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闻英语教学与高职生跨文化素质培养

  • 投稿图伦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24次
  • 评分4
  • 55
  • 0

陈江宁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摘 要:高职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质,以满足交际能力、信息获取与文化传播的需要。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制约了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引入新闻英语教学,有助于高职生提高语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效率,增强语言应用的灵活性,跨文化的信心与主动性。

关键词:新闻英语;高职生;跨文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67-03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陈江宁(1980—),男,江苏盐城人,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校媒合作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研究”(11CWZZ15)

一、高职生的跨文化素质需求

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职生的入学成绩较本科生低。高考成绩代表的是学生中学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以说高职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相对较弱的。中学阶段英语课的基础作用和衔接作用非常明显,对后续高职英语课的学习影响也较大。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其英语课成绩一般也偏低,因此总体来看高职生学习英语较为吃力。这直接导致院校和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能够继续下去,不得不在高职阶段给学生补中学阶段的课,使得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基础知识上,不但无法进行进一步学习,而且也没有时间进行语言应用实践。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被一再夸大,甚至被说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具。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定位的不准确,也是对就业导向的一种误解。

高职院校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较为具体,大多数岗位对英语能力没有要求。除一部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外,大多数高职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很少或几乎不会用到英语。即便在涉外企业工作的也是如此,一些技术方面的翻译工作或者需要跨国协调的工作往往由专人负责,一线技术人员并不会参与这些事务,也就不会用到英语。事实上,英语更多地被用于各类考试中,如升学考试、出国留学考试、职称考试等,而高职毕业生参加这类考试的比例并不高,有的是因为没有机会,有的是因为没有需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生的英语学习不重要。英语学习仍然重要,关键是要明确通过英语学习应该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人都应当具备一种全球化的、跨文化的视野。在其中,英语仍然是一种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由于表情、代码等语言辅助工具的进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人际交往中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熟练掌握程度也被弱化。但无论使用何种语言辅助工具,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因此,相对于英语能力而言,高职生更需要具备的是跨文化素质。综合来看,高职生对跨文化素质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对交际能力的需求

跨文化素质首先表现为一定的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并不仅仅局限于跨国家文化、跨语言文化,从广义上来看,跨民族文化、跨区域文化、跨单位文化等都是跨文化。掌握了跨国家文化、跨语言文化的要领,对于在较小范围内避免文化冲突、有效开展交际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高职生即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应当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社会交往适宜、人际关系良好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职生对交际能力的需求可以通过跨文化素质培养来得到满足。

(二)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能够快速获得信息的人将会在发展中占有先机。在工作中,不断获取行业最新信息,对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行业信息不仅来自国内行业,更多地还是来自海外和国际方面,要获得和理解这些信息必然就要跨文化。同时,信息的筛选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失实信息、错误信息不仅对工作没有帮助,而且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必须学会在海量信息中较快、较准确地选出自己需要的,并判断信息的真伪,这也需要跨文化素质。

(三)对文化传播的需求

作为一名中国人,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生作为当代有理想的青年,尤其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毕业后,其具备的爱国主义思想决定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有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产生了对于提高自身文化传播能力的需求,而文化传播需要跨文化进行。同时,即便不是面向国际参与对外传播,那么在区域间进行文化传播的活动也无处不在。即使是对本单位情况进行宣传介绍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能够从事好这类工作也是跨文化素质的体现。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误区

语言是跨文化重要的和主要的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英语成为全球一半以上的科学家思考和交流的工具,90%以上的科技成果用英语发表,在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中,有80%的信息用英语表达”[1]。可见,如果要确定一门语言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话,英语是最优选择。英语课对培养高职生的跨文化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英语专业各课程会不同程度地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所以不在此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高职英语单指高职公共英语课。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仍然较为刻板,方法仍然比较僵化,不但不利于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对于英语学习本身也是低效率的。综合来看,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误区。

(一)应试教育痕迹明显

虽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但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对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有的虽然不强调“过级”,但也无法回避各种考试的权威效应,认为以考试为指导可以确保方向正确,而且校内考核评价本身也大多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这样即便是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仍然会在教学中留下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语言的使用是极其灵活的,以大量客观题充斥的试题虽然可以准确地考查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无法衡量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以考试为导向必然使学生拘泥于试题给定的语言环境,无法真正学会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

(二)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

掌握语法和词汇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但在具体使用语言的时候,语法和词汇并不一定要准确无误才行。通常即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时也经常出现错误,只要这些错误不影响交际便可忽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考试形式也更加倾向于标准化,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就必然得到强调,因而学生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记忆语法规则和单词拼写。结果导致的是,语言应用练习等学习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内容乏味,学习过程变得十分枯燥,同时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受到很大打击。

(三)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相互割裂

在跨文化交际中,听、说、读、写、译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人听、读的过程同时也是翻译并思考如何说、写以保障交际进行的过程,相应的这五种能力也是一项综合能力。现在的高职英语课却经常将它们分开对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模块化教学,即将课堂教学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一个模块,重点锻炼一种能力。例如:在听力训练环节,学生要集中精力收听给出的信息,并完成相应的题目,将本应该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用来理解题意、判断选项,这与真实的交际环境相差甚远,同时容易让学生对交际过程产生误解。

