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技术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相关研究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5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0
  • 0
  • 0

  教育技术学可以说是经历了几十年的一个发展与创新了,并且与此同时也研究出来很多引以为豪的成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这些成果仅仅影响到了专业的教育技术学,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朱贤友(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近几年全国发展较快的几个专业之一,但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定位异常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盲目求多求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推进教育技术学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应使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定位清晰明了,应设置因地制宜的特色课程,应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本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的颁布无疑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明确指出了要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增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系统技术的发展,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从目前的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截至2002年,教育技术学已经在我国200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本科专业,近三成高等院校的该专业设置了硕士学位授予点;然而到了2015年,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140多所。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逐渐减少,一方面说明了该专业在人才需求上渐渐沉寂,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在教育信息技术学上存在的欠缺与不足。因此,如何解决本学科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培养的现状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近几年全国发展较快的几个专业之一,但社会上充斥着“教育技术学毕业的本科生好像什么都懂,却又好像什么都不懂的”的声音。这一声音虽然听起来较为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些真实状况。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学生就业状况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208个,高职高专专业209个,其中教育技术学的本科生就业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不无关系。然而,单从就业率来看,也不能说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培养的状况上非常乐观。事实上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很多问题,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从专业定位来说,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定位异常模糊。教育技术学其实是在电化教育的专业上发展而来的,电化教育侧重于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专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在专业定位上相对狭窄。诚然,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其发展的先天不足,造成了人们在思维上已经受到了这种定位的影响,在培养人才的定位上目标定位不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社会的需求,一味地求“技术”、学“理论”,造成了许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多而杂,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一点,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生存能力偏弱,不能独当一面,与其他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比,就业率偏低。


  其次,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盲目求多求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大多为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设置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从国家公布的文献调查结果来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比例竟然接近6∶1,这大大超过了国家3∶1的平均水准。这样的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过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多而杂,理论与实际无法结合起来,学的东西看似很多,却无法真正运用于实际当中,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学生“高大全”却“学艺不精”。


  最后,教育技术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的任课教师来看,许多高校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多数高校教师没有硕士学位,更遑论是博士学位,更有甚者,有些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的本科院校的教师竟然本身就只有专科学历,有些教师还是从其他专业如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的。


  二、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的培养策略


  及时调整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我国高等院校对优质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培育,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更为有力地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清晰明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等院校设置专业的初衷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可以说,培养人才是所有专业的总目标与准绳,教育技术学专业也不例外。教育技术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目标定位应该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懂得教育又懂得教育技术的,能够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将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并发挥作用的高级人才。因此,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我国高等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如开设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等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学习课程,使我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直接将专业知识轻松自如地用于实践,提高人才的专业性与应用性,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在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高校所在地的地区特色来确定目标专业的发展与特色课程的设置,使教育技术学的就业生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所长,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因此,教育技术学的新生应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统一学习一年的专业基础课,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然后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找出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优势。高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应该遵循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得有所用。扩大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实现自由的课程选择机制,诸如慕课的制作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注重学生思维发散与创造性的前沿课程,甚至可以让学生选修其他专业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删减那些与时代脱节的老旧课程如电工学、普通物理学等课程,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


  (三)增强教育教学实践


  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课程不能够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因此,不仅要设置更具专业性与前瞻性的课程,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学生的实践课只占总课程的5%—10%,学生能够真正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充分得以实践。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与实践途径,结合目前的前沿技术,寻找一切能够增强学生竞争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全面调整教育技术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实践模式,使我们的人才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这样,不仅能够使我们教育技术学的本科生在一毕业就能够立刻投入到一线的教育当中,更能够缓解学校、企业的难处,使用人单位降低人才再培训的成本,最终达成学校、单位、学生三方共赢。


  三、结语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强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原则,人才的质量是对专业发展状况的最好检阅。因此,实现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教育技术学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高等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方向,及时定位教学技术学人才培养目的,不断调整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的发展方向,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优化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让教育技术学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期望,需要高校、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第2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变革的思考


  阎瑞华,息明东,闫瑞峰(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开始对其自身教育方式进行变革,要利用各种有效的媒体资源来对高校教育技术学的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今的大数据环境,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文章就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的变革进行了简要的思考,仅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技术学;变革


  现今的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很多传统行业都造成了冲击。也对高校的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其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能够使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的学生能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相同步,就须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变革,从而保障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变革,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大学教育的数字化


