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学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

  • 投稿鲁西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69次
  • 评分4
  • 50
  • 0

胡俊娴

(汕头大学 医学院 学生工作部,广东 汕头 515063)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知识的传播和知识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内容医学教育的职业化特征明显,一方面从医者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另一方面,一旦接受医学专业训练,学习者往往较少离开这个领域,对创造性的发挥会形成一定的限制本文通过对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医学学习的特殊性,探讨医学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医学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15-03

高等医学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医学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人才是与生命质量直接相关的,其研究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医学教育具有与其他高等教育学科不同的特点,对创造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学生学习中的鲜明特点,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准确把握医学教育特点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规律,对未来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 医学教育特点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客观限制

特点一:医学教育职业化特征鲜明

医学是专业技能型的学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综合了各医学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专门化的内容。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内容包括7大领域和60条具体的标准。该要求认为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医学知识、职业道德、技能、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医学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和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1]。从该标准可以看到,医学教育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为医生这一职业而设,高度的职业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专业的学习,对其他领域的关注相对较少。创造性思维需要有较丰富的经验知识作为基础,也需要学生能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医学教育的专门化和知识内容的繁重,使学生无暇顾及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医生这一职业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生命,需要对人和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在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医学伦理和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贯穿高等医学教育的始终,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但同时也让大学生感受到职业的“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创造性的追求。现代社会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大学生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产生疑惑。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发现许多医生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多数是靠自身积累的经验开展,治疗的方案较为保守。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个体具有用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愿望等心理品质,医学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大学生这一方面的发展。

特点二:医学教育基础知识繁杂、更新迅速

首先,医学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是研究人体的科学。医学的复杂性对医学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基础知识,作为临床运用和对疾病病理分析的基础。医学基础知识就像是医生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思路僵化。

其次,医学教育的内容及教育对象都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物学方面的专业内容,而且要融入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道德、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并根据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科内容。知识的更新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是同时,繁重的知识学习任务阻碍了大学生对创新的追求,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次,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复杂。医学的各门课程即独立又相关,在组织教学时,对课程的主次、先后次序、教学方式等都有要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医学进步,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持续影响人们的生理机能,知识与能力的更新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最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需要医院的支持,对医院的管理是医学教育管理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是教育资源还是医疗资源,是否属于高校管理,在现实情况下尚难以厘清。因为医学教育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管理者往往着眼于具体问题,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不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特点三:医学教育周期长、实践强

首先医学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作为医生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病人;其次,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其分科越来越细,知识量越来越多;最后,医学是与多学科想融合的,是随着科学进步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研究的发现,让医学也不得不更新自身的内容,这种更新要求医生不断的进行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医学教育课程多、课时量大、学制也较长。例如在美国,学生必须先完成理工科4年大学本科学习后,才能通过考试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学制为4年,通过完成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考试后获得行医执照,但从业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资格还需要在毕业以后参加学习,当住院医师通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考试。国内医学学制一般为3-8年,本科教育一般为五年,高于其他专业。而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报读医学专业,使得学生就业后仍需接受长时间的继续教育。长期的专业化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对医学以外的领域涉及的内容较少,缺乏创造性培养的环境。

医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治疗疾病,医学技能操作对病人十分重要,影响生命的生存和生存的质量。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医学教育的课程分为基础和临床两个阶段,但实践技能的学习是贯穿整个过程。基础阶段学生以实验为辅助手段加强对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模拟器材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临床阶段学生直接与病人接触,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程度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在我国,多数院校把临床阶段分为见习和实习,占整个医学学习的二分之一时间。医学教育的实践性本身是可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但是当前大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多数以旁观者参与临床的诊疗,实际动手或参与病例讨论的机会较少,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打击,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医学院学生特点对创造力发展的主观限制

本人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调查发现,样本总体水平一般,未能达到其学科要求的理想标准。从文献查阅也可以看到,已有的对大学生创造性的调查研究多数显示我国大学生创造力水平普遍不高。如:武义对陕西省大学新生进行的心理调查发现,学生创造力总体一般[2];高珊等对湖南省大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创造力表现总体不佳[3]。特别要指出的是,周治金等通过对随机抽取武汉四所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创造性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得分在六个学科的学生中是最低的[4]。此外,柴守霞等调查发现,医学本科生的创造性倾向总分相对偏低[5]。

