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探析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77次
  • 评分4
  • 63
  • 0

韩玉 石伟平

[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是世界大国竞争新时代提升国家竞争力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创建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化办学发展趋势与客观要求,日本从国家管理层面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高职院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及国际通用性、共通性为战略目标导向,制定适合本校的国际化办学战略规划及战略措施。鉴于地理、文化等因素,理性借鉴日本的经验,有利于丰富我国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日本 高职教育 国际化办学 战略规划 措施

[作者简介]韩玉(1973-),女,辽宁营口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石伟平(1957-),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 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ZXS13027,项目主持人:华晓芳)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17-04

一、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背景

(一)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的不断变化促进国际教育合作的不断发展

1954年10月,日本作为援助国加入了由英联邦国家主导的“南亚及东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科伦坡计划”,把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作为主要着眼点,实施国费外国人留学生制度,重新开始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拉开了二战后日本国际教育合作的序幕。从1954年至今,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国际教育合作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4年~ 1964年),开始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时期;第二阶段(1965年~ 1973年),加强国际教育合作的使命感和探索建立管理体系时期;第三阶段(1974年~ 1989年),创设国际合作机构JICA和形成公私二元结构管理体制时期;第四阶段(1990年~ 1995年),EFA世界会议以后重新修改政策和强化相关机构合作推进时期;第五阶段(1996年至今),文部科学省国际教育合作恳谈会提出具体的合作政策建议和实施合作的时期。从开始合作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国际教育合作的理念、政策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日本不断加强教育合作制度建设,教育国际交流频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应运而生。

(二)“两个留学生计划”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

以1970年OECD教育调查团视察日本为开端,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中心课题。1980年后,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向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国际化转换。1990年后,高等教育国际化迎来新局面:不限于人员间的交流活动,跨国大学间的共同研究、课程教学互换、为了学分认定和学位授予而设立共同组织机构等问题成为中心。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除国际影响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国际化政策及行政性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强留学生制度建设,先后制订并实施“两个留学生计划”。其中,“接受30万留学生计划”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通过“两个留学生计划”,以大力发展留学生事业作为引擎,以市场的国际化迫使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到其组织、功能的国际化,增进了研究人员、学生的海外交流,以及与海外大学间交流协定的积极缔结,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得以不断深化。

二、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及其战略规划

(一)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内涵

日本学术界对“全球化”和“国际化”两个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1990年后才将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认为“全球化”是“国际化”的媒介,“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反应装置。“国际化”是“作为自动词的国际化”,是指迄今对外国人形成障碍的国内法律、习惯行为等构成的封闭体系转向对外国人开放,并使日本人获得在同外从事活动的能力和自我革新上的努力。日本的“国际化办学”并非单纯地将“国际维度”( international dimension)或称“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整合到学校办学活动中,而是将。同际维度演化成一个战略过程。目的是促进文明开化,实现日本教育制度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引领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显然,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以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想为指导,尊重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基本职能,将“国际维度”或“国际教育”融人办学实践中,以国际通行的教育标准为基准,在不断的教育改革中创造自身特色,提高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能力。

(二)日本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在“世界政治大国”和“21世纪国际社会的新标杆和新榜样”的总体战略目标导向下,继续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为与国家竞争力战略相协调,2008年第一期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高等教育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推进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2013年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分析了当前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存在感低下的现状,提H1未来五年教育成果目标之一是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外语教育、学生互换交流、国际交流、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推进中小企业接受外国留学生等战略举措培养国际人才。

总体来说,两期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所提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目标,落脚点是支援高等教育提升国际竞争力及国际通用性、共通性。为确保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文部科学省国际战略》(方案)中进一步提出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强化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为此,需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培养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人才,促进招揽亲日的世界高水平外籍研究人员、海外优秀留学生以及活跃在世界的日本人等,确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利益的实现。为落实这一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2008年文部科学省出台《加快大学教育国际化计划》,以各大学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日标与构想为基础,分别从“综合战略型”和“交流程序开发型”两个支援程序,对高等教育机构同际化办学进行“国际共同与联合支援”。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机构,如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根据自身情况,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基准,以“交流程序开发型”为主制定并实施本校国际化办学战略。所谓的“交流程序开发型“是指在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管理体制作用下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改革,包括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以未来构想为基础,通过和海外高校等合作进行教育研究活动,以及以单位互换为前提的短期交流及学生交流活动等的实施,促进与海外大学更密切的合作发展,生成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支援活动。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举措

