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格式塔疗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67次
  • 评分4
  • 59
  • 0

周社刚

[摘要]借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推动实际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格式塔疗法融合了西方现象学、格式塔心理学和东方禅宗思想,对心理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在格式塔疗法视野下,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格式塔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周社刚(1983-),男,河南灵宝人,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南新乡 4 5 3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 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学生自我支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417)、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格式塔心理治疗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4612 3)和201 3年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自我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QK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86-03

一、格式塔疗法的主要观点

1.格式塔疗法的心理成长理论。格式塔疗法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体存在于场域之中,是特定情境下心理和生理的整合体,也是与环境互动的整体。一个人与其场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个体的格式塔,格式塔的不断发展和人格的统合成熟是一致的过程。

对个体而言,个体赋予其场域各方面以积极意义,场域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以整体面目显现出来;由此变化产生的需要被个体觉察满足后,个体便实现健康成长,这一过程被称为接触的过程或经验的循环。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我实现驱力是人类的核心力量,自我作为个人整个接触及反应的系统,在变化中满足了个体与环境新接触时衍生的要求,从而为生命赋予意义。自我支持和环境支持共同构成了个体的支持系统,健康的支持是自我支持和环境支持的整合。

2.格式塔疗法的心理失调理论。格式塔疗法认为个体的需要被满足,就实现了平衡和成长。但由于自我控制、紧张或无法投入生命中建构出意义,需要就无法满足,便会生成一个未完成的格式塔即未完成事件,从而消耗能量,导致下一个未完成事件的产生。被延缓的满足若长期存在,就逐步失去其功能,成为固着的格式塔,在类似关系情境中“强迫性重复”。这便是接触循环的中断,即接触的抗拒。接触的抗拒造成需要不能满足,出现了虚伪、角色游戏、焦虑、混乱等阻碍个人成长的神经症表现,个体的心理问题便因此产生。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未能有效整合自我支持和环境支持,即未能创造出新的格式塔,实现一种平衡。成熟个体能从婴儿期的对环境支持的需要进化到成年时期的自我支持,但“一个成人由于某些因素而缺乏自我支持时,他也许就会操纵别人”①,这些操纵策略便是精神官能症的征兆。现代生活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间领域觉察的过度发展。

觉察是指专注与注意的能力,是去接触、了解自我的状态,是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事情的非言语的会意。觉察包括对环境的觉察、对自我的觉察和对自我和环境互动的觉察,即中间领域的觉察。中间领域的觉察,主要指想象活动的觉察,包括思考、想象、担心、焦虑等觉知,它能组织经验,实现理解,但也不可避免使人脱离“此时此地”,带来担心、焦虑、紧张等负向感受,引发心理问题。

3.格式塔疗法的心理治疗理论。格式塔疗法认为觉察作为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个体改变的开始,只有觉察才能实现接触,从而实现心理成长。提高觉察能力是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目标。觉察能力的培养为了解个体深层的存在需要提供了钥匙,“只有觉察真实的自我,面对并接受真实的自我,自我的力量才能强大起来”2,自我支持才能发挥作用,从而实现生命的圆满。

格式塔疗法提出了试验、对质、自我对话等很多具体技术,这是技术都是为了获得更敏锐的觉察力,体验内在的冲突,接触未完成事件,接受自我,发展自我支持。在咨询中,创造性治疗活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同构成一个场域,治疗师既是当事人反映的觉察者,又是当事人成长的导演,还是当事人人格整合的催化者,他和当事人是一种对话关系。良好的治疗关系为当事人觉察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格式塔疗法视野下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注重问题解决,忽视个体心理成长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个方面发展并不均衡。一方面,高校更为重视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普测与建立档案等工作,其实质是更为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筛选、教育、咨询与干预,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或等同于心理问题学生教育;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过程中,将心理教育又分为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压力教育、挫折教育等,注重某一方面心理问题解决,出现板块割裂的局面。格式塔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实现,觉察能力能促成个体格式塔的自由转换,实现个人心理成长,个体心理成长能力不足将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过于注重少部分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便偏离了心理教育的重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过于注重心理某一方面的教育,无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两种情况都是问题解决思维。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着眼点便是心理成长能力,只有培养全体学生心理成长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2.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观念引导,忽视个体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高校面对全体学生的最主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最主要内容,忽视个体体验在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其具体表现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侧重于讲述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二者都将知识掌握等同于心理成长能力的提高。而这些知识掌握,在格式塔疗法看来,实质上还是中间领域的觉察,虽然它可以组织我们的经验,作出预测、计划、选择,但其过度发展则是焦虑、担心等问题的根源。现实情况是,一些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的学生,虽然从课堂上、活动中学习了很多人际交往的建议和意见,但仍然无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观念引导无疑是“隔靴搔痒”,于事无补,只有关注个体体验,实现对环境的觉察、对自我的觉察和对中间领域觉察的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心理成长。

