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学化学课堂问题设计与提问艺术的探索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41次
  • 评分4
  • 20
  • 0

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215222)金荣妹

1课堂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不同问题的难度、梯度、角度和跨度。

1.1考虑好问题的层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浓厚而持续的学习兴趣,那么其学习的过程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在课堂设计时,教师最好能像百家讲坛主讲专家那样,设置出一组能够全面概括本课题知识又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悬念,这样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地思考、探究、讨论、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力和创造力就会完全被调动起来。同时,为了促使学生理解并解决教师设置的悬念,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用提问的方式做一些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好问题的层次。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使学生容易获得标准答案;也可以把问题设计得充满挑战,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志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可以先设计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他们的分子结构相同吗?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吗?用途一样吗?”这样设计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对这两种物质知道的不是很多,为了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会投身到整节课的系列探讨活动中。

1.2考虑好问题的呈现情景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知识的形成也不例外,尤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绝大部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可操作的实验过程,要想课堂内容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好问题的呈现情景和呈现方式,考虑什么时候合适提问。设疑激趣的问题要在展示情景前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在探究、思考时有浓厚的兴趣;而对实验验证式的某些知识点的提问,可在操作等学习情景完成之后提问比较适宜。

1.3把握好问题的设计质量

衡量问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深度、提出角度以及它的可操作性等,问题既不能泛泛而论,也不能深奥难懂。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大众化语言习惯,没有任何歧义,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在教学中要设计出好的教学问题,需认真把握好以下“四度”。

1.3.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设计的关键因素。问题难度太大容易导致课堂“沉默寡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导致课堂“唧唧喳喳”或“无人问津”,会使学生处于“不思问题而热热闹闹”或“不愿思索而冷冷清清”的状态。

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是仅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因此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1.3.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高度。

1.3.3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变换角度,进行变式提问,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攻克问题。同样一个问题,提问平淡而有难度,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但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联系,便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触类旁通。

1.3.4考虑好问题的跨度

设置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又要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还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新课学习时,问题的设计跨度要小,问题过渡要自然,利于学生思维的延续,而在中考复习时,系统梳理知识点,设计问题的跨度可适当加大。为了增强跨度,对设计的问题可考虑用合并、简化等方法实行“浓缩”,以提高问题的质量。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量,以教材的重点为中心进行提问。

2化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1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因此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重点,什么都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量,能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2.2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学生回答的答案或结果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方式,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2.3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以人为本”,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2.4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害怕学生答不上来,或者害怕浪费时间,习惯于自问自答,这都是填鸭式教学的表现。在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提问后,学生要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的问题一个人完成不了的还要讨论,所以教师在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2.5适时做好提问评价

学生答完问题,不管答得对不对,教师都要给予点评,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既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

当然,要上好一节课,单靠几个提问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个课题、整个单元来策划。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还要认真研究学生,摸透学生的思路,这样设计问题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提问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反馈信息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把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收稿日期: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