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本科生闭卷考试问题与优化对策

  • 投稿孙慕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58次
  • 评分4
  • 75
  • 0

闫福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强化知识的简单记忆、浓重的功利化色彩、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等诸多弊端,使得一些高校本科生闭卷考试的做法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现了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要摆脱本科生闭卷考试带来的种种困扰,相关院校必须端正对考试目的与作用的正确认识;要改革集中、僵化的考试管理体制,赋予教师应有的教学管理权力;要强化激励机制,为教师优化本科生闭卷考试提供行为动力。

关键词:闭卷考试;本科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48-02

学习效果考核方式是制约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年来,闭卷是高校对本科生采取的最为常见的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学习水平与效果的一种检验方法与手段,闭卷考核方式不仅直接制约、影响着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制约、影响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影响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态度、动机、行为选择等等…。目前高校本科生学习效果的闭卷考核方式在看似不断“规范”的遮掩下,存在方式方法单一,内容僵化、刻板等突出问题,严重背离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要优化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大对闭卷考试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尽快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闭卷考试制度。

一、现行闭卷考试的做法及弊端

闭卷是我国一些高校多年来流行的一种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及不允许翻阅任何资料的条件下,独立完成考核内容。其全过程的通行做法是:在期末考前的第二到第三周,由校教务处提出闭卷考试实施细则,内容主要包括:试卷类别(一般是A、B两套)、不同试卷内容的最高重复率、试题类型、题量(多数学生答完试卷所需要的最低时间)、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重、标准答案等。学生要在规定时间进入指定教室,在至少两位监考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考试。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规范考试,增加了规范教师行为的一些“创新性”规定,如若多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套试卷,且试卷评阅必须采用“流水”形式。这种做法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所谓试卷和教师行为的规范与统一。表面上看,有利于增强考试的制度性、严肃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复习。但实践表明,这种考试做法弊端明显,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一)强调知识的简单记忆

闭卷考试尽管题型多样,但考试内容大都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内容偏少,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的检测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学生仅凭记忆而不是深入理解就能达到及格水平,考试实际上已经成为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一种模式。这不但无法有效检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对学生简单机械记忆和考前突击式的学习模式起到了强化作用。考前一周的临时突击是高校多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考试前,靠突击记忆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就可能会获得合格成绩,而实际上并没有深入理解概念、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背书,不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目的功利化,评价标准单一化

大学校园应该是清净圣洁之地,大学生应该远离尘世污染,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洁身自好的品格,能够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沉沦和诱惑具备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由于现行的办学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普遍充斥着世俗性的功利化色彩。在考试方面,差等生参与考试的目的仅在于取得毕业文凭,学习好的学生则以评优评奖为主要目标,由于学校对学生评优、评奖主要依据卷面成绩,这一做法更是加剧了学生考试的功利化取向。在学生成绩鉴定方式上,教学主管部门一般要求教师要严格按事先拟定的“标准答案”阅卷和评定成绩,排斥求异性、创新性意识与做法。它把高校教与学的活动严格禁锢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简单理解和记忆层面,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不够、综合素质欠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加重学生心理负担,滋生考试作弊行为

在多数高校,学生每学期要学习5-9门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以强化简单机械记忆为特点的闭卷考试与严格的考试组织管理结合在一起,虽然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有限,却会在考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为了过关,考前经常会采取突击式复习,由于过度紧张劳累,有的学生免疫力下降,出现头晕、厌食,甚至感冒发烧等症状,少数学生因此还会弃考或缓考。许多学生考前要求教师划定复习范围,透露考试内容;考试时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舞弊,等等。为防范作弊,学校在制度和组织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客观地讲,目前在一些高校,考试作弊已成公开的秘密,其中考前缩印考试内容,考场偷看、传递纸条和答案已经成为校园和考场上触目惊心的一道风景。学生的诚信水平和校风学风状态令人担忧。

二、完善闭卷考试的功能与作用

(一)必须端正对考试目的与作用的正确认识

考试是评价教学质量、检验学习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考试考核形式,目的应该包括两点:一是评价,即通过考试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检测,同时通过对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检验教师的授课水平。二是压力与激励。把考试成绩达标作为学生结业或毕业的基本条件,对学生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等不同档次分别加以标识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用人单位聘用的依据,这样的考试结果必然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有效的动力与压力效应。上述两点,达到评价目标又是实现考试激励功能的前提条件,只有考试成绩能够准确度量出学生的学业与素质水平,这样的考试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目前“高分低能”现象的大量存在说明现行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对学生真实水平做出可信评价,也就难以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产生有效的正向激励。

(二)改革僵化的考试管理体制,赋予教师应有的教学管理权力

目前各高校的考试管理权限大都集中在教务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在考试前制定和发布统一的考试管理办法和注意事项,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时间、出题份数、题型、题量、标准答案、监考纪律、阅卷规则等。做出考试的相关规定本无可非议,但教务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存在“顾此失彼”和管得“过多”“过死”现象,教师的自主权被严重排挤。如要求讲授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师必须使用同一套试卷,阅卷必须采取“流水”形式。这些规定只强调试题的一致性,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授课的差异,把教学过程与教学考核人为割裂开来,结果是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在授课过程中受到严重压抑。为了适应这一规定,讲授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循规蹈矩,甚至避重就轻。一些综合性、应用性强、需要深入分析的教学内容因为与统一的教学计划进度有抵触而被搁置,而且由于这些内容个性化强,不易纳入统一的考试范围,讲得越多,越不利于学生在统一的试卷考试中过关。强调整齐划一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对平时的实践、创新、应用性教学形成无情挤压与排斥,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教学难以有效施展和发挥。改革的方向是转变权力过于集中的教学管理体制,赋予教师应有的教学及成绩考核管理权力,当务之急应该做到三点:实行弹性教学计划,给予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情况、新问题自主灵活调节的余地和空间;废除不同任课教师只能采用一套试卷的管理办法,允许教师根据个人的授课实践自主地确定考试内容;废除“流水”阅卷做法,实行授课教师单独阅卷。学校管理者应该解放思想,不要把教师仅仅视为管制与约束的对象,要相信教师在教学与教学考核过程中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于教师能够做到、能够做好的事情,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这种放权与信任不但会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也大有裨益。

(三)强化激励机制,为教师优化闭卷考试提供行为动力

创新型、实践型教学在现行的闭卷考试中得不到充分体现,除了缘于目前僵化集中的管理体制外,还与激励缺失有关。例如在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方面,不论课程类别、题量(工作量)大小,出一套题或阅一份试卷的工作量完全是一样的。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出题时如果仅侧重于概念、基本原理和简单应用,相比于应用性、综合性强的考题,工作量要小得多。因为这些试题大都有现成的内容和统一的答案,而编写综合性、应用性、分析性强的试题,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设计。不仅如此,阅卷时需要查阅学生答题的每个细节,因此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这些更加负责的做法与劳动付出,在现行的工作与薪酬考核中并没有得到认可。改革的方向是要把教师劳动的质与量和薪酬及工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教务管理部门对试卷的审核应该从重形式、重题型转变到重内容的轨道上来。校督导组应当对试题进行抽查评比,对其中的高质量试卷可在学校教务网站上公布,供教师们学习借鉴,并对当事教师给予适度的物质与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