合管理系统”等课程,同时增加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电纸书、网络出版营销等新内容,增加学生校内外实习机会,对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就业帮助很大[4]。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办校园媒体、组建工作坊等途径参与实践。

当前,媒介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新媒体层出不穷,竞争也日渐激烈。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也是必需的。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当下媒介融合趋势的编辑出版教育发展路径,才能创造性地推动编辑出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编辑出版人才。

参考文献

[1]牛正攀.编辑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破解之策[J].新闻世界,2013,(5).

[2]王武林.数字化进程中的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3]林新华.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出版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4]姬建敏.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关注的新问题——全国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暨数字化时代出版学高层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