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建构途径探索——以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的教学改革为例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61次
  • 评分4
  • 21
  • 0

莫光辉

摘要: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改革是在学校开放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融入多元教学主体全程互动的参与式动态教学模式,以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拓宽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刨业能力为导向,着力构建校地、校企、校际优质教学资源互通共享的高校协同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探索提供新的借鉴参考维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Y2014009)、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开放式教学改革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4-0096-06

DOl: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4.012

莫光辉,法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西大学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南宁 530000)。

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发展趋势下,地方高校的办学职能如何真正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科学设计拓宽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等,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地方高校办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等高校教学关键性改革都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对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深度改革调整,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所建构的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改革实践,为高校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参考视域。

一、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要义

作为社会学学科概念,“互动”最早源于美同社会学家米德创立的符号互动论学派,米德综合了詹姆斯对“自我”的分析、库利的“镜中我”、杜威的实用主义等思想观念,指出心智、自我与社会通过互动而产生和发展,认为“通过想象性预演,个体得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以谋求彼此间的最佳适应。只有当一个人对符号的理解与他人相一致时,人类的互动才成为可能”(侯均生,2010)。之后,有西方学者根据高校教学丰体特征和发展趋势,把符弓‘互动理论引入教学领域,认为课堂也是微观社会的构成单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了这个微观社会运行,从而形成和发展了互动教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互动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教学方法优劣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教学法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二是课堂行为侧重于互动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符号互动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不断积极建构自身,教师支持学生不断建构自身的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孙泽文、刘文帆,2008)。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尝试互动教学的实验研究,早期的研究聚焦在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探讨,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南京师范入学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中山大学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人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曰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思想以来,全程互动教学、协同创新教学等重视多维课堂教学主体的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逐渐在全国各大高校实施,高校的教学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校府互动教学(聘任政府官员为高校兼职教师)、校际互动教学(聘任企业高管或技术专家为高校兼职教师)、校际互动教学(小同高校组成教学联盟,互认学分)等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在校外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延伸了高校课堂教学空间和扩大了高校教学主体。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持续过程,“高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高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活动中,应该鼓励采用多种可能的方法尝试”(赵慧,2005)。在笔者看米,符合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引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变革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灌输为主、轻实践技能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在高校开放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融入多元教学主体全程互动的参与式动态教学模式;是以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拓宽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着力构建校地、校企、校际优质教学资源互通共享的高校协同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广西大学校长、博上生导师赵艳林教授等( 2012)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实践,总结出地方性高校未来办学要构建应用性为主体、地方性为主位、行业性为主导、实践性为主载的“四位一体、全程互动”教育模式,“地方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应构建以应用性为主体、地方性为主位、行业性为主导、实践性为主载的“四位一体”的教育,以需求为主导,以互动为纽带,着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为核心,着力开发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以教师为关键,以实践为重点,着力打造理论与实践融合型师资队伍;以能力为取向,以多样为原则,着力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吴志强(2012)撰文指出了全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校企全程互动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将会有双方管理层面之间的互动、校内学科专家与企业工程专家之间的互动,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动、学生与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等形式。各种瓦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企业、学校、学牛都能在互动中获得实惠”。

二、建构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改革是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等颁布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方针部指出要重视高校人才培育质量,深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丰线之一。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全程互动丌放式教学改革是着力在高校课堂中搭建校地、校企、校际优质教学资源互通共享平台,为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行业技能需求创造机会,为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使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职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接融合,是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的应有之义。

(二)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改革是本科院校整体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高校分类设置、分类评估、分类发展是未来我国高校发展格局的主要表现态势,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试点工作,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已成大势所趋。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办学心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式等转型关键要素如何真正对接适应同家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腱需求,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等高校教学改革无疑是地方高校转犁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广西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医务社会工作》课程,通过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壮族门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南宁第四人民医院、广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深圳市龙岗区龙祥社工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多主体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邀请合作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专题教学嘉宾并对学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还在上述单位建立《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实践基地,为学牛提供教学实习和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机会,实现合作单位优质资源互享,进一步拓宽了本科生课堂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三)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改革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高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学有所用,在毕业时就能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社会实践能力适应社会挑战。《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进行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改革,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牛在经过专业学习后成长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邀请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校外有过社会工作者管理和从业实践经验的热心人上到课堂讲学并与学牛互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才需要、学牛专业学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对接,是培养能够运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医学服务技能熟练在卫生部门(含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才的需要。