  现阶段,在大数据时代环境的影响下,高校的教育逐渐演变为数字化的教育,然而这种数字化教育的开展状况以及进行程度却并不能够令人满意。作为高校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应该与其他的教师有着明显的不同,其须要能够充分地利用各项数字化技术,来构建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但是这一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部分高校中,教师对于数字化教育的认识程度不高,对于数字化的应用仅仅是在多媒体上,大多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进行PPT放映,而这样的数字化教育并不能够符合现今大数字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数字化教育只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新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教学手段等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应该转变思维利用好数字化平台。例如,教师可以收集每个班级对所授课程的评价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教师教学上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二、积极使用社会化媒体


  所谓的社会化媒体主要是指现今在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等,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来开展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到生活中,从这些社会化媒体中认识到教育技术学教学的重点,同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就高校教育技术学的教师来说,需要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其在教学的关注上应该更加注重对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为了能够使社会化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到教学中,就要对社会化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变革,从而使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学可以顺利开展,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在对社会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和变革的过程中,须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对社会化媒体技术做到全面的了解,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融合。在教学中,可以顺利地应用这些社会化媒体技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教育技术学的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应用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来开展教学,同时利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有效变革,从而推动高校教育技术学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数据库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高校教育技术学要想得到发展,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须要建立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大型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强调对各种教育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处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冲击下,教育技术学的学生要想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自身能够独立地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能够深入地挖掘相关的实用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来对自身的知识涵养以及技术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和发展,对于高校的教育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作为高校教育技术学的授课教师,要明确了解到社会的变化趋势,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能熟练地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高校教育技术学的教师要重视社会变革的发展,根据社会变革的需求,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变革,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收集相关的,并且有价值的信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些信息很好地融合到教育技术学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明白教学中的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高校教育技术学也须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各高校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要求,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对教育技术学教育理念进行必要的改革,注重对新教育理念的传播,同时为了能够配合教育理念的变革,须要对教育技术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进教育教学的流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尽可能地与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人才,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相关技能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培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新媒体对新教育理念进行推广和传播,使教育变革的开展更加顺利。


  五、拓展知识系统


  目前国内高校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着重聘用高学历的教师,而这些教师虽然表面看起来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专业的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现阶段,高校教师面临着知识系统单一的弊端,教师多为学术型教师,其在技术上的掌握能力具有明显的不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知识系统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今社会发展对全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须要对现今高校的知识系统进行有效拓展,使得知识系统结构更加多样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教师,除了要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外,还要能掌握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不断地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拓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注意发挥特长,弥补不足。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技术学本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还须要对学生进行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的教育。只有教师具备了全方位素质,才能够教育出全面的人才,从而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想使得高校教育技术学得到高效的发展,就要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有效变革。虽然在变革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教育制度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不会因此而止步,所以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进行改革是必然趋势。面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前做好相应的变革准备,积极地应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


  第3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及实践


  马启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举办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面对该专业越办越热的现实,以及教育技术学者、学生对该专业的忧虑和困惑,该专业可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分类发展;培养目标指向明确;专业方向因地制宜;课程体系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改革,由此可确立专业之“专”和专业之“业”。


  【关键词】教育技术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


  当前虽然我国成功举办了多层次、多方向、多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1],但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过热”的现象值得反思,认清当前国内教育形式及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需求


  1社会背景


  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该专业人才需求上升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在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中得到应用,教育技术逐渐从传统电教媒体技术向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过渡,原来的电教人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人员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要求[2]。


  另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小学新课程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各学校急需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教育技术人才。从全国来看,中小学普遍缺少这类人员,尤其是不发达和偏远地区更是如此[3]。


  2市场需求


  有关调查显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同时还有其他岗位,如;在学校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及学科整合;中小学教学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实验室(教室)、计算机校园网等的管理、维护;相关行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等。目前这方面师资主要来自于物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或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如果通过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则市场需求巨大。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有近2万所中小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如果按每所学校平均配置或更新1名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人员,则需求量将近2万人[4]。


  笔者对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5],在教学人员方面,甘肃省民族地区(主要是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等)的绝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师资情况不容乐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中小学,平均只有0.38人/校,缺口较大,甘肃省民族地区还是非常需要教育技术教学人员,若按学校数计算,甘肃省12637所普通中小学校[6],在今后若干年内,如果按每所学校平均配置或更新1名教育技术教学人员,则需求量将近1万多人。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方面,甘肃省民族地区亟待培养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如果按每个学区平均配置或更新2名教育技术教学人员,甘肃省民族地区近300多乡镇学区,则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需求量将近600人。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


