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江西红色文化与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研究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1024次
  • 评分4
  • 34
  • 0

何裕宁 余文婷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 要: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其独特的红色文化所展现的精神,对建设高校的文化品牌具有正面推动作用。当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的文化品牌建设,但还存在定位不准、方法不佳、形式单一等缺陷。因此,要在准确定位、开拓方法、丰富形式等诸多方面下工夫,激发学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整体参与热情,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的内心当中,学校的文化品牌才能最终建立并光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品牌塑造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25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项目“江西红色文化与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研究”(项目编号:MKS1453)

作者简介:何裕宁(1962-),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余文婷(1983-),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16

大学在其所处的文化积淀之上,以其培养的人和这些人所创造的用以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正如一提起北京大学,人们就想到了冯友兰、朱自清、李彦宏,就想到了“五四运动”,想到了“赛先生”和“德先生”,想到了“百度”,想到了近代中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民族屈辱、觉醒和复兴的历史。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的品牌更是成为了大学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品牌的塑造从来不是通过建筑美丽的校舍、购置先进的设备所能实现,更不是强力的行政手段所能获取。它来自历史传统的继承、来自厚实文化的积淀,更需要有鲜明特色的培育,使人性得以正确合理的张扬,才能塑造出让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品牌。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分析江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其对高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推动作用,阐述如何利用富有个性特色的红色文化塑造高校的文化品牌。

1 江西红色文化的独特资源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打响了红色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开拓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政府。所有这一切不是偶然的,它既是源于近代中国民族的觉醒,也扎根于江西的历史传统。

宋代以来,随着中原人士的大量南迁,江西逐步汇聚了四方人才、融合了南北文化,社会得以飞跃发展。在这片土地上,儒学得以光大,工商业和手工业也有长足的进步。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得江西民众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广大的无产阶级劳工使得江西成功拥有红色革命的群众基础。因此,伴随着近代以来腐朽的军阀统治和外敌欺侮,中国共产党振臂一呼,江西应者云集,掀起了推翻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序幕。

正确认识这一点,就能明白,江西的红色文化绝不仅仅是第一枪、第一地、第一政,它与江西的历史传统有着根本的联系,孕育它的是诞生于此的红色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与现代西方民主意识的结合,是一种以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关爱民生为己任的文化精神。

2 红色文化精神与高校文化品牌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文化品牌既是虚的,又是实的。虚在它并不是仅仅通过一种形式所表现,可能是一句慷慨激昂的校训,也可能是创立的学术成就,亦有可能是培养的名人。实在它不管用何种形式表现,它必须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必须能够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能够弘扬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能够使人一看到这所高校或其学子,就能感受到奋发有为的气魄。

而高校文化品牌的这些特征,正是红色文化精神所能够锻造的。首先,红色文化精神源于青年学子对国家社会的关心,源于对民族未来的期冀,回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动革命的志士仁人,它们大多是为学生时看到国家的破败落后,为了国家之觉醒富强,奋而参加革命的。如果能够继承好这种精神,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会获得取之不竭的力量。其次,红色文化精神是革命先烈不畏困难,敢于斗争所凝聚而成,试想一下大革命的恐怖、数次围剿的惨烈、方志敏等先烈的牺牲都未能吓垮革命者,星星之火愈加燎原。如果能够获得这种力量,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能克服一切困难。第三,红色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一切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从一开始,革命先烈就是要推翻压迫者,解放农民、解放劳工,无论是安源罢工,还是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无一不是以增加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如果能够坚持这一信仰,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始终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历史的肯定。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精神,并把它运用到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去,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壮大。

3 当前应用红色文化资源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不足

3.1 定位不准

有的高校认为引进红色文化就是宣传革命历史,通过这种宣传增加学校文化品牌的红色效应。这种看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不深刻。大学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地方,高校的文化品牌最吸引人的正是它综合展现的整体人格魅力。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并没有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基础,它又怎么能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传承红色文化。

3.2 方法不佳

当前有许多高校采取的是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策划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想以此带动全校的文化品牌建设,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将此当成了一项课外活动,当成了学生自身的活动,从而无法营造全校共同参与的气氛,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执行力度保证。

3.3 形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理念早已通过各种新兴媒体深入人心,但一些高校熟视无睹,依然沿用讲座、参观、写心得、搞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入红色文化,通过在传统媒体上播新闻、拍短片、发文章宣传等方式来塑造品牌。既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热情,也不能赢得社会的品牌认可。

