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教育技术装备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36
  • 0

湖北省五峰教研培训中心(443400)刘世华

1本县教育技术装备现状与问题

湖北省五峰县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学8所,小学22所,学生9 662人,教师1 104人,目前全县所有学校均配齐体、音、美设备及图书、图书架、阅览桌等,初中配备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及配套仪器,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已实现班班通,配有微机室,其他学校配备科学实验室及1~2套多媒体设备,专任教师每人1台办公电脑。经调研总结后,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育技术装备运行及维护成本过高

现以有代表性的3所学校为例来分析教学装备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学生数较多的大型学校经费仅能维持平时使用所需电费,有较少余额用于日常维护;学生数较少的学校连平常使用所需电费都入不敷出,根本无法维护。这个表还只是说明设备在保修期内的情况,如果过了保修期以后负担更重,尤其是投影设备使用年限超过3年后,灯泡需成批更换,成本相当高。比如渔关镇小学3年后灯泡使用寿命基本终结,每个投影灯泡按1 200元算,全校要27×1 200=32 400元。当学校承担不起这些费用时,必然造成设备的闲置,配套的相关设备就成了摆设,结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2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1 079人,其中40岁以上为619人,占57%。这些教师虽然经过了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大多数仅用来最基本的电脑操作,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当做投影幕布来使用,没能体现其交互功能,办公电脑仅会浏览网页,50岁以上的教师甚至不想用、不敢用这些电子设备。青年教师多数也只是停留在能用的水平,真正能发挥电子白板内在功能、将素材整合为自己课件的教师屈指可数。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多数为兼职教师,本身对实验尚不太清楚,导致实验课较少开展。体、音、美专业教师在农村学校更是稀缺,相关设备使用效率也不高。

管理员(尤其是网络管理员)水平参差不齐,从“远程教育”到“薄改工程”的实施,各类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但管理员水平却没能与时俱进。刻苦钻研业务的管理员相对较少,尤其是偏远学校的管理员年纪很大,水平差,很难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导致部分设备闲置。另外大部分管理员在学校不受重视,尤其是在以学生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形势下,更容易被边缘化,管理员找不到自身价值,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虽然每个学校的教学装备都安排有学校领导来分管,但部分学校领导管的是资产而不管应用或不懂应用。只要所配资产没流失,他们对于是否真正发挥了设备的作用不是很关心。

1.3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盲目性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出发点无庸置疑,但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是套餐式,这种模式虽然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不适合学校实际的情况。想要的设备没有、不怎么需要的设备又很多,加上一次配备的设备太多,不少学校在功能用房上显得很紧张,甚至只能找仓库堆放,不方便清理,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长远的规划。由于县内教育资金紧张,加上国家投入项目的不确定性,学校依赖教育局,教育局依赖县政府,县政府依赖国家项目,层层都持观望、等待的态度。这种模式导致“有时吃得过饱,有时饿得发慌”。

在硬件建设、资源共享、技术标准上整合不够,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多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体制,各行其是、相互牵制、重复建设现象相当普遍,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不到位。

1.4教育技术装备配套设施跟不上

本县有中小学30所,班班通设备近300套,学生用电脑近900套,办公电脑近1 000套,学校网络布线不规范,多数学校仍使用的是2~4 M宽带,上网带宽严重不足,网络教学视频无法流畅播放,严重影响教师应用资源的积极性。

在常规装备方面,主要存在配套功能用房紧张,有多室合一的现象,甚至部分设备堆放在库房中。

在配套软件方面,存在教育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资源更新较慢或更新要续费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另外,在管理软件方面,存在品种多、相互不兼容、重复投入等现象,既浪费资源也不便管理。

2对教育技术装备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2.1教育技术装备后续经费的可持续性

对于教育装备后续成本的分担主体,笔者认为不应是学校,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由中央、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共同分担。还可鼓励和培养其他如个人或企事业单位作为后续成本分担主体的有效补充。

增设教育装备经费专户。通过提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在义务教育经费中增设教育装备经费专户,保障后续成本分担的实现。此外,学校也应增设教育装备经费专户,以保障经费专款专用。

2.2教育技术装备相关培训的可持续性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因此,应从本地的教师实际、设备实际和资源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省、地(市)、县、乡、校”5级培训体系,并从培训目标、对象、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总结适合本地的培训模式,避免出现“一刀切”、“走过场”式的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可由学校列出培训“菜单”,县级装备培训部门据需送教下乡。加大对各学科教研员及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尽最大可能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学校应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并纳入相关考核中。

2.3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的可持续性

教育装备工作,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建而不管、建而不用无疑都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要把教育装备的管理与应用做为当前教育装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每年要对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其次,学校应由分管教学的领导抓应用,将班班通应用、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及其他功能室的应用纳入教师的相关考核中。再次,县级教研部门也应把教育装备应用做为视导和考核的内容之一,让教师对相关设备的应用成为一种习惯,而非为“秀”而用。

另外要通过教研活动来促应用,比如课件制作比赛、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读书征文、“五小”发明、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应用技术装备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应用水平,达到教育装备效益最大化。

2.4教育装备技术支持服务的可持续性

由县教育局或装备部门牵头组织,按辖区划分学校并建立辖区技术支持队伍,使他们专职负责该区域内学校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技术保障工作,依托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项目学校设备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也要培养一些“能留得住”的技术人员,保障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

另外,也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委托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来维护设备,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反馈的满意度来考核公司履行合同的能力,费用可由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共同分担。

2.5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要想发挥班班通等设备的效益,让教师有兴趣用,方便用,资源建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要认真做好国家免费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筛选、分类整理和发布工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校的教学服务。从国家层面加大针对不同版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力度,尽可能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种类全、数量多、应用层次高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资源整合能力,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整合或自主开发,形成校本教学资源。建好城域网,建立校际资源交流与共享制度,走资源共享之路,避免重复建设。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高师科学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批准号为:C-a/2011/01/12。

2.6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

从中央、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各自的长远规划,在总体规划下分批分步实施,学校需要什么就添置什么,能用的设备尽量用,避免出现有项目时不管能不能用都大换血,造成浪费。设备的配置需求应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再统一招标,不应采用从上而下的套餐式采购。另外,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也应根据实情,当年需要多少就用多少,而不是有多少就一定要用多少,多余的资金进入本县专项经费账户,为以后的发展做积累。

另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应推行“顶层设计”原则。现行体制下的教育信息化是分散、贯穿于各业务部门之中的,这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难以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多方资源,而且难以建立起现代化、整体化的教育信息系统。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中必须梳理的一个“乱象”。 当然,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正在推进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还有网站集群的推广等。要以教育信息化为纽带,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建造一个共享信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由此加速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

收稿日期: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