加快实施战略需要有效的战略管理。上至中央政府各省厅、下到地方都道府县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职教育机构、企业与民间组织,在制度化规约下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的实施。

(一)政府统筹构建完善的国际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

1.完善公私二元结构办学管理体制。留学生群体结构是国家二元结构办学管理体制的直接表征。以高等专门学校留学生为例,2007年国立高等专科学校接受的国费和私费留学生数量占总比的4.9%",私立短期大学和私立高等专门学校留学生占私立学校留学生总体比例的2.49%。依赖于市场竞争,接受白费留学生的私立学校把授课费等作为学校运营资金,减少了对政府预算等支持的相对依赖,促进了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留学生群体结构的变化表明,高职教育中的二元教育结构有利于激发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化办学。

2.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运行机制。在办学运行机制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和企业等机构均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第一,政府通过留学生制度规约相关组织管理机构合力推动战略实施。2003年实现了第一个留学生计划,2004年后留学生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政府为应对严峻的财政状况,财政预算支持开始显著下降。2005年留学生数量达到史上最高纪录之后,增长停止了。在这种状况下,从2007年起文部科学省实施“国际教育推进计划”,通过财政预算投入支持,委托五市一町在规定期限内,根据全球化和区域特点,充分利用本区域已有的国际教育资源,以学校为中心,与NPO法人和大学、各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等携手进行小、中学和高校相互衔接的国际教育课程开发等实践活动,推进区域性国际教育的发展,培养作为主人翁参与国际社会行动的人。此后,又通过《经济财政改革的基本方针2008》《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等系列政策,强化国际教育合作制度建设。2008年文部科学省及外务省、法务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联合出台“留学生30万人计划”,形成了六大省厅各司其职、广泛参与的局面。其中,文部科学省负责提供留学情报、优化留学生就学环境、推动大学国际化的预算等工作;法务省负责留学生的入境,再留资格、留学和就学一体化等问题;等等。“留学生计划”成为发展国际化办学的引擎,驱动高职院校师生跨国交流及院校间跨国合作。

第二,都道府县等地方政府层层推进战略实施。一是为国际化办学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以山形县为例,地方政府以国家“全球化战略”为指导,以打造“国际性丰富的山形”为基本方针,发挥本县优势,大力振兴贸易、促进外国观光旅游及推进外国语教育。2010年制定了“第三次山形县综合发展计划”,作为县中长期国际合作计划方针,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扩大国际理解,踏实推进和海外的经济交流、国际观光交流强项,促进县民与外国人和谐生活作为县教育国际化的战略。2011年通过“新国际经济战略”“山形县产业振兴计划”“乡村观光交流推进计划”“第五次山形县教育振兴计划(修正案)”等系列举措推动战略实施。二是为跨国教育合作搭建桥梁。以国际室、国际交流科、国际交流协会等国际交流机构为主,推动本县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教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支持高等专门学校等高职教育机构与国外有名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缔结友好关系,促进师生的交流,并对自费留学生实施奖学金资助政策。2011年至今,县内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等接受中韩等国留学生244人。三是促进各教育阶段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为减少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障碍,县内形成了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小学阶段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和外语活动实践课(小学五、六年级必修课)等途径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面向JICA志愿者及县国际交流员( CIR)和教师开展国际理解讲座,教师和JET项目的外语指导教师携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2013年县内13所高校开设国际关系学科及相关课程,派遣部分高校学生到海外研究和国外高校学生的交流、海外的学习旅行等。

第三,学校和企业等机构合作实施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跨国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国际形势,日本中小企业想尽办法留住“亲日”优秀留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后留在亚洲各地的日资企业工作,而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是实现其利益诉求的根本路径。本着官民一体促进国际合作的战略思想,日本通过《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等政策,管理、引导中小企业招揽优秀留学生,并通过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促进学校、企业和留学生相互了解,增强企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例如,设立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项目审查验证委员会等组织,举办“全国就业指导说明会”“外国留学生就业准备研讨会”等活动,进行就业支援,同时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国际人才。在各大使馆及海外公共办事机构的合力推动下,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和宣传网络。面向中小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展开研讨会,促进其认识“出口”国际职业教育方案,并共同开发该方案。除此之外,还与海外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培养国际技术人才:建立并实施海外企业短期实习制度,进行问题发现解决型实习训练;多机构联合举办机器人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大赛等技术大赛活动;定期举办技术咨询会、企业合同说明会等活动,与海内外产业界联合培养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三方合作普及国际标准化教育,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

