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 投稿蓝精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22次
  • 评分4
  • 27
  • 0

王 琦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高等院校对于学生和社会都是一个重要的场所.高等院校中,作为施教主体的高校教师,和作为受教主体的大学生,二者关系很紧密,主要表现在高校教师的言语行为,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是高校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如何是对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它的效果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诸多因素中,高校教师的性别差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基本理论,着重从授课实质内容和表达方式来探讨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同时本文结合调查数据,针对教学中教师性别差异造成言语行为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教师;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13-02

1 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高级阶段的主要场所,不管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等院校的教师,则肩负着对学生施以教育的神圣职责.同时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即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说,高校教师的知识、理论、方法,都会给学生极强的影响.课堂言语行为,作为高校教师传授各种知识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手段,其效果优劣、效率高低,都是对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高校的硬件设施完善与否、高校教师自身的授课喜好,都会通过影响他的课堂言语行为来影响课堂质量.在诸多因素中,高校教师的性别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很多,但是最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是美国的弗兰德斯和日本的佐藤学.前者将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分为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两个部分,后者则根据课堂言语行为的作用,将课堂言语行为分为涉及课堂内容的言语行为、设计课堂社会控制的言语行为和涉及教师个人个性的言语行为.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教育的相关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教学问题,和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有关联的研究不是很多,而对于教师课堂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有关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新的领域.

3 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相关基础理论

3.1 一般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首先提出的,而后美国语言学家约翰舍尔对奥斯汀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语言行为的间接指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从实施间接指令所涉及的几个要素,即说话人、听话人和说话人意欲听话人做出行为的动作三要素出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并且形成一般言语行为理论.

3.2 教学信息传播理论

这是一个建立在美国学者塞弗林和卡德传播理论基础上的次生理论.它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一个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即在教学目标的规制和引导下,确定教学信息,进而通过语言、动作、媒体等方式传达给受教育的学生的过程.

3.3 课堂教学阶段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来自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他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的理论将教学行为分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部分.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将四阶段分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

4 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的现状

4.1 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所讲实质内容的性别差异

这里所说的授课实质内容不同的差异并不是广义的差异,并不是因为科目不同而引起的不同,而是同一学科中,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讲课开始和结束语上的不同之处并不多,其主要差别主要存在于对于概念的解释和相关问题的举例上,经过调查发现,男性教师更多的涉及到经济、政治、历史、时政等相关话题,女性教师则侧重于和家庭、情感、文艺、社会见闻有关的问题.调查如表1: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男女不同性别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男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政治、历史类新闻,而女教师由于性别和主要的社会分工,更加倾向于家庭和情感等方面.虽然高校教师在授课实质内容上由于性别差异的不同,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并无优劣之分,毕竟哪一种偏向性都会让课堂顺利的进行.

4.2 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所用表达方式的性别差异

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表达,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不同的教师由于授课风格和所授科目不同,必然会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而高校教师表达方式不同的最大原因则是性别,男、女教师所用的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具体来说,在语言表达上,女教师通常更加注重自己的发音和语速.而男教师对于语音和语速的看重程度大打折扣;在肢体动作上,男教师是把肢体动作融入课堂讲授的主流群体,女教师通常以更加文静端庄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面部表情上,女教师通常会表现得更加平易也更加温柔,但有时会有不苟言笑的情况,男教师的面部表情更加丰富、有趣,但是调查中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少数男教师也并未运用充分的面部表情来配合授课.在针对某高校的教学中教师的语音、语气、语速的调查中,统计数据如图1.

从图1中的调查数据表明,在针对186名同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14名调查者认为女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而只有24名调查者认为男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明白,规范的普通话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发音吐字要标准清晰,尽量避免方言,调查结果表明,女教师在语音、语调教学中表现优于男教师,更符合教学要求.

5 原因分析和讨论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导致其性格、传统观念、心理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传统观念和心理因素.

5.1 传统观念的因素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转型向父系社会的,而两种体系最大的实质区别就在于母系社会没有阶级,父系社会则是一个阶级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之后,女性在经济一起其他各个方面都依附于男性,不能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数千年来,这种依附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传统观念.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必然导致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社会资源的不平等,这种社会资源的不平等,最直观地表现在受教育权的不平等,进而使女性的文化程度比男性低.由于社会严格限制女性的的各种活动并且在她们的言语行为上提出及其苛刻的要求,如饱受诟病的三从四德等,女性只能在仪态、容貌、家务中争取做得更好以获得重视.所以现代女性也难免更多地关注相关的一些方面,而且古代流传下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今社会,是的女性更倾向于附属于男性,所以女性会更多地关系情感方面的问题.而男性则不同,他们从几千年前开始就已经在社会占据主导,所以会更加关心一些关乎社会进步的问题,如政治、经济、战争等.延续千年的女性歧视,女性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不能表现得太过分,比如在言语行为上,男性可以更加随意甚至粗俗,但是女性如果做出和男性同样的行为,则会被认为奇怪、卑劣,在道德上,会被给予极为消极的评价.

5.2 心理方面的因素

心理方面上,男女之间的差别有很多,但是最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情绪容易波动,即女性更加情绪化,易激动、伤感,情感细腻,更加感性,而男性更为理性.所以在授课内容上,男性更愿意谈论一些政治经济类的话题,女性则首选家庭生活等相关的话题.同时在表达方式上,由于双方的心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如男性通常语调起伏不大,女性则需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抒发强烈的感情.高校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我们都知道,外在表现是由内在心理发起并决定的,所以说,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而导致的心里差别,对于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不同有很重要作用.不管是对于授课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综上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课堂行为性别差异性是存在的.而针对目前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为此对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改善提出几点建议:1.在教学的实质内容方面,无论男女教师应该全面普及教学知识面,不要从感性的角度出发,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多角度打开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2.在教学的课堂表达上,高校男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语音表达的标准性,避免使用方言,同时加强课堂教育语言的趣味性,避免单一的声调,语调要轻重结合,错落有致,从而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而女教师应放慢授课语速,利用着重加强的语气强化授课重点内容,让学生们从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度,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4.高校男女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存在差异,,所以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结果带来不同的影响.为此高校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自己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6 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复杂活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展现男女教师的课堂表现.此研究角度是较为创新和有意义的尝试,是对高校教师言语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同样是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突破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有待进一步完善.当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必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论如何,笔者已经尽最大努力加入到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差异和影响,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研究者加入此领域中.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媛媛.高校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方芒.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言语行为性别差异[J].湖南:怀化学院学报,2004.

〔3〕J.F.Herbart.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