  1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办情况


  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办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该专业越办越热。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首先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1983年,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专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育技术学确立为教育学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截止2002年,我国有200多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近60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培养点6个[7];全国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校更是蜂拥而至,数不胜数。


  2学者的看法


  笔者于2005年参加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有关专家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南国农先生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相对于国外来说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成了一个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完整层次的培养模式。但与会代表在讨论时提出: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大多不办本科,而是从具有其他专业基础的本科生中选拔人才进行研究生培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适当压缩本科生的规模显然已经势在必行了。


  这些看法对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是否有必要举办这个专业?如何办这个专业?


  3学生的困惑


  笔者在工作期间,各届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都有一些其他专业所没有的困惑,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两个:


  (1)“我们专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这个困惑似乎与笔者当年上本科初学教育技术如出一辙。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称其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可大多数感同身受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都称:“电教系的学生,搞理论不如教育系,搞技术不如计算机系!”我们是否要考虑专业学生的“精”、“深”发展?


  (2)“我们专业毕业以后到底干什么?”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学语文的毕业后教语文,学数学的教数学,学英语的教英语……那我们学教育技术的毕业后教什么?学生的这些想法也不无道理,作为师范教育,一般是针对中小学培养师资,与其他专业相比,传统专业一般与中小学科目一一对应,如数学教育专业对应中小学数学,但教育技术学专业无法形成此种对应关系,尽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师资,而且也向学生讲解过,但学生的困惑依旧!


  面对这些困惑,当学生问及时,有时虽然能搪塞过去,但心里却不是滋味,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该如何从根本上得到解答!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教学和学习经验,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与“业”何在?作为教育者或学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专”与“业”?笔者通过亲身经历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教育技术人才可按“分类发展,指向明确,分向培养,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下面对这四个原则作逐一解释。


  1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分类发展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行)中将中小学教师分为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三种,并制定了各自不同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类院校,应该区别对待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的培养。


  在教学人员的培养方面,我们暂且不谈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着重讨论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专业名称问题。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名称为:“教育技术学”,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的“教育学类”(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是040104(教高[1998]8号);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的名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属于“文化教育大类”的“教育类”,专业代码是660215(教高[2004]3号)。鉴于学生将所学专业与中小学科目进行对应的实际,建议采用“信息技术教育”或“初等教育(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名称(下文中称“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其次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在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把从教从师技能练精、练深。


  在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培养方面,专业名称仍可采用“教育技术学”(本科)和“现代教育技术”(专科)(文中统称“教育技术学专业”),但就目前形势可不必拘泥于“师范类”,在非师范类院校也可培养此类人才。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侧重于各类电教设备的操作、采购、维护和管理及电教软件的制作方面,把各类技术练精、练深。


  2培养目标指向明确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各自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作者对全国28个省市的108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乏业”的培养目标、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欠缺等,并依据课程体系面向当地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及“厚基础、宽口径、强实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等原则,设计了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教育技术事业,适应当地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专科学历的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当地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其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向主要培养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远程教育机构等教育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的应用技术人才;教育影视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视台、广告公司、(教育)软件开发公司等媒体制作单位的教育影视系统及节目设计、开发、制作等应用技术人才;教育技术管理方向主要培养高等院校、中小学、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企业等从事教育(培训)系统管理、维护、评价等工作的专门人才[8]。


  从就业方向看,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专门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师资,自从2000年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开始,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应用课,但信息技术课师资大多数由其他学科如计算机老师担任,或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由于指向不明确,也较少从事这一职业,因此设立专门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师资的专业是形势所需。而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目前,在中小学特别是中小学专门配备技术支持人员或管理人员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以中学、乡中心小学为中心,设置区域技术支持人员或管理人员,以解决当前中小学信息化进程中所存在的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或不能很好共享等现象,还是必需的[9]。


  3专业方向因地制宜


  就目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来看,2004年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该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及现代远程教育。根据上述教育技术人才类型的划分和培养目标中关于专业方向的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可设置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向,分别培养小学、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师资;教育技术学专业可设置教育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管理、教育技术理论等专业方向,教育媒体技术又可分为教育影视技术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管理两个方向专门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理论方向培养有志于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各院校应根据当地要求,且因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院系不同,在各阶段凭借各自的优势,培养有特长的教育技术人才。


