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弊端及其对策分析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71次
  • 评分4
  • 84
  • 0

吴立峰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电教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人数众多的大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这一环节的课题却鲜有人进行探讨.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规划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对于它的研究在提升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弊端入手,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改进电教教学课件的内容组织,由流水线的组织模式转变成链接式的模块形式,突出章节的重点;其次改进电教教学课件的展示方式,实现教师操作与课件展示的逐步分类;最后增强师生互动,强化反馈调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弊端;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46-02

1 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意义

1.1 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含义

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授课内容、授课时间以及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分析,从而制定的授课流程,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的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的预设,课本内容作为课堂的主体,贯穿整个时间段.因此,教师要对课本的内容掌握的十分牢固,明确重点,才能将整个课件完美的展现给学生.其次,课件的预设性还体现在对时间的把握上,大学课堂不同于初高中,课程时间一般比较长,如何把握好时间的划分,让学生劳逸结合,不至对学习产生烦躁的心理,是教师在进行课件预设时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另外,对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预设也十分严格,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课件的预设不能将所有情况都包含进去,因此,教师的应变能力也在课件预设性的考虑范围之内.课件的预设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1.2 增强教学活动的计划性

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于整个教学系统而言,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电教教学课件预设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估.其实大部分教师在讲课之前都会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且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再脑海中演练一遍,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还不太熟悉,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及时的处理,教学课件的预设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快速融入课堂,锻炼教师的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是对课件的设计,大学一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对于有效信息的筛选和讲解成为设计课件的主要考虑因素.课件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1.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让教师提前将重点难点合理分配,根据教学目标的提示,教师在熟悉整个课件之后,梳理清楚课件的主要内容,划分好主次顺序.这样的做法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将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上,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损耗,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同时,教师在讲述后续的课件时,如果想回到前面讲过的知识,还可以使用超链接的技术,将二者在二维平面内连接起来,随时使用,随时转换,使得课堂的沿街性更加充分.假设没有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的话,教师在教案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重要环节都会遇到困难,授课没有主次之分,给学生的记忆以及理解都形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展现.

2 当前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问题

2.1 课堂模式的程序化

大学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众所周知,电教教学课件是由教师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划,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制定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操作性.但有些年轻教师由于刚刚上任,对课堂还不太熟悉,对教学课件存有较强的依赖性,很多时候只是依照教学课件的内容一成不变的讲下去,没有自身思想的穿插,就像一台按照编写流程运作的电脑,显得十分程序化,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对这堂课不是很热情的错觉,从而感染学生,导致学生对这堂课的积极性大减,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听讲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大多会沿用以前的教学课件,忽视了教材的更新,形成了一种只是为准备课件而教学的局面,使师生的思想都受到限制,课堂呈现一种较为僵化的形式.

2.2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电教教学课件的使用对于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效果要更好一些,这是由于人们的大脑更倾向于利用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来帮助记忆.当前电教教学课件中大量应用了图像、视频、音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的做法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长期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会让学生对图片产生依赖心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退化,逻辑分析能力也将大幅度降低.同时,图像的运用将一些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应该是多样化的,兼顾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给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内容大同小异,运用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相同的作业任务量,将学生划为统一的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3 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一般是从教师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更加强调的是教的方法,而不是学的方法.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事实.教师大多从自身的考虑出发,以教师的视角考虑问题,有些问题难免会考虑的不周全.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过多依赖于课件,不去花时间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只是根据自身常年积累的经验,从教师的知识水平出发,给学生讲解课件,造成大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尤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这样的讲课模式无异于听天书,致使班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班级的整体进步.同时部分教师讲课缺乏技巧,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的一些看法或者建议不能及时的反馈到教师那里,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改进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3 优化大学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的建议

3.1 电教教学课件内容组织的的改进

课件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重要线索,它的改进对于电教教学课件预设性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的课件组成结构是根据课本的顺序制作的,重点难点不突出,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因此,在重新构建教学课件时,教师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展现出来.首先确立教学大纲,将本单元所要讲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入不同的模块.以大学英语为例,在一篇课文中,教师不可能将整篇课文通篇进行讲解,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降低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难点,将其分为单词、语法、句型以及段落分析等不同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也可以利用超链接的技术,将有关联的模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前后联系,举一反三,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内容要点.

3.2 电教教学课件展示方式的改进

电教教学课件的展示方式和组成结构同等重要,它们的改进都对课件的预设性有着极大的一系列.我们知道,大学课堂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为了避免学生被庞大的信息狂轰乱炸,教师要将课件尽量简化,突出重点,这是必要的步骤.同时,教学课件展示方式的张弛有度,将重点知识的展示时间延长,非重点一带而过,这样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不必要的知识信息,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另外,当前一些教师在电教教学过程中,以课件为主,完全充当了教学课件的放映员,使得教师的功能得不到体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将课件展示与教师教学分离开来,教师要明确课件只是穿插在课堂中的辅助工具,教案的准备和临场发挥还是占主体的;同时,课件的展示也很重要,教师要考虑屏幕的整体效果,尽量将课件设计的简洁,突出重点,如将重点内容的字体加粗放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3 增强师生互动,强化反馈环节

电教教学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师生的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就目前大学教学的情况而言,教师很少与学生产生互动,相反,利用电教教学好像比板书教学花费的时间更多了.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为了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将前后课时合并,致使教学时间紧张,无法与学生互动.因此,要想优化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就要求教师按照正常教学安排制作课件,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放在影响因素内,充分利用零散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一个知识模块结束后进入提问环节,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赞扬,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学生对课件教学的意见,强化课堂反馈调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我们能够知道,大学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确实给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不断对其进行探索优化,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框架结构.随着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提出,电教教学课件的预设性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它,才会更加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

〔2〕郭红霞.全面理性教育观的教学论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李园园,尹静.理性看待教学设计中的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4〕刘朝辉,张小忠.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02).

〔5〕李建奇,陈日新,曹斌芳,杨祥瑞,韩敏.一种新型课程网络多媒体互动平台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