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及成效评价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12-31
  • 阅读量613次
  • 评分4
  • 27
  • 0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的概念、团队组织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成效的评价策略等,并分析了某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其他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专业创新团队  组织建设  成效评价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25-03 
  目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的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各高校中开展了培养创新团队的工作。但创新团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评价还没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因此研究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和建设成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创新团队的概念 
  创新团队的概念与团队有关,那么什么是团队呢?美国的斯蒂芬·P·罗宾斯通过研究日本企业中的团队精神和氛围,经过提炼,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即“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曾仕强在《中国式团队管理》中分析说,要明确“团队”的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把握。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认为,团队就是不要让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失败。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综上所述,团队就是具有互补性、组织性和协调性,并为共同目标而奉献的少数人组成的群体。 
  创新团队的概念是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和义认为高校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立足科学前沿,围绕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队伍,但这种说法更像是科研创新团队。河海大学的杨晨认为前人对高校创新团队的定义基本等同于科研团队的内涵,即高校科研团队是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宗旨的团队形式。我们认为,创新团队强调团队的创新能力,除了高等院校强调的科研团队之外,还应包括培养教育师资、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以及专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的专业创新团队,它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织起来为实现专业的创新工作而构成的一种团队,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定位特色。 
  二 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 
  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是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只有做好团队的组织建设,才能保证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也是团队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前提。我们认为,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可从遴选团队负责人、选拔团队成员、组建团队的组织和布置具体工作内容等方面考虑。 
  1.专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专业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优秀的创新团队负责人既能保障团队的良好运行,又能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和前进。优秀的团队负责人要有克服困难、共同进步的奉献精神,还要有让人佩服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 
  我校专业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教师团队管理经验,参加过国家“十五”“十二五”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具有开展CBE(计算机辅助教育)、订单培养、模块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经历,拥有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很强的企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生产管理等文化内涵有着较为深刻的领悟。在本创新团队中,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团队的资源整合与战略规划及阶段性控制,指导团队实现工作目标与准确定位,为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并直接参与培训与科研工作。 
  2.专业创新团队的成员组成 
  专业创新团队是少数人的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规模多大才合适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史烽等人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在5~7人,最好控制在12人以内;江西农业大学的陈明伟、侯英梅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控制在5~10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李红卫、张丽云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不超过15人。尽管学者们对创新团队的规模大小尚无统一的定论,但都说明创新团队规模的重要性。如果创新团队的规模过小则无法显现出“集团作战”的优越性,规模过大不但控制起来相对麻烦,还会产生“社会惰性”。所以,建立规模适中的创新团队才能保证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本创新团队由10名成员组成,规模基本符合学者们认为的最佳创新团队的规模。 
  创新团队应具有互补性,因此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梯队性,以保证创新团队的活力。本团队由10人组成。其中,校内教师8人,企业专家2人;年龄结构较合理,35岁以下的成员4人;50岁以下的成员9人;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1人;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6名成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全体成员的60%。本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具体组成结构见表1。 
  3.团队的组织结构及分工 
  美国学者戴维·布雷德福认为“有效的团队是取得卓越成效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本创新团队的工作效率,除负责人外,团队按工作要求分成了运行保障组、校企文化对接组、课程体系组、教学模式创新组、教材开发组、团队建设组和秘书组,并对各小组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各小组的主要工作见表2。 
  三 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评价  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评价是衡量和考核创新团队建设是否完善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应完全按照项目书的预期成果进行考核。笔者认为,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规章制度、考核体系、资金使用情况等几个内容。 
  1.规章制度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保障创新团队的有序、高效运作,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成员就会成为毫无约束的一盘散沙,工作任务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因此,评价一个创新团队是否高效运行,就要看其是否有合理的规章制度。 
  本创新团队根据项目要求和创新团队高效建设的需要,制订了团队建设方案、任务书及分工、管理工作章程和规程、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 
  2.考核体系 
  创新团队的考核体系包括管理考核和成员工作绩效考核。对创新团队的管理考核,是考核团队负责人及管理小组对团队管理的实施情况,包括负责人的核心作用是否发挥,管理小组是否按规章制度执行了相应的管理和督促工作等。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可分为显性业绩和隐性业绩两大类。显性业绩包括承担项目课题的数量、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的数量、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培训、调研和研讨的情况等。隐性业绩主要包括成果的质量、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学术梯队成员的成长情况等。 
  为了更好地衡量考核结果,本团队采用与学院考核相一致的量化考核方法,就是将团队成员的成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对量化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3.经费使用 
  专业创新团队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创新团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理是考核创新团队能否按项目资金预算要求进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资金使用是否高效也是考核创新团队在创新过程中有无重点和亮点的一个反映。为此,本专业创新团队在按照团队建设项目经费预算要求下,合理调整资金的使用,将资金重点用在专业课程建设、论文发表和调研培训等方面,真正发挥了资金使用的高效合理性。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创新团队建设除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外,也对提高教师的“讲师+工程师”双师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创新团队成员需要团结一致,高效沟通,创造性地完成促进团队发展和培养成员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和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优秀创新团队[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2) 
  [2]杨晨、顾晓丹.创新团队内涵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3]史烽、蔡翔、李远远等.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特征与组织要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2(8) 
  [4]陈明伟、侯英梅.面向大学教师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论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2) 
  [5]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 
  [6]王欣.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