(四)片面引入娱乐元素

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本身较为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会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娱乐元素,如:英语电影、歌曲等。这些内容固然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在教学上缺乏体系和系统设计,很少能够真正在内容上发挥作用。学生常常是看、听的时候兴致高昂,看过以后对教学内容仍然没有兴趣。同时,有的教材虽然收录了一些时尚元素来吸引学生,但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远远不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尤其是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最新信息,教材内容如果不能体现自身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夸大专门用途英语的作用

有的院校和教师引进了专门用途英语,以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相关联来增加高职英语的实用性,有的甚至主张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进行教学。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对于部分管理类专业学生是有益的,例如: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旅游英语,给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设商务英语等。这些专业与英语的关联度较大,毕业生也更有机会从事涉外工作。但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要学习相应的专门用途英语,如机械英语、化工英语等,则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涉及大量复杂的专业词汇,而且在将来的工作中也很少用到,这也就造成了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三、新闻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英语“是现代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同时也是规范英语语言的标准之一”[2]。新闻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交际形式,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载体。新闻英语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其作为英语教学素材可以为学生全面呈现英语言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现状。新闻英语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又是最鲜活的生活化语言。“当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学生学起来便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很好”[3]。新闻报道有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学生学习笔头或口头交际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素材。同时,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英语素材也极易获得,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根据高职生及其将来的工作特点,新闻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主要

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一)提高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在使用外语收听和表达时,学生常常会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这主要是由于语言思维缺乏逻辑性所导致的。新闻英语极富逻辑性,这在消息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消息写作最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一结构“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在第一自然段(常称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先回答人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略为次要的信息放在导语后面,对细节内容逐步加以补充,最为次要的则置于末尾”[4]。“倒金字塔”结构为语言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那就是在叙述时要先说5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再说具体细节。这种方法便于尽快理清思路,使表达更有逻辑性,言语更有层次感。

(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

学生在交际中有时会怕对方听不懂自己的意思,而一再重复或者换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但这往往事倍功半,结果说得越多越说不明白。新闻英语惜字如金,省略现象随处可见,“一般来讲,英美报刊段落大概由60个单词组成,平均在8行字左右”[5]。作者会通过使用简短词汇、精简句法结构等诸多办法减少字数,为的是让受众快速看(听)完,并抓住重点。同时,新闻英语表达形式多样、语言平实且贴近生活,尽可能地迎合了受众的接收和理解需要,便于提高传播效率。这些对于日常交际很有借鉴意义。简短词汇容易记忆、使用频繁,精练的句式结构表意更加明确且不易产生歧义,使用起来顺手、方便,不容易出错,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速度。学生学习使用这种风格的语言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容易被接受。

(三)增强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人们说外语前经常要先想好所用的语法结构、词汇等,在头脑中把各种句子成分组织一遍,否则就说不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把语言表达想得过于复杂。其实表达未必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这方面新闻英语就非常灵活。例如:新闻英语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叙述过去发生的新闻事件来制造“正在发生”的效果,增加语言感染力;新闻英语善用新词,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常最先通过新闻进行传播,为了表达方便,新闻英语还经常自造词语。有时不易解释的问题如果打个比方可能让人更加明白,新闻英语中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用频繁,如“报刊英语常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社会现象”[6]。这使得新闻表述更加形象。学生学习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灵活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表意更便于交际双方相互理解。

(四)增强跨文化的信心和主动性

不熟悉的文字符号会带给人一定的困扰,一部分人对外语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活动中并获得成就感,才能使他们逐渐接纳外语学习。新闻采访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新闻发布过程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信息的一进一出在其中非常明晰。模拟英语新闻采访与发布可以让学生体验跨文化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搜集信息也是采访的一个环节,可以锻炼信息筛选能力;通过阅读我国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可以了解我国向海外进行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方式。通过新闻英语,高职生可学习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以及如何组织语言进行文化传播。随着交际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信心必然提升,同时随着对英语信息的获取与发布成为习惯,跨文化的主动性也会进一步增加。

从高职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毕业工作后对英语的需求实际来看,高职生对自身跨文化素质的需要远大于对英语知识的需要。无论从就业还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需要都应当成为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方向的重要参考。作为为数不多的公共课,高职英语课应当在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语言是跨文化的重要工具,英语课可以说是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天然媒介。利用新闻英语教学对高职生进行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对高职英语课的科学扩展和延伸。这对师资同样有较高的要求。新闻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熟悉新闻写作和采编知识,不仅能够分析时事新闻,还要能独立撰写英语新闻稿件。跨文化素质培养要求教师要对英语新闻制作发布中所体现出的跨文化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将跨文化技术通过新闻英语训练转化为学生的跨文化素质。教师应当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适应这些要求。

参考文献

[1]梅红.传媒英语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引言1.

[3]郑燕虹.《大学体验英语》中所蕴涵的教育哲学思想[J].中国外语,2005,(4).

[4]张健.报刊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2.

[5]黄庆.英美报刊阅读理解入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9.

[6]陈仲利.最新英美报刊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