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 投稿无聊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629次
  • 评分4
  • 29
  • 0

邢金明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当前大学生扩招政策的逐年实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1],比2013年增加了28万;2013年又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2011年和2010年,这一数字分别是660万人和630万人。和四年前相比,2014年高校就业增量人数就达到近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来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扩招;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人才计划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扩招政策的逐年实施,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已然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1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尽管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全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学府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入学人数激增,这必然促使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上升。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的就业需求状况、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产业结构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有关。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密集型人口多,而二三产业是生产密集、人员需求学历要求低,而社会总跨度和总需求的人数,由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国有企业改组,使得国企大幅减员,而政府部门由于职能分工,事业单位吸纳人数亦在减少,故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国企事业单位吸纳人员减少,故在就业中竞争尺度和力度在逐年上升。

1999年以来高校大学生扩招,到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激增到727万人,由于取消定向就业,选择双向就业使就业选择空间余地变大,这是激增高校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高校大学生扩招与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从数据上看,中国大学生数量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但实际上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设置过剩[2]。目前,一些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缺少市场经济转型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人才脱节,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用人单位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不考虑实际需要,提出高学历、限性别应聘标准,彰显用人单位身价。而女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比较难胜任一部分强度高、工作量大的工作;加之经期、孕期、哺乳期这三段时期是每个正常女性必经的阶段,在这三个时期,女性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成为重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一个较大问题[3]。故而,女性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造成期望值偏高,从而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大学生认为上完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的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优厚和地域条件优越的企事业单位[4]。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人才培养中设置的相应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自主创新意识弱、主动性较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加之语言表达能力差,思维受阻,在应聘的场所紧张、胆怯,不能自信的展示自己,错失了就业的良机。

3 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应的对策

3.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宏观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人才市场的流动性、持久性和创造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在线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实时在线分析各类职业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

3.2 高校改革

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高瞻远瞩,积极调整学科培养方案,与企事业单位互动,形成产学研互动的人力资源体系,为社会积极培育人才。建立一支素质能力高、专业能力强的就业导师队伍。高校就业指导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力对于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力量。为毕业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宣传课程,为毕业生量身打造就业择业观,促进大学生正确择业,先择业再立业的思维模式,鼓励大学生通过就业宣传周、就业宣传月、就业实习等媒介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就业。

3.3 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需求,吸纳人才队伍。按自己的需求招收需要的人才。高职技术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大中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科研、技术研发的人才。企事业单位只有根据需求,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高额高效益的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企事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最大效益。用人单位应加强招聘的公平公正环节,消除就业壁垒,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强化就业公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3.4 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校人数的扩招,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适合综合型岗位,因而毕业生及其家长不能过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5]。毕业生和家长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合理的做好就业定位。

条条道路通罗马,大学生只有具备强有力的专业素质能力、个人魅力得到不断强化、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意识能力突出才可以找准定位,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依赖社会各界的努力,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市场提供岗位,同时,完善体制改革和促进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因而,需要全社会总动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OL].人民网教育,2013-12-09.

[2]王泽强.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矛盾而非总量过剩[J].湖南社会科学,2009(3):150-152.

[3]苏艳明,曾春媛.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6(3):42-43.

[4]李志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J].魅力中国,2010,5(3).

[5]宁佳英.在校大学生系列活动对其就业的促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59-61.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