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以有效教学为视角

  • 投稿瘦子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59次
  • 评分4
  • 76
  • 0

乔环润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契机,但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本研究以有效教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甘肃农业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应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英语教学的百花齐放。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有效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25-02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乔环润(1983—),女,甘肃环县人,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甘肃农业大学“英语技能强化训练”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课题“甘肃农业大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GSAU-STS-131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

一、开展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要“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但最近几年, “高校给大学英语必修课所分配的学分数明显减少,这一趋势在高水平院校尤其明显”[2]。有些大学,学生只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就可免修部分学分。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英语水平不下降、学习不断线,开设一系列的选修课就势在必行。

(二)满足不同学生对多元化课程的需求

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目标迥异。有些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如CET-4,CET-6, PETS等;有些为了出国旅游或深造,想了解西方国家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等;有些希望能查阅外文文献,开展学术研究;还有些想去海外工作。按照《课程要求》指示,“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多模块的选修课就成为最佳选择。

(三)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完全发挥教师的优势。开设选修课则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点燃教学热情,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和教学视野。反之选修课的多寡,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等恰恰提供了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机会。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语选修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其开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教与学、选与修都不是很尽如人意。为了了解学生对英语选修课的真实看法,笔者对甘肃农业大学的3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6份,经过统计发现以下六大问题。

(一)动机单一,冷热失调

大部分学生选修英语课是为了修学分(54.9%),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比率达到22.4%,基于兴趣和拓宽知识面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9%和8%,部分学生选课依据是教师管理是否严格,如是否点名,是否布置作业,考试是否容易通过等。还会有学生将教师的长相作为选课标准,实属荒谬。绝大部分学生反映,选课时对备选课程了解甚少,只是“望文生义”,这就导致了选修课程“冷热失调”的现象,有些课程爆满,多达两三百人,有些课程却无人问津。

(二)选而不修

笔者从出勤率、上课所做事情、是否记笔记、是否有课本四个维度考察了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实际到课人数是衡量高校选修课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调查可知:只有64%的学生能保证60%—80%的出勤率;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只占23%,玩手机电脑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6%;50%的学生上课都不记笔记, 经常记笔记的只占到11%;65%的学生都没有课本或任何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这均说明大多数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信奉“只选不修,蒙混过关”的原则。

(三)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选修课主要采用考试或者考查(开卷考试、撰写论文、评价体会、课堂展示等)两种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某学期开设的15门英语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予以调查, 结果发现:只有13%的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其他87%均为不同形式的考查课。这样的考核方式都流于形式,完全无视学习过程,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收效甚微

教学总是要有所收获的,笔者对问卷中与教学效果相关的题目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发现:1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相关技能略有提高,如写作能力;14%的学生通过教师所述开阔了视野; 55%的学生认为所修课程没有带来任何收获,甚至有学生都不记得所修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姓名。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之后,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没有理由依然乐观的。

(五)课程设置随意

大部分教师在开设选修课时主要基于自己的兴趣,未对学生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在学校在2010—2014年曾开设25门选修课程,如新闻英语视听说、歌曲翻译赏析、大学英语写作、莎士比亚作品与电影、中国文化外宣、跨文化交际技巧、旅游英语、英语演讲艺术、英文圣经故事赏析等。笔者以《课程要求》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语言文化类课程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4%,这或许是受到“外语教学的本质是文化教学”理念的影响,语言技能类课程排在第二,占到36%,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分别占4%和16%。另外,所有选修课对学生年级和水平都未做出要求,因此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六)教学模式单一

所有英语选修课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无论班级大小,课堂形式均局限于“教师一言堂,学生沉睡听”的状态,这种封闭的、僵化的满堂灌输的教学范式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

上述诸种问题成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绊脚石。因此,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有效性就成为当务之急。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以美国的默塞尔(Mursell)和英国学者基里亚科(Kyriacou)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3]。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者陈晓端等借用效果、效率和效益等经济学概念阐释有效教学,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4]。2.崔允漷等学者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方面来分析,前者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后者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5]。

3.宋秋前、高慎英等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

学。他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6-7]。4.龙宝新等从概念重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剖析,认为,表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中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深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8]。

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莫衷一是,笔者借鉴宋秋前学者的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率和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规范教学管理。学校可以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优秀的、有余力的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增设有趣的、实用的选修课程,如实用英语口语、口译、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文秘英语、学术英语、考研英语等,尽可能丰富课程设置, 激发学生选课兴趣。选课前,相关部门可以公布任课教师的资历、教学特色、课程介绍、课程大纲以及考核方式,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需求或者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而非“被选”。

2.提升教师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教师素质可从根本上改善高校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学校需通过多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如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以开阔教师视野, 拓宽教学思路。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学校管理部门可制定比较详细的、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较大程度地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动机,让教师素质、人格魅力此类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3.健全考核方式。严格考试制度, 采用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尤其加强过程性评估。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展示、经验分享、模仿、小型比赛等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斗志。健全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4.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分析自身兴趣,结合就业需求和终身发展需求理性地选修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实现学习的效益。

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是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产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规范的教学管理可以端正学习态度,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人才竞争;不断优化的多模块多层次课程体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大学英语教学的“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2]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

[3]Kyriacou C.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M].Basil Blackwell Ltd,1986.

[4]陈晓端等.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7]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3.

[8]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