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1051次
  • 评分4
  • 51
  • 0

谭娟晖(浙江农林大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日新月异,以“发布方式多样、发布更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平台行业集中”著称的微博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思维活跃、渴求知识、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而言,微博自然成了他们喜欢的事物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自身特点的影响等,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纠正,将会影响其整个大学生活的顺利进行。鉴于微博互动性强,且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量大等特点,微博平台的创建为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当代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借鉴微博平台,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的开展心理辅导及咨询服务,使之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有益的作用。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调查

“微时代”的到来,对于热衷于渴求新知识、追求新事物的大学生,自然成为微博忠实的使用者和推崇者,微博已逐渐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大学生如此热衷于使用微博,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分析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因为从众心理而使用微博的大约占所有调查对象中的三分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周围同学都有微博,自己若没有怕落伍,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使用微博主要是出于从众心理而跟风。不过,从众行为有利有弊,积极方面,使用微搏后与身边朋友多了一项共同话题,而消极方面,则是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加,自主学习的兴趣会减弱。

(二)展示心理

当前高校绝大部分的学生已为“90后”,“追求非主流,有个性,爱展示自我”是他们的特点。在微博这个自由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粉丝量以及点击量会成为大学生用户在意的事情。在本次调查中,有近2/3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为使用微博,感觉自己受到关注,自己被别人重视了。其实,每—个大学生微博用户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并且希望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如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美照或自己取得的成绩等。

(三)认同心理

作为处在发展社会化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追求确定自己独立地位的重要时刻。来到大学后,远离了亲人与朋友,因此,来自家人以及原来所属生活圈、朋友圈的认可与支持程度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从而迫切需要新环境和新群体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微博中社交网络比现实社交网络更加多样,更加宽泛,其中相对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感。调查中,不少大学生表示通过微博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宣泄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自己的心情,如“大清早的,被一只白鹅吵醒,我快崩溃了”、“唉,心塞,有时太过寡断”之类的,用简单的“记事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记录个人成长,宣泄个体情感的载体。一些因为性格内向,不太善长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则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宣泄自己的情感,得到同辈朋友的安抚与慰藉,有利于助其更好的成长。通过借鉴和了解同辈朋友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其也是一种好的榜样作用。 (五)便捷心理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已经相应的养成了喜欢速成的习惯,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简洁性和互动性。由于微博140个字的“束缚”,人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打理,可以轻松随意的记录自己的心情,自由的表达当下的感受,微博的转播和评论功能,让使用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发言论的反响,并且可以与网友随时互动,交流感受。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就表示简单便捷是自己使用微博的原因之一。

二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全面和日益深远。

(一)积极影响

1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愿望日渐强烈的阶段,推崇对于当今社会崇尚的代表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等的个性,认为这种个性才能使其还原为“自己”,而且还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而不愿意自己与他人完全“统一”。在这个阶段,要促成个性化的形成,行为个体享有足够的选择机会与权利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刚好能在这方面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因为,其实现了对人际媒体以及传统大众媒体的扬弃,依靠海量信息以及多样化的功能为参与者提供了繁多可选择的机会,而其能给予每个参与者“了解”与“说话”的权利以及自由,并让其成为表达意见的主体。

2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强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通过微博分享信息,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公共事件、个人感受等,微博中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际发展环境和宽松的人际交往空间。由于微博用户相对真实的身份,给了大学生交流者一种真实且安全的感觉,也无需担心莫名招致匿名论坛上的一些冷嘲热讽,因而有利于帮助其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舒缓其紧张的心理、改善其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其微博上的交往对象更加广泛,可以是现实中的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只要兴趣爱好相同或者只要彼此乐意都可以发展为“好友”,交际圈较现实中更为扩大和具有多样性。

3 微博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大学生的价值观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出现多元价值观组合,或者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多元性的情感需要,以往那种单一的、崇拜权威的情感需要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低层次的与生理、物质相关的需要,以及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等相联系的情感需要。不但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甚至载体的限制,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自由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社会交往的情感需求,休闲娱乐的情感需求,学习 .求知的情感需求,以及朋辈认同的情感需求等。

4微博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微博是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时刻都会进行信息更新。大学生们平时需要修读的课程较多,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而微博以一种快捷的方式便于学生了解外界信息,大学生们只需在手机、电脑或其他媒介上刷新一下,便可即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微博了解到想要了解的各种事情,微博的诞生,不但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

5微博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短小,可即时发布,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布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自由表达任何想表达的微博内容。通过发微博后,粉丝的关注和评论可以让其获得满足感,而粉丝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发表言论的积极性。微博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施展自己的个性,这其实也是满足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

(二)消极影响

“微博”作为新兴产物,大家受益良多。但是微博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干扰价值取向,影响道德认知;语言肆无忌惮,容易偏执,给他人造成人身攻击;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引起社交障碍;微博平台的海量信息弱化了大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等学习能力。

三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微博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简短的文字、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而且互动性强,因此,微博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心理安慰、心理调整、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平台。

(一)建立传播心理知识的微博平台

高校心理中心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微博,且运用此微博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外补充,用以传播心理知识;传播正能量。自从教育部2012年要求全国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必修课以来,由于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很多学校开设的课时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则可以把部分知识通过微博在课外进行传授,借鉴微博的便捷性以及图文并茂,把心理知识发布到微博上,不亏为一种良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开设“微课堂”组织大学生博友们探讨各种心理健康话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在平台中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二)运用微博开展心理咨询

由于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误解,有的难以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形式,借助微博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让大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咨询师了解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根源,对症进行辅导。通过在微博设置“心灵驿站,心理咨询”等栏目,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管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借助网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微博中开设一些心理方面的专栏,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心理状态正向发展。此外,微博平台上的心理咨询是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其进行辅导,方便、快捷、隐秘性强,也有助于改变大学生以往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还能为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支持。

(三)运用微博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是当今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其成为高素质合格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危机,重在预防,通过微博,观察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若发现有危机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将事半功倍。任何事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事发前会有些蛛丝马迹,只要微博管理者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就能很好地化危险为机遇。

(四)将心理中心官方微博与官方网站、微信、QQ进行有机结合

高校心理中心可以开设专门的微博、微信和QQ,并将其与中心的网站联动起来,多种渠道,将心理正能量传播给学生,如,这其中不同媒体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受限制的地方,如,微博会受到140个字的限制,虽然也有长微博,但因其转换为图片的格式,其观看效果不如一般的微博,因此,有些学生并不愿浏览,但QQ日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在微博中转发日志的标题以及链接,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很舒服的观看了,微博上的信息可以同时转发到QQ说说以及微信中,中心网站的新闻、通知等也可以在微博上转发,对于习惯用微博而不太浏览网站的同学也可以迅速了解相关信息。微博、微信、QQ、官方网站等多管齐下,多渠道照顾有不同网络使用习惯的同学,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高校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五)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微博的建设与监管

虽然微博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但教育工作者也不能用其完全替代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加强对微博的建设与监管:注重心理健康网络文化的建设;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微博管理团队,培养有创意的心理微记者团队;建立有效的微博监管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微文化”观念;掌握大学生玩微博的度,谨防“微博控”;正确引导,适度监管,促进“微文化”健康发展等等。 总之,借助微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既享受微博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大学生热衷微博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大学生成为“微博控”,并引导大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使用微博,特别要注意防止其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