4 用红色文化塑造高校文化品牌的对策

将红色文化用以塑造高校的文化品牌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其核心在于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就是前面提到的一种以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关爱民生为己任的文化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的内心当中,学校的文化品牌才能最终建立并光大。因此,要在准确定位、开拓方法、丰富形式等诸多方面下工夫,激发学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整体参与热情。

4.1 走出认识误区、明确建设目标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在文化品牌建设当中的作用,目标就是要让红色文化的精神感染师生,塑造师生的人生品格,引导师生产生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民生建设的迫切责任感。可以对每年的建设工作做一个具体规划,但不宜定一个具体的建成目标。回顾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名校的品牌是通过行政命令可以在某年某月建成的,它一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建设工作,催生出一批批有作为的师生干出一件件造福于全民的实实在在的事才最终实现的。

4.2 引进先进手段、开拓管理方法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打破现有的管理层级和管理方法对红色文化传播的限制。

一是利用网络管理等电子化手段,建造一个虚拟的扁平化组织架构,打破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的界限,通过畅通相关信息的传达,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意图,校领导亦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调整工作重心。

二是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引导师生共同参与。例如可以建立QQ群,或是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一个红色文化与当前中国的话题,让师生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校领导也可以在微信上每天发布一段相关的语音或视频,谈谈自己每一天对此项事业的新体会、新感受,对师生的参与起到正面的鼓励促进作用。

三是利用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扩大学校的品牌建设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例如,可以把师生在走访革命老区、帮助贫困群众、辨析时政热点、参与社会服务的点点滴滴视频放到优酷、百度等新兴媒体上与公众分享,既节省了宣传成本、又能展现师生的积极风貌、更能获得社会群众的关切认可。

四是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到教学、生活管理当中,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对于参与微信讨论的学生,获得认可的,可以相应换算成学分,纳入成绩管理;对于在新兴媒体上点击率较高的,赢得大众正面认可的视频、图片等,可以折合成相应的消费点数,在学校的食堂或小卖部进行消费。

4.3 注重地方特色、丰富活动形式

江西各高校所处的地域所拥有的本地红色文化是最能感染学生、最能与当地社会产生共鸣、也是相对应用成本较低的。正确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一是可以利用遗存的红色物质资源,师生们亲身来到那些历史场所进行教学,就在现场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先行者当年所处的环境。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师生就经常到当年方志敏同志在赣东北革命活动期间的指挥所、旧战场,阅读《可爱的中国》,进行现场的爱国主义教育;到当年窑工生产劳动的场所,不但了解了传统的制瓷工艺,更见到了当年窑工是在如何的生产环境下迸发出革命激情的;到传世制瓷艺人的故居、创作地点感受到艺术家投身革命事业的爱国精神。

二是可以利用传承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要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师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红色氛围。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就鼓励学生们创作各种能反映爱国精神和革命历史的陶瓷作品,对于优秀的作品,不但对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还把这些作品放在学校的展览室予以收藏,甚至还支持学生将一些大型雕塑作品建在学校的各个重要场所。经过多年的创作和发展,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已经成为充满陶瓷文化和爱国精神的教育基地,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喜爱。

三是可以利用在世的红色人力资源,对于江西这样一个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者离退休后回到老家安度晚年,也有大量伴随着革命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仍然在世,更有许多参与、见证革命历程的群众,充分利用这些活历史书,能够让师生更加亲切的拉近红色文化的距离。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就经常请老革命、老艺术家来到学校,不仅听它们讲述当年的社会背景和革命历程,还同它们一起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邀请老区的群众参与话剧、文艺活动,亲身感受红色革命的历史氛围;同时,师生们还同革命老区的一些困难群众结成互帮对象,既能够帮助它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通过它们进一步理解了革命先烈的不易。

只要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参与、立体式建设,红色文化的精神就能从灵魂深处凝聚师生的人心、从内心深处汇聚全校的力量,从而展现出新时代高校师生身上的巨大正能量,引导整个国家、社会、民族走向团结、走向复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怀中,龚贻洲.象牙塔之谜:校园文化学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2 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 肖继新,封振国,王新刚,等.红色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功能[J].青年文学家,2012(2)

4 王爱华,王刚,刘丽.红色视觉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艺术的时代阐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