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014次
  • 评分4
  • 24
  • 0

李 岳 2,尹胜君1,于振洋1

(1.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计算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样、多元软件产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文章阐述“互联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应如何开展,并从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详细论述学生工作对学生成长的助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学生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职业指导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06-03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第38号(黑教高函[2013]351号)。

第一作者简介:李岳,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liyue@hit.edu.cn。

0 引 言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算机学科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软件学院秉承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理念,抓住机遇、迅速发展、突出特色、再创辉煌,直面来自于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挑战。

哈工大软件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10余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近4 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软件工程硕士毕业生;2009-2011年,先后获批“国家级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201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2012年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7,为培育国际一流的软件产业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哈工大软件学院提出了“国际化、工业化”的办学理念和“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教育“金字塔”体系。哈工大软件学院一直积极探索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学生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工作内涵,以期能够持续保障和推动了学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1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工作

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每年有数百万的人才缺口,而且对人才有特殊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具有快速学习与掌握新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具有IT企业需要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商务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良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哈工大软件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哈工大品牌的高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因此除了要具备以上素质外,还要具备商务管理与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组织协调能力、战略谋划与技术前瞻判断能力、团队领导与管理能力、创造与发展企业文化的能力、国际化环境下的全局观念等。在此目标下,我们的学生工作从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于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学生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

1.1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软件学院培养的人才更要有以“解决人类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来自于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挑战”为己任的胸怀和志向。

1)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让培养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秉承学院的育人理念,我们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初、中级团校,对高年级学生建立企业实习团小组,定期开展网上学习分享;以表彰科创和实训先进典型为契机,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励学生,用典型指引成长,用榜样树立方向;形成以“IT企业行”、企业实训、企业实习为梯队的社会实践体系。据统计,至今已有3 000余名本硕学生去企业实践,解决企业软件开发实际问题上千个。八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百校助百村”支教团项目,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用程序书写中国梦,用代码实现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学院重点开展对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

2)重视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哈工大软件学院2010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制定了个性化拔尖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并为领军人才创建培养环境和条件。为培养合格的工程领军人才,学院在学生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素质拓展、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各年级学生骨干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注重领军人才的选拔。同时,学院每学期都会邀请校内教育专家、具备丰富思想教育的一线教师、学者为学院学生进行骨干培训。

1.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驱动。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哈工大软件学院肩负着为软件产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重任。实践证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活动竞赛、学生创业社团、服务支持机构等为主要支撑。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重视基于项目的学习。鼓励全员参与大一年度项目实践,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申报、结合题目方向自由选择导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锻炼领导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软件工程时,就让他们尝试去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力争成功,也允许失败。

(2)重视基于小公司运营的学生俱乐部。建院之初,学生自发建立了第一个学生技术俱乐部——“蓝线俱乐部”,目前学院已经有7个俱乐部。学生参考小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了俱乐部的总章程、考评体系、财务、项目、固定资产等多项规章制度;在俱乐部中贯穿本硕的培训师资、项目、运营等共享机制;从俱乐部发展愿景、组织架构、人才选用、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建立运营机制。学院以科协横向粘合各俱乐部,积极联系企业,为俱乐部在技术、资金、管理上争取支持,鼓励跨俱乐部组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竞赛,以赛促学。俱乐部还为社会和学校志愿开发了多个项目。

(3)重视基于MOOC技能的培养。最流行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即为MOOC。软件学院学生成立了首个哈工大MOOCers社团,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对于教育平台整合的优势,积极获取全国甚至全球最高质量的多元化学科课程与知识,不仅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知识,而且还能跨学科、跨行业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帮助更多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进行合理的学习生涯规划。

1.3 “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

良好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哈工大软件学院将学生工作探索融人人生理想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中。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平台,开展学生技术俱乐部工作、企业家论坛工作、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等。让学生在工业化的氛围中完成“工业化”素质的培养,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下完成“个性化”素质的培养,遵循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完成“精英式”素质的培养。具体需要做到:

1)重视90后个性化职业指导需求。

在全员和全程化职业规划指导的基础上,顺应90后学生需要,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每周设立个体辅导咨询时间,进行生涯规划、求职困惑、面试指导等方面的个体咨询,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2)重视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建设。

注重以专业教师及学工队伍为团队的多源师资力量,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专业教师和一线就业工作者的优势互补作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同时,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目前就业指导教师均已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

3)重视毕业生成长追踪工作。

以学生为本,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根据每位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把握学生动态信息,结合逐步工业化育人理念,跟踪记录每位同学的成长经历,并追踪到他们毕业以后的一年、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成长轨迹,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1.4 整合多方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紧密配合各个部门,合力设计各培养环节,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积极地接收并运用这些资源,助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1)重视实习企业资源。

除了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外,实习企业与软件学院建立多维合作,向俱乐部提供课题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投入技术指导力量;邀请行业专家、互联网创业典范做客学生品牌活动企业家论坛;联合实习企业举办竞赛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本之外的实践。

2)重视校友资源。

邀请杰出校友回学院为学生作报告,向在校的学弟学妹分享他们读书期间学习的方法与心得、项目经历、社团实践经历,去IT企业的实习、实训感悟以及毕业后成为职场人的成长经历。毕业生校友组织跨年级交流QQ群和就业内推微信群,为在校生提供交流渠道与工作、实习机会,在线解答技术问题,分享“互联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现已搭建起近千人的互动交流协作平台。

3)重视班主任资源。

班主任主要是由专业课老师担当,任职时间为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发掘专业课老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工业化背景优势,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规划等方面树立良好的意识。班主任通过日常的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意识。

2 结语

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工作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才能实现学院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学校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 107-110.

[2]孔金生,李占波,林楠,等,应用型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2(10): 49-50.

[3]卢苇,蔡圆媛,邢薇薇.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 76-83.

(编辑:彭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