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德育活动中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策略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12-31
  • 阅读量750次
  • 评分4
  • 10
  • 0
 【摘  要】职业兴趣是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持久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兴趣是体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职业兴趣的含义,通过分析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提出从多途径、宽范围和稳定性三个方面着手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兴趣  高职  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48-02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德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兴趣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职德育活动中,对身处职业选择关键期的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培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职业兴趣的含义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由于某种需要使得个体积极探索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当这种心理倾向具体指向某种职业时,就成了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喜欢且持久的一种取向,是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的有用工具(Hanson,1973)。许多事实表明,兴趣已成为衡量职业满意程度和维持职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个体从事职业的稳定性、满意程度和职业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兴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的职业人格与工作环境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格都有与之匹配的职业类型,并将职业兴趣分为:常规型、艺术型、实践型、研究型、社会型和管理型六种类型。强调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具有相同的意义,强调人格特质和工作环境的一致。 
  著名的职业选择理论家吉乌茨伯格的研究将职业选择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岁之前,这一阶段对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的考虑不受个人能力及能否实现所限制,没有产生真正的职业兴趣,属于空想阶段;第二阶段是指在11岁至17岁期间,该阶段为尝试阶段,这一时期的职业选择主要受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第三阶段是现实阶段,即17岁以后,这时能将主客观因素一起考虑,从而决定自己选择什么职业。 
  高职学生正处于第三阶段,在他们的职业选择关键期关注他们的职业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职业教育的宗旨和高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并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是否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是否有致力于该职业的心理倾向,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关系着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的能否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否有长远的发展。换言之,职业兴趣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职业兴趣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次,职业兴趣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体现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入学成绩较低,受到现实功利思想的影响,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所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并不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当他们接触专业后,才发现对当初所选的专业根本不感兴趣。在这种所学专业与职业兴趣不一致甚至相悖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探索并细化所学专业的取向,寻求专业与职业兴趣的结合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反映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习压力较大,课余时间较少,平时用于兴趣培养的机会几乎没有,对职业的了解也甚少,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单一。在每年的新生入学调查中,很多同学表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近60%的女生选择看电视、逛街作为兴趣爱好,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兴趣爱好。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潜力、多学科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能否具有广泛的职业兴趣,就关系到未来他们能否拥有开阔的眼界、灵活的处事能力,在职业选择与变动中能否具有较大的空间。 
  最后,职业兴趣对学生自我认同感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必要性。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并不真正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征,对所学专业没有认同感,对自身学习能力没有认同感,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落后。如果能积极培养其职业兴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到底适合哪些职业,是学生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正确选择的有效保证。 
  职业兴趣的含义和培养职业兴趣的必要性,启发我们可以利用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实践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兴趣。 
  三 高职德育活动中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发现自身职业兴趣的倾向性,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职业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对何种职业产生兴趣。人与人在职业兴趣上的差别很大,有人喜欢稳定的职业,有人喜欢高风险的职业;有人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有人喜欢与物打交道的职业。为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我。 
  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遇见自己”完成自我介绍;在熟悉新班级之后,让学生通过“遇见他(她)们”介绍一些班里的同学;利用各类评优评先活动,通过拍摄视频短片,让学生家长、朋友参与推荐与介绍;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单位为学生写实践评价;利用学期综合考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评。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全面把握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在学生对自我有了客观清晰的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例如,蔡永红等人设计的中学生职业兴趣测验表、张厚粲等人编制的高中生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表等均可以采用。2.通过增加职业兴趣的广阔性,在较宽的范围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样的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的广阔性又称为职业兴趣的广度,其含义是指个体职业兴趣的范围大小。在职业兴趣的广度问题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有的人对各行各业都怀有极大的兴趣;而有的人除了与自己工作学习有关的活动外,对其他事物都没有什么兴趣。 
  当然,这些都和一个人的眼界有关。职业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是由个人对职业认识的深浅所决定的。如果学生缺乏对某种职业的认识,自然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也就不可能产生兴趣。为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他们对各行各业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多样的职业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校内的宣传栏、班级文化栏、名人专题讲座介绍不同职业的就业环境、工作范畴与就业前景;定期推荐职业类的优秀影片;鼓励学生利用校外的时间到企业见习;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群及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查;鼓励高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并拍摄各类职业实践短片。再利用班团活动的时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同时了解不同职业的信息。 
  3.加强培育职业兴趣的稳定性,帮助学生将职业兴趣发展成为各自的终身志趣 
  职业兴趣的稳定性又称为职业兴趣的持久性,它是指个体对某一职业兴趣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人们若对某一职业保持持久的兴趣,就能推动个体去深入探究,挖掘并掌握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获得较强的职业能力。而有的人职业兴趣缺乏稳定性,一旦遇到困难或者遇到其他新奇的职业,他们往往更容易放弃或者很快转移他们的职业兴趣。这种缺乏稳定而持久的兴趣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取得较大的成就。这些职业兴趣的不稳定,往往是由于兴趣虽广但浮泛,缺少中心兴趣;或是只对职业本身感兴趣而缺乏必要的间接兴趣所造成的。 
  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有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某一职业的间接兴趣,帮助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中心兴趣,从而稳定他们的职业兴趣。我们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采取与优秀毕业生对话,采访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家长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前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也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活动中的意义和对人类的贡献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同时依托主题班会的平台,组织召开有关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系列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职业目标从而逐步确立自身的中心兴趣。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总而言之,职业兴趣是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持久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兴趣是体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我们如果能根据职业兴趣的特点,从多途径、宽范围和稳定性三个方面去开展职业兴趣培养的工作,势必会对我们的教学和德育管理工作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凌文豪.职业兴趣及其培养[J].逻辑学研究,2003(5) 
  [2]汤莉莉.试论培养青少年职业兴趣的意义与方法[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