3.过于注重环境支持的构建,忽视自我支持的发展。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而逐渐被加强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思维渗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其重要表现便是工作中重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如将政工干部主要是辅导员、学生干部主要是心理服务委员和宿舍长、学生社团主要是各种心理社团作为教育的骨干力量,采用大型活动如心理健康宣传月、讲座等作为教育主要载体,将社会支持作为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将班级、宿舍以及校园文化都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优势是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个体心理成长有了较好的环境支持,但其缺点是忽视了自我支持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易流于表面,不够深入。格式塔疗法认为,个体生活在场域之中,环境支持很重要,但个体心理健康成长源于环境支持转化为自我支持,健康的支持是自我支持和环境支持的整合,“重要的不在于个体是依靠自我支持还是需要环境支持,而在于个体是如何选择性地利用自我支持或环境支持的”。

4.过于重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创造性教育关系的建立。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政府部门和高校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文件要求和领导意图的贯彻落实者,主导性地位天然形成。另外,我国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常常成为绝对权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表现在现实工作中,便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成为心理健康知识权威、心理健康诊断专家,“教育者善于扮演家长式、长者式的权威角色与身份对大学生进行说教。更有甚者,当学生遇到决策困惑时,教育者不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而是主观地代替学生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要求学生‘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不注重倾听学生内心真实困惑,未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同盟或教育关系。格式塔疗法认为创造性关系是实现良好接触的桥梁,是自我敢于尝试新的问题应对策略的支持源和动力源,只有建立创造性教育关系,才能真正走近学生内心,找到学生自我成长的障碍,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形成新的格式塔。

三、格式塔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1.把大学生心理成长能力的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主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解决模式既不能覆盖全体学生,也不契合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机制。按照格式塔疗法的观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是因为自我成长能力不足导致新的格式塔无法形成,良好接触无法实现,个体心理发展暂停,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把心理成长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逻辑主线,只要心理成长能力提升了,个体就能生活在“此时此地”,格式塔就会实现顺和转换,成长的需要就会较好满足,心理素质也自然会提高。把大学生心理成长能力的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主线,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改变教育理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力和能力,助人自助,让大学生真正对自己的成长和自己的生命意义负责;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大学生心理成长能力的提升来设计和运作,如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教育,不单单是人际沟通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透过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反思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要把心理成长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教育效果的核心指标,不单单看活动有多少人参加、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而要看学生参加活动能否改善自我认识,能否实现与现实的良好接触。

2.促进大学生对环境觉察、对自我觉察和对中间领域觉察的平衡发展。格式塔疗法认为觉察是心理成长能力最为核心的能力,觉察能力不仅表现为中间领域即对思维、幻想、记忆、期望的觉察,还表现为对自我的觉察和对环境的觉察,健康的个体能够在三个区域间自由流动。在培养大学生觉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中间领域的觉察,更应该关注内部领域和外部领域的觉察,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疏忽。促进觉察力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不是用定论告诉学生“为什么”“是什么”,进行过多的知识宣传,而是引导学生悬搁自己的信念、假设和臆断,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对明显感知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对所有现象的重要性一视同仁。在学生能描述自己当下感觉的基础上,教育就发生效果,改变就会发生。其次,将身体与心理、情绪与行为统一起来,避免割裂处理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当出现担心、不安等情绪时,或者通过身体放松使得心理放松,或者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实际行动来消除不安感觉。前者是对自我觉察进行工作,后者则是对环境觉察进行工作。最后,鼓励学生使用自我负责的语言,改变对中间领域觉察的用词,亦即改变自己的想象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此时此地”,实现与现实的良好接触。例如,可以进行“我负责”活动,让大学生在个人陈述后面加上“我会为他负责”,如“我感到孤独,但我会为我的孤独负责”“不知道怎么做,但我会为我的不知道负责”,从而扩展觉察领域,而不是归罪于环境或他人。

3.引导大学生从环境支持转化为自我支持。格式塔疗法认为,个体心理成长的过程同个体由环境支持转化为个体支持是统一的。环境支持的构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引导大学生从环境支持转化为自我支持才抓住了提高大学生心理成长能力的关键。引导大学生从环境支持转化为自我支持,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关注自我、接纳自我,既包括自己的身体状态,如身体姿势、呼吸、语调等,也包括自己的情绪、感受。它们都是个体自我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自我支持来源,接纳它们才能改变。其次,要树立想象中的同伴,这关乎个体生活的信念。同伴可以是一个朋友、亲人、教师等,具有自己成长所需要的人格特质,从而在自己遇到难题时提供力量、帮助和建议。最后,还可以鼓励大学生不断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改变以往的应对方式,从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调整。

4.建立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创造性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本身即是一个场域,建立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创造性关系,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要,也是促使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化发展的关键。建立创造性关系,首先,教育者应更好地觉察自己的需要,认识自己,避免角色扮演,从而更加真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完全接纳学生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自己产生影响,能充分觉察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其次,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真正的知觉与经验,真诚对待学生,乐于、善于表达对学生的觉察和观察,也以适当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将学生真实全面的情况反馈给学生。最后,以敏锐的反应挑战学生原有行为模式,在不否定学生的情况下,与学生共同探索其内心的恐惧、不安,逐步引导学生做出一些改变,增强抉择的信心和能力,最终学会扩大自己的机会,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