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

  • 投稿转身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978次
  • 评分4
  • 39
  • 0

郑显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随着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下的大力发展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是创新及教学体制改革,针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达到培养目标,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实现各自利益索取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具有一线工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国外也是这种职业化的培养模式,早已成为国外经济强国的基本培养模式,在欧美等国家早已推广,如美国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日本的通过实习职业训练制度培养模式,澳洲的以TAFE为主要培养模式,英国是工学结合的学徒制的创新模式。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永远离不开校外实践、培训,离不开校外基地(合作企业)的参与,在具体实施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地区其教育方式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知不同,教育培养方式有所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我国已经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 政府在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力度 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大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后,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化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办学,联合企业、发挥行业优势及吸取社会力量办学。高职院校办学不能离开与企业合作,确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之后国务院又出台新政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我国职业化教育,要求在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做到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里包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2006、2007年又相继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创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2010—2020年要求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国家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法规,使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

纵观我国职业化教育建设,国家提出建立高职院校职业化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和周边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展教学研究,并推广校企合作的示范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办学研究,根据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校企合作产生了几种形式,如企业寻求高职院校为自己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联系企业进行培养以及院校;企业紧密结合做到软硬件资源无障碍共享,达到学校、企业共同长远发展。

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着毕业人数多,但是计算机行业技术知识更新快,一方面就业缺口大,另外一方面高职计算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严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填补就业缺口。造成这个局面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扩招的原因,也有就业专业需求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与当前就业需求保持同步。急需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能否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也早已成为解决就业与需求的关键。特别是在计算机行业,软硬件技术更新快,实践操作需要及时培训跟上,属于学完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前沿专业领域。计算机领域就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高职教学中需要引进校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源、生产实践操作经验,所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更加重要,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化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为我国现有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已经推广开,不过,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力度及政策引导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高职院校的教学本质就是开展校企合作,也得到了各地、政府单位、企业的认可,但是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认可并不代表参与实施,需要地方及上下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在高职校企合作中政府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只有产生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改革校企合作开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办学指导思想是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也是非常重视与企业合作,但是部分企业在支持力度上有多方面原因不予配合,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走形式、虎头蛇尾,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所以说校企合作是多方面合作的教学模式,一头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如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内的合作,需要跨行业开展,比如建筑类专业需要建筑CAD制图、室内装潢设计的Photoshop、3D Studio Max等与计算机息息相关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可以去实践学习,所以说跨行业的校企合作是可行的,这是对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是政府、学校、企业的政策、资金、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回报比,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效果让校企合作成为部分企业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没有深入,学校只是单独去找某个企业去参与某—个专业的合作,没有做到与这个专业在企业的行业部门参与进来,没有做到从某—个领域整体协调合作。没有产业协会的参与,造成合作企业单一,合作关系不稳固,不能形成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不易形成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繁多,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培养目标,就需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推行一套全新的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新的教学课程、考试、实践评价体系,全方位的从每个校企合作的参与方的角度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企业调查,结合校内、企业专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学校说了不算,只有企业是最能了解当前计算机专业需求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就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需要去企业调查、分析以及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当调整,把计算机行业的最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具体课程设计就需要企业参与并提出要求,针对培养目标、教材、硬件资源及教师的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所需。

学校方面则通过校内专职教师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同时加入企业调查数据、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课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校进入计算机专业企业进行调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汲取企业专家的合理意见,建立计算机专业岗位群培养计算机专业软件编程、技能操作多方位发展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跨行业就业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既有能维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能力,还需要能及时掌握其他行业软件的操作维护能力。还能简单的维护解决企业内网出现的问题,在非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中,计算机人才就需要有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需求上,可以根据需求标准进行适当教学调整,针对系统调试、硬件安装的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习惯软件编程、设计的进行软件开发教学。做到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弱的地方不弱,做到专业课必须达标、公共课做到不挂科的层次教学。及时学习开展一些当前最新的课程,如网络交易安全、手机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使用课程,让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合理、全面。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包括计算机等级证书获取,如程序员证、操作员证、以及微软认证等。

改革授课方式,改变之前的章节式教学,变成项目式教学,通过—个个的实例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实例完成。项目式教学法让所学的知识点围绕怎样解决实力问题,能让学生合理地把计算机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为将来工作能做出好的项目。

项目式教学主要采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方法,课堂上将—个大的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实例,然后—个个的完成小的项目,最后一总结把所有项目汇总,这就解决了—个大的问题。通过分解项目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知道哪部分需要提高自己,哪部分自己已经熟练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让教学离开教室走向校外,如参加竞赛,学校提供资金、资源、教师组成代表队,并对优秀选手进行适当的奖励,鼓励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一些行业计算机类的创业大赛,制定创业目标,让学生学习开设网店从B2B转向C2C,融入到真实商品交易环境中去。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成绩考核并不是一成不变,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考核,减少课堂成绩,增加实验、实践成绩,增加校企合作的成绩所占比,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的成绩比重增大,让学生感觉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多种考核措施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完成的能力。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总结,以及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都能验证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将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让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找到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办学模式。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一旦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跟上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