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原则研究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88次
  • 评分4
  • 58
  • 0

张蕾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本文主要以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原则为研究重点.认为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与意识较高层面的人,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则有利与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遵循这六个原则,加强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是高校志愿者建设的根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6-02

志愿者,即志愿工作者,又名志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志愿者主要是义务为国家或者个人提供无偿帮助的人.高校青年志愿者是部分大学生自发或者有组织的去为部分需要帮助的个人或者集体提供无偿救助活动的人群.大学生是社会中相对在知识和做人领域的高端人群,其对于社会的付出和救助将对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起到促进作用.当前在国际领域内,世界各国高校的志愿者建设已经相当完备,逐步呈现规模化状态,这些志愿者组织的成立,对于所在国家多次提供有组织的帮扶活动,对于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面对需要帮助人的态度,均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定于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我国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并且志愿者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这主要和我国多年来所形成是各扫门前雪的处事哲学观念有关,再就是应试教育下学生多疲于对分数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基层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来具体探讨一下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原则.

1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

志愿者建设的最为根本的属性便是志愿者的服务和奉献属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志愿者多是不获取报酬,无偿为他人付出和奉献爱心的人.并且通过现实社会中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以及服务所能提供的影响,给社会和他人传递正能量,让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加入到帮助他人,人人互助的行业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高校的志愿者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与风险意识的教育,让部分新进入的志愿者了解到志愿者服务的本质与真谛,从而纠正自身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深化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从而改变部分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进行风险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并非发自身心的现实状况.并且要将对志愿者的服务与教育常态化,从而使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的服务有深刻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才能够更加长久和真诚付出,使志愿者服务惠及更多的社会人,来不断加大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影响.

2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

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本在志愿者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现实的志愿者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志愿者服务的对象要以人为本.在现实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要针对现实服务对象的现实情况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最为真实的帮助和扶持.要做到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将其视为自己的亲人进行帮扶.再就是高校在进行设计和实施现实社会中的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以人为本,当然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在现实的志愿者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从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社会现实,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问题,在进行社会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一些社会经验以及知识,为将来更好的进入社会提供帮助.志愿者服务虽然是一项无偿服务,但是在现实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除净化自身心另外,也能够让参与者得到必要的锻炼和补偿,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大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3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

开展志愿者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均会起到积极在影响作用.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和持久化,不走形式,不走过程,持之以恒的为社会和需要帮扶的人进行付出,进行支援服务.只有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持之以恒不间断的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风险,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加快,才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让大家都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加入到为别人提供无偿服务和风险的行列中,才能够让整个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社会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4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

无私风险是志愿者进行建设的根本追求和本质属性.在现实的志愿者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志愿者均以此为目标来对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这也体现了志愿者服务与建设的本质属性和追求.但在强调志愿者服务的无私性的同时,也需要志愿者的有偿报酬,并不是说,在志愿者提供一定无私的帮助后,对其进行必要地有偿补偿便违背了志愿者服务的初衷.毕竟在志愿者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其服务的过程需要得到国家或者别人的肯定,在进行自我修炼的同时也应注重国家修炼,因此,在现实的志愿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作为学校也可以对部分表现优异的志愿者提供部分物质的有偿补偿,以肯定志愿者的付出,并从一定层面上促使其更好地进行风险,更好进行志愿者服务.

5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建设原则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建设过程存在着政治化严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并不是特别纯洁,存在着一定私心,或者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名利及物质酬劳.促使大学生参与到现实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大动机便是入党或者获取一定的德育加分在评选奖学金和入党的过程中占得一定先机或者获取一定的政治加分.除部分志愿者在参加动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外,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很多志愿者的组织和服务多是出于形式和过场,其内心真正的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不是很强,表现在在很多大型的节日或者公益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的活动增多,而在平时非节假日的情况下则参与志愿者的人数相对较少.也就是像老年节的时候敬老院的志愿者人数人满为患,一天之内会给老人洗十多遍脚,而平时非节日的时候,则很少有志愿者光顾敬老院.因此,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强化志愿者的心灵建设,让其真正的参与到现实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减少其功利化或者政治化的动机倾向,净化青年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更长久的走下去.

6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

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以需要附之奖励机制,在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着手工作.首先便是物质奖励机制,其主要的形式便是通过对参与现实志愿服务的学生发放必要的物质奖励和补贴,向组织推优,提名单项奖学金等形式;再就是可以对部分志愿者进行精神激励,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对部分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以及在部分考试中使得照顾加分;最后则是对于志愿者其他方面的激励,这方面的激励主要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外的一些奖励成份,如给优秀的志愿者提供现实的社会实践机会,适当增加学分,建立绿色通道等等.以使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在付出劳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学生和老师的赞扬和认可,让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更好的走下去.

7 结束语

志愿者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文明建设的标杆,对于现实社会的有序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越高则其对于社会的贡献越大,所能够给社会传递的正能量也越大,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与意识较高层面的人,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则有利与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遵循这六个原则,加强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是高校志愿者建设的根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彦周,曾艺.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152.

〔2〕孟芳兵.高校志愿者招幕培训工作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2-163.

〔3〕姚丽丽.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2):49.

〔4〕吴映强.人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人学,200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