2.1 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就业目标明确

如前所述,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一情况使得大学生一旦选择了这个专业,基本就明确了以后职业选择的方向。笔者在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可以明显发现,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多得多。经过医学专业的教育培训后,大学生掌握了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经验相对薄弱。医学学习的艰苦性和局限性,以及医学人才的稀缺性,使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都是在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而且多数是从事临床医生的工作,只有少数人从事医药器械销售等与医学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学习目的明确地以就业为目标,使大学生只注重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医学技能的训练,无暇顾及自身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2 大学生学习量大,学习任务重

医学是与生命相关的学科,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大学生的课程数和课时数比其他专业要多,学制也比较长。根据现在医学的特点和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掌握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的课程相对其他专业要多,课时数长。以某医学院校为例,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五年制)毕业之前需修满40门课程,总时数为3041学时,课程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程(7门)、人文社科课程(6门)、系统模块(12门)、技能模块(4门)、临床核心课程(11)门。繁重的学习任务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学生没有宽裕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而且现在的医学院校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3 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实习时间长

医学的实践性要求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低年级阶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基本掌握了相关疾病的发生原理和治疗原则,但医学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个体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而临床基本操作是实操性的训练,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加强操作训练和学会分析不同的疾病现象,这使得大学生要进入临床实习,而且需要多个科室轮转,强化基本的临床技能。学生的见习时间为半年,实习时间为一年,另外还有两个月的强化实习,学生在医院学习的时间总共约为两年。在实习阶段,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实际参与医学诊疗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观察医生的诊疗过程,作为自己知识经验的累积,在学习过程缺乏参与讨论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医院实习使学生真是感受到医疗环境给医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实习阶段本来可以为学生提供对疾病复杂性、表现多样性的了解机会,有助于促进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但是由于对实习阶段这些不利因素认识的不足,没有采取对应措施,使得实习阶段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4 大学生心理压力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现代医学的课程多数以学科为主分别进行学习,例如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内容交叉、反复,学生感到繁琐、零散,多数学生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加重学习负担。由于学业负担重,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基本用在学习上,较少参与学校的活动,特别是高年级阶段,实习、就业、毕业考试的压力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大。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院一年级的学生有相对多的时间去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但是由于刚上大学,环境和身份的突然转变,也给他们带来一些迷茫,特别是原来对专业方向不是特别了解,心理压力也比较大。三年级的学生下学期开始就进入医院见习,然后就是实习、考研、就业,他们根本就没时间去参与学校的活动,现在就业形势的压力在他们身上特别明显。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忽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2.5 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薄弱

现行的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基本是以学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明显看出,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较小,有关研究表明:“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平均为8%左右,而美国的比例为20%,前苏联为22%,德国为26%”[6]。但是医生这个职业是需要与病人直接互动的,而且服务对象是生命,这需要医生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大学生在校阶段基本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时间上不足以让他们去参加较多的活动,限制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需要个体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分析事物,人文社科知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视野,无法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当前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系统整合,更新医学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采取PBL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李凤。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46-648.

(2)武义。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及影响创造力的主要人格因素[J]。雁北师范学院报,2002,18(6):36-39.

(3)高珊,曾晖。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8-139,153.

(4)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78-82.

(5)柴守霞,韩世范。护理本科生创造性倾向与学习风格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5):1129-1153,1169.

(6)李卓成。改进医学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柳州医学,2009,22(2):129-130.

(7)许崇波,韩美君,刘为国,等。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2,33(3):110-114.

(8)杨秀兰,赵晓春,陈发俊。医学创新的跨学科特征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4):64-65.

(9)杨迎春,李冬梅。高等医学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实践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13-1118.

(10)李进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37-141.

(11)匡宝平,张岩,苗丽华,徐文祥。浅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医学信息,2008,21(5):6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