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讨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794次
  • 评分4
  • 25
  • 0

张晓如 诸 峰 张再跃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旨在对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本质,阐述影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高校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29302)。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情况下,高校教学的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然而,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目前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不少冠以 “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时间效率观念淡薄、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重教学的“眼前有效性”,轻“将来发展性”等问题始终存在。

1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只有充分地分析新特点,才能适应新情况,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1.1 教学资源更趋丰富

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更新快、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及时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及教学资源,使各层次学生均能获得所需求的有效知识,得到充实性满足。

1.2 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

网络环境下学生可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大量慕课、微课的资源使得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并可采取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专家间的相互沟通、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1.3 教学方式得到重组

网络环境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部分学生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可能多于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时,传统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的方法方式已完全不再适应,教师更多任务是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展示成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方式的改变,不但可为其他各课程的教学方式提供借鉴,同时还可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方法。

2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及意义

什么是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来判断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否有效,先看教学有效性的本质。

2.1 教学有效性的本质

教学有效性即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它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包括: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有效益,是有效果的深层次延伸,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2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和有效性,其本质为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即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可以学得更快、更好、更多,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信息素养,为其相关专业的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学习,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从而将这一能力辐射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

判断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记忆的多少和得分的高低,更要看通过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了多少终身受用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生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非智力人格特征等。

3 影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3.1 教师特征

高校教师的个人特征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高校教师的个人特征包括: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等。教师如果富有热情、理解学生,课程教学有组织、有效率,教学方法有刺激、富于想象力,将极大地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学。

3.2 课程教学活动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是指课程实施时师生之间和学习者相互之间进行的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讲授、讨论、辅导、答疑、评价等活动。其中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习得各种操作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环境是指为优化教学效率、效果而建立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包括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情感生态环境,系统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与条件。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内外教学环境,才能使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果。

3.4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高校教师传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联系师生的重要中介,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传输工具和手段。通过教学媒体不但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为高校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平添许多乐趣,还可以扩大课程教学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课程信息的增值率,将直接有助于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各专业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后继人才的质量,若想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在理清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的特点、有效性教学的本质以及影响有效性的因素等问题后,还应进一步研究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策略、方法、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8,3.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