  不同的院校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不同的学院或系,笔者大致将这些学院或系分成四类:教育类学院、教育技术类学院、传播类学院和信息类学院,不同设置的院系确定培养方向时,可以参考图1所示。


  4课程体系各有侧重


  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至关重要。李龙教授根据课程理论提出了一个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认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而专业拓展课程属于选修课,但作者认为,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基础课也应该有所区别,甚至可以设置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课程性质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后者又可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而是从课程类别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或核心)课、专业发展(或拓展)课。各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把两种划分方式混淆,课程体系中存在两种方式交叉使用的现象;也有人认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就是必修课,专业拓展课就是选修课,其实不然,课程性质和课程类别可以看做是认识专业课程的两种维度,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从课程性质和课程类别的二维视角看待专业课程,共有9中设置方式(即图中①至⑨),理论上任何性质的专业课程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中都可以按实际情况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分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但要保证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


  根据上述分析,作者设计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如下课程体系:


  (1)专业核心课程


  自从我国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以来,专业核心课程几经变化,80年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电视电声媒体、电化教育管理;90年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学、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处理;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学与教的基本理论,在这些新旧更替的专业核心课程中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三门课程是始终未变的[12],作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教育技术学原理、教学设计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学、信息化教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


  (2)专业基础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先行或预修课程,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基础看,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三方面,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根据南国农先生的看法是多层次、多方面的[13];技术基础包括物化技术(如图片、录音机、电视、计算机等)和智能技术(如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系统方法等);艺术基础包括美术基础和音乐基础,由此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教育传播学;摄影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视原理、电视系统、电声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中外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美术基础、音乐基础;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哲学、技术哲学、系统科学等等。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精”、“深”发展、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完善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一般按专业方向安排(故又称“方向性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的拓展课程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标准解读、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口语与普通话、三笔字与书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微格教学的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方向)的拓展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网络教育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常用工具软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影视技术方向的拓展课程包括:视听心理学、电视节目编导。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管理方向)的拓展课程包括:管理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工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评价、教育技术装备、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绩效技术与绩效管理。各方向均可以选择可设的拓展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前沿动态、教育技术学史、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等等。


  (4)实验实践课程


  实验实践课程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为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课程,除个别演示型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外,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均安排为独立的实验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依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在专业核心课(如教学媒体实践等)、专业基础课(如摄影基础等)、专业拓展课(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中相关媒体设备操作等实验实践,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完成,不再安排单独的实验实践课时。教育技术学专业独立实验实践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实验;教育技术基础实验、教育技术综合实验、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微格教学实践、光学投影媒体教学、电教设备维修与维护、电教美术与音乐、教育技术文献检索、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录像制作、电视系统实验、电声系统实验、电声教材编制、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DV创作、影视布光与布景、非线性编辑;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教学网页与网站建设、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见习、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四效果及问题


  1效果


  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分类培养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困惑,确立了专业之“专”和专业之“业”。一方面,在分类培养的基础上培养目标指向明确,使学生不至于有“出去以后干什么”的困惑,确立专业之“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培养教育技术教学人才,其“业”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向和教育影视技术方向)培养教育技术之技术人才,其“业”在于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远程教育机构等教育系统设计、开发、运用,或电视台、广告公司、(教育)软件开发公司等媒体制作单位的教育影视系统及节目设计、开发、制作;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管理方向)培养教育技术管理人才,其“业”在于高等院校、中小学、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企业等从事教育(培训)系统管理、维护、评价。根据作者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其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单位是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各半,其中教育部门的以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为主,而在非教育部门就业的毕业生中,以政府机关的行政人员居多,主要工作是日常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14]。


  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及与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学生不至于感到“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确立了专业之“专”。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其“专”在于从教从师技能,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向和教育影视技术方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侧重于各类电教设备的操作、采购、维护及电教软件的制作方面,其“专”在于各类技术技能,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管理方向)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教育(培训)技术系统的管理维护、职业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专”在于各类管理技能。


  2问题


  本研究关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需要只进行了就业方式、就业方向及现状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并非全方位的跟踪研究,如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工作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见、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均未实施调查,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