三、建构高校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进行的全程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结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和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中去,探索以学生为核心,联合医疗主管部门、医院、社会组织多主体共同建构全程互动丌放式教学模式;建立校地、校企、校际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实践模式、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构建全面开放、互动交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如通过学生组建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合作单位的医学专家或医务管理人员担任课程课堂教学主题讲解嘉宾并参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问和优化了学牛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合作单位的医务项H实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广西人学新闻信息网、广西教育网、广西新闻网、中国高校导航网、中国教育资助网、中国公益文化网、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网等网站对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全裎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组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小组,建构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

经过征求学牛的教学改革建议,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任课教师通过成立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丰要教学方法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班上同学组建课堂学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选择教材中的少部分章节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制作完本小组负责讲解的PPT后先发给任课教师审阅修改,而PPT制作、教学设计、课堂讲解等都由兴趣小组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转变角色当“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能使学牛迸发出思想灵感。

(二)设置广西医学专家公益讲坛进高校教学环节,建构开放合作的教学课堂

为了夯实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设置了广西医学专家公益讲坛进高校环节,邀请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办公室丰任李宏宇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谢治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韦均元硕上、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艾所副所长张鸿满博士分别到课堂中主讲了《骨质疏松预防及诊治要点》、《性传播性疾病诊治》、《认识医疗卫生系统》、《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医学专家们详细而牛动的讲解,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医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医学前沿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为学生今后到医疗部门进行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奠定了良好的学理基础,深受学生欢迎。如王友俊同学和江涛同学在《我在医务社会工作教学改革中的收获》的课程作业巾分别写到“专家们不仅教了我们一些医学理论知识,还特别针对我们的生活给了一些医学建议,同时还和我们互动讨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我们受益颇丰”、“我们从医务专家的讲学中学习了解到很多的医学健康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面和学习网,对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将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三)开展课外医务实务项目实习,建构专业实践应用的教学平台

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习弱化”的现象,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广西人学《医务社会工作》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到校际、校地、校企本科生合作交流培养机制改革中去,通过参与和推进不同办学层次的校际大学联盟(广西大学一广西中医药大学)建设,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与其他高校互补和共享优势教学资源;通过与卫生医疗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开展广泛医务实务项日合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前沿理论和管理实务知识;特别是,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单位建立了《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教学实习基地为合作桥梁,联合开发根据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需求设计的不同医务实务实习项目,学生结合项目特点和个人兴趣组建项目团队进行教学实习实践,参与医院医疗服务管理,拓展专业技能,使得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四)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潜质

2015年4月,<医务社会工作》任课教师还指导班上7名学生参加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根据社会学类的选题方向之一“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教师与学生多次研讨,以《制度变革与医改突破:县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基于广西上林县的调查分析》为题进行了课题申报,课题研究中的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试调查、实地调查、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等等研究工作,教师都全程参与指导,使得研究报告的质量大大提高。目前,该研究报告已获第七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类作品一等奖,也被推荐选送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新华网、《广西日报》等30家不同级别媒体对调研行程进行了报道,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南宁市上林县县委、南宁巾^卫计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卫计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医改办、民建广西区委会等部门和领导的肯定,研究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还被上林县县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改办直接采纳,发挥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五)设计综合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建构教学互动评价反馈体系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评定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任课教师手中,任课教师往往通过平时成绩、课堂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不同分配比例来决定学牛期评总成绩,因为学生人数较多,任课教师对学牛到课及学习情况掌握不完全,任课教师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全面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建构了“学生自评、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互评、教学实习基地评价、任课教师测评”的综合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并将综合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不仅优化了学生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更加全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禀赋特性和发展潜力,为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六)创造平等交流的师生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国内高校主要是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一般由几个班组合在同一个教室听教师授课,课程专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未得到高度重视,教师往往是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即离开教室,真正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相长机制没有形成。广西大学《医务社会工作》任课教师从课程资源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课外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入手,搭建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机制。采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讨论、科研项目、调研考察等方式增加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同时,任课教师还通过QQ、短信、微信等交流媒介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动态。通过密切的师生交流互动以及合作,建立互动互助的和谐师生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创造能力,也提升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侯均生,2010,《两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孙泽文、刘文帆,2008,《互动教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分析》,《高等教育研究》第2

期。

[3]吴志强,2012,《全程互动理念下地方工科院校建立“四双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第6期。

[4]赵慧,2005,《课堂评估: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第3期。

[5]赵艳林、王文,2012,《四位一体、全程互动:地方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质量内涵及提升策略》,《中国高教研

究》第5期。

编辑/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