国际化办学实质是国内教育向国际化水准提高,其重要战略举措是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能力的年轻实践型技术人员。昕谓国际“标准化”是指所生产产品的大小、性能和规格等方面达到国际统一的产品标准要求,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改善环境、安全生产。为适应国际“标准化”的要求,日本于1949年制定《丁.业标准化法》之后多次进行修订,并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政令,不断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推动国际标准化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国际标准化教育”就是以国际“标准化”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标准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而且作为教育要素整合到高等专门学校、大学、研究生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中a。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JSA于2005年起致力于国际标准化教育的普及事业,推动工学教育建立国际标准化教育体系,培养将来能够在国际上大显身手的技术人员。2006年,以小学、中学、高中、高专为对象,开设了关于规格和标准化的课程,至今约有80所学校实施了这些课程,其中60010是普通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工业学校。目前,高等教育对于标准化教育的需求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从2005年开始在大学和研究生院推行标准化教育,2007年各大学、研究生院开始试用部分国际标准化教育教材,2009年开始扩大到高等专门学校领域,在最初实施的木更津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帮助下逐步普及,充实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为推动国际标准化教育普及事业,2013年以后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支持和国际标准化教育研讨等形式深入推动标准化建设,以逐渐扩大国际标准化教育范围作为目标,在推动高等教育标准化的同时,努力促进高专与大学国际标准化教育的衔接。派遣职员作为讲师到小学、中学、高中和高专学校,举办标准化培训,增进理解国际标准化教育对日常生活及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日本规格协会组织开发了《共通知识篇》《个别技术专业篇》等标准化教材,从2007年开始在教育教学中试用。通过调研等方式反馈分析实施情况,不断改善和优化教材等标准化课程教学工作。

此外,文部科学省等对国内外职业能力开发进行调研,明确了“就业基础能力”“社会基础力”“共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概念及诸要素,通过宏观层面职业能力开发指导推动高职院校层面的职业能力开发。着眼于教育的国际维度,高等专门学校开设了“智慧财产教育”“技术者伦理教育”等国际标准化教育课程,强化英语教育,通过英语发表研究会、英语交流区、文部科学省的GP特色项目、TOEIC IP考试等方式,培养高职生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和理解异文化的能力,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国际标准化教育为导向进行系统职业能力开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可雇佣性和国际通用性,确保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企业需要和国际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三)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

国际化办学质量保障是世界性的课题,也是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为解决学位的国际通用性难题和办学中外语问题的困惑,1991年文部科学省修订了《学位规则》,允许外国留学生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经学校法人审议会审查授予学位。坚持1999年《21世纪的大学形象和今后的改革方案》的基本理念,从国际视野出发,日本高职教育机构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其亮点一是质量评价管理与国际职业标准对接。1999年设立的日本技术人员教育认定机构(简称JABEE),2001年面向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相关认定工作,此后不断参照国际教育质量标准修改完善认定基准体系,确保高职教育质量的国际可比性和技术人员资格的国际互换性。二是国际化办学质量管理从制定设置基准等“事前规制”转向多方利益全体参与的“事后评价”。在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形象》报告建议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教育基本法》的基础上,2007年正式出台了《大学设置基准修正》,配套实施“全球COE项目”以及2008年的“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教育GP)。“加快大学教育国际化计划”鼓励各高校(包括高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改革,并从各高校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选出优秀方案,进行重点财政资助。通过典型引路,“国际共同与联合支援”等项目引领,带动高职教育机构提高办学质量。

日本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其国际化办学模式已从“融合型模式”成功走上“嫁接型”“松散型”等多模式相结合的轨道。其国际化办学经验表明,在留学生计划导向下,高职院校将“国际维度”整合到办学实践中,创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不断推动国际化办学,是振兴学校、振兴国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