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29
  • 0

吴长征,徐颖

(中山大学,广东珠海519082)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内起步较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商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大学生职业规划更要求与社会和行业接轨。因此,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文章借鉴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进行了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商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9-02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吴长征(1978—),女,安徽怀宁人,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41000-1163006)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该课程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指导,在理论体系、课程开发、内容建构等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1。课程设计也未能结合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结合商学院经管类专业偏向实践应用型的特点,探讨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成本收益,基于此,在生涯辅导实践中,该理论提出三种水平的职业生涯服务:自我帮助服务(self-helpservices)、他人协助服务(briefstaff-assistedservices)、个案管理服务(individualcase-managedservices)[2]。这三种服务方式分别对应于个体不同的职业生涯准备状态(readiness),即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个体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有效性,该理论用于生涯服务的各个范围,研究者也设计出了大量咨询与辅导材料,该理论能为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涯辅导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商学院大学生毕业流向的特点

(一)以就业为主,注重行业准入资格

对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流向的统计调查表明,这类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就业,而不是升学深造,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在毕业若干年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去继续学习。学生在读期间更加注重考取各类职业准入资格,例如:证券从业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为未来在行业内更好地发展积累条件,获取更多的认可。

(二)行业集中度较高,就业与行业接轨

相对于基础学科而言,商学院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富管理行业,在就业时所寻求的职业通常与专业的相关度较高,就业与行业密切接轨,这需要学生对相关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三)注重毕业生实习实践的经历以及专业素养

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实习实践的经历,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相对更加有优势。在进入面试之前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有关专业知识的笔试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熟悉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把握认知信息的特点——系统性、互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认知信息的规律和特点,在内容上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表现在内容上要完整,涵盖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再到评估决策和执行加工的全过程[3]。另外,在信息认知和加工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注重个体对信息的反馈,对于认知的信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调整和预测,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和更为准确的指导。

(二)拓宽认知信息的途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根据上述特点,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帮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去认知信息,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以外,更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来不断认知自我和认知职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对于认知的信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课外还可设计阅读、访谈、参观、讨论等不同的行动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认知的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多途径获得职业信息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研究技能运用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决策制定中。

(三)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多样化的师资组合与教学素材

职业规划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人员除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否则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程设计中,除理论模块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或不同行业选择设计专题讲座和工作坊,聘请业界人士或资深校友担任兼职导师,组成多样化的教学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

三、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

(一)推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全程化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等同于单纯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毕业时再接受就业指导为时过晚,因此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更早更准确地使学生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应从大一起开设该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大一、大二教学内容侧重职业规划,主要包括大学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大三侧重就业指导,包括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环境等。课堂教学模块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四年级则设立职业咨询工作坊,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咨询活动。

(二)规范并强化课外教学模块的内容

结合各年级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教学内容,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生涯人物访谈,通过对校友、业界知名人士的访谈等帮助学生强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大学三年级时可以通过组织模拟面试、开设简历修改工作坊等帮助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运用和提升;在大学四年级可以开设职业咨询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决策咨询。另外,在各年级的寒暑假应安排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等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充分的实习实践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了解职业和行业,增强竞争力。

(三)增设有关实习与实践的课堂教学内容

实习和实践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认识和了解相关的行业和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在实习和实践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职业规划课的课堂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实习和实践的培训内容,例如“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实践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方法与报告撰写”等,引导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和行业,并教授学生相应的方法,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职业认知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不同专题内容

还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在学术研究、出国深造、求职就业等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开设专题讲座,在求职就业方面可细分到不同的行业,例如金融、会计、管理咨询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等,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关行业认知的竞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研来完成有关行业认知的报告书,增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

(五)增设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让商学院真正成为未来企业家的摇篮。在课程设计中应增加创业启蒙认知的内容,介绍现代社会创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企业的成长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外鼓励学生跨院系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模拟和实践,参加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创业的冲动和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

(六)实现职业辅导、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一体化

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产生学业或心理方面的困惑,缘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应与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厘清个人发展定位。对于商学院的大学生而言,在经济和管理两个大的专业学科门类下,如何细化金融、会计、营销等专业方向的选择,与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应推行一体化辅导。

参考文献

[1]葛长波,孙鹏燕,杨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

[2]刘长江,尤扬.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及其辅导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王本贤,姜南.认知信息加工理论领域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