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投稿马力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786次
  • 评分4
  • 83
  • 0

栗广峰 李金涛(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一 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现况分析

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伴随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得到了全面蓬勃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及地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就国内整个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还是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横向的角度,由于全国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地域性分布不均,教学模式与质量参差不齐,省与省、高校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缺少交流与沟通,教学相对独立也有所陈旧;纵向的角度,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缺少一定的艺术设计理论做基础铺垫,在教学观念上和国外相比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不够健全;除此之外,教育人才的创新能力一直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对国有及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底蕴了解甚少;培养的人才无法担当起社会重任也是目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针对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探寻出适合时代、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和本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使设计教育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一些通病,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够健全的漏洞,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国内南北地域文化性差异会在培养教育人才模式、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差异性上有所体现,尤其是南北教育交流相对还是不够,艺术高校师资流动欠缺,人才创新体制不够健全,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人才战略强省强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素有东北老重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相对粗犷、教育人才过泛,精度与深度不足,出现人才培养质量“低产出、粗产出、虚产出”现象。质量产出在于人才教育质量不高、质量不精、质量不实等负面效应,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省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不良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地区的相对闭塞与保守,导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与方法、教育成果创新度不高。黑土地文化是原生态民俗文化,具有很土很野性的美,等等;吉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更需要结合本省特色资源、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关注人才教育培养的独特的文化个性。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标是对关键环节的重视,即打造适合本区域省级人才特色,认清本省社会需求,确立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专业方向,明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上出现的三大弊端。

二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析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并跟随服务地方性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市场所需所变,一个国家总是根据市场运作的需求来进行模式的探析,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其内涵是与人类的衣食住用行紧密关联的,跟随人类生存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

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知识面丰富的艺术设计人才;要具备强烈的社会意识,能在省经济社会建设中,从艺术设计专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不断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吸纳和发展设计思想,高瞻远瞩,敏锐地捕捉省内市场信息,不断积极进取自我完善,为艺术设计文化作出真正的贡献。

三 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

具体措施

1 借鉴国际最新人才培养体制,加大国内外各大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的力度,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种设计文化之间的交流、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受到西方强势设计文化的排挤与侵蚀。进行人才资源的南北区域合作与配置,进行相关模式的研究、探讨、交流与合作。首先,必须肯定国内外在教学模式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很注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尽量考虑到学员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钟爱的专业或课程。就美国专业性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来说,其高度重视在课堂中除了专业性的教学讲课(Lecturing)之外,更注重课堂之后的再谈论,再反思,即课后讨论(Seminar)。这也是目前国外教学模式中很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而美国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要求极其严格,教师以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方式,来认定职称,通过不断的了解市场,关注经济,将课程之外的市场咨询带回到高校。

而作为吉林省除了要借鉴最新的讯息外,更应该较好的利用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加大与这些国家院校人才培养的交流,并加大师资队伍出国考察力度,让教师走出去,见多识广,这些国家和国内人才模式培养有相通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吉林省的人才教育更应该提倡创新,抱着学习与共勉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多学习,多考察,多借鉴,搭建国内外各大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力度,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交流平台。

2 吸收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寻找灵感,利用我省优秀资源,标榜自身价值,粘贴省标签,关注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

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需要以地区特性为基础,以中华文化为源,世界文化为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顺应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完备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其实我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献,艺术设计教育,更应该花时间关注艺术的渊源,关注艺术的本质,应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和逐步完善现有高校教育体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性,强化高校重视文化底蕴的吸收,在传统的绘画艺术教学中“师徒制”的基础上,更提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好的人才教学机制等,使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作为吉林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立足于地方文化及地域特色价值以及独特的东北民族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吉林省优秀的地域文化精华,对吉林省的东北原生态艺术进行提炼,寻找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这种特质应该是区别于传统绘画艺术,区别于传统装潢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的视觉传达新形态,新视觉,将地方的粗犷文化进行视觉再创造,针对地区黑土地文化、春城文化、满族文化、以切合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所需,是当代经济社会设计发展的主流,确立吉林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个性特征。应该强调国际、国内周边交流与虚心学习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挖掘自身地域特性及地域文化底蕴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将地方性的一些民族特色性的人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新的培养方式,尤其要考虑到个性特征,走地方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3 艺术设计面向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市场,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面对地方经济,肩负起服务地方市场的重任,强化“区域化应用型专业性教育模式”,所谓“区域化应用型专业性教育”,是区域各大高校的专业、职业、就业、创业、创新教育进行逻辑性的整合,将高校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步,严格按照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对高校的教学模式加以检验,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实践反馈教学,集教学的基本模式与个性化模式一体,同时模块化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结合。

作为吉林省各大高校更应结合自身院校特点,以服务我省区域经济市场化发展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道德专业理论的培养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共进共勉,并强化创新性教育。这里的区域性即“吉林化应用型专业性教育模式”,挖掘吉林省的各种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社会、城市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会议研讨,平台搭建,让教师走入市场,让市场反馈教学,以项目式、工程案例带动校内教学,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省内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始终坚持吉林省的“地方性”,在发展路径上除了吸收借鉴,更应该延续吉林化的区域特征,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型”。实践教学形式、平台、课程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高校之间进行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校企师资队伍同样占有相当比重,强化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强化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最终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是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共生共存,互利双赢,搭建一个培养模式多元化,培养课程个性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教学内容更新化的新型应用型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总之,时代赋予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重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该关注国际最新高等艺术设计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讯息,着眼于中国国情及国内不同区域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设计人才将来适应社会需求,所面临的最新市场变化,强调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地方化,注重实践性教育,形成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现代高层次应用型或高屡次“职业师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