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研究

  • 投稿李晨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15次
  • 评分4
  • 92
  • 0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苏锦霞

【摘 要】科学技术在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使人类的生态环境陷入一片危机。开展环境保护,进行生态建设,这已经成为世界焦点。人类如何健康生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的热门主题。如果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内在的道德教育为入口,去引导大家的思想。因此,生态教育必将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时,迫在眉睫的首要大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道德教育;迫切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09-02

作者简介:苏锦霞,女,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省级一般课题“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编号:XJK014CZY006)系列研究成果。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生态教育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生态危机加剧的同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德教育观与教育模型。它教育我们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同时,也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有多高也体现在生态道德意识的强弱。在教育过程中,生态道德教育是围绕着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这三方面展开的。它具有时代性,是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统和,用一种中和的价值观来看待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道德的构成。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还要遵守道德尊则、制约行为规范。生态道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所应该要承担的责任与任务。人类应该尊重各种生命的生存权利甚至努力去维护这种权利。生态道德教育包括五个方面:生态道德教育的地位观、生态道德教育的善恶观、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与责任。

2.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社会性,不是某个名族、某个国家所面临的危机,而是整个人类所必须面对的危机,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意识,把每个人的生存和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所以,解决问题要分配到每个人手中,唤醒全球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它在警示当代的每一个公民,不分性别、年龄、贫贱与尊卑,人人都担负着生态道德的责任。

3.生态道德教育的兴起。生态道德教育学是人们在生存危机中反思出来的,在20世纪中期,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层出不穷,便开始从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探索,并开始举行环境教育的活动。近代工业文明始于西方,但和中国一样,在带来工业福利的同时,也遭遇到环境问题的干扰,所以他们颁布了环境教育法,设立了环境教育公司,并成立了环境教育的基金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态失衡的需求,决定了生态教育的本身任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并为以后的社会文化奠定了基础。生态道德教育是以珍爱、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文化体系。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点,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标。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近况,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教育宣传,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4.我国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比西方起步晚,在20世纪70年代。而在此教育的基础上有生态教育提升的,仅仅是前十年来的事而已,换句话说,这教育界兴起的新学科,生态教育还很不成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要探讨我国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总结这二十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并没有把环境教育和生态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环境与生态教育也显得头重脚轻,仅仅只是从治理环境的需要出发,重视对成人、高中生以上的教育,并没有普及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人口组成中重要组成的青年人,这种教育并没有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开展的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应急性,缺乏长远的教育系统。在经济活动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严重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效益,没有落实可持续发展观。

三、生态道德教育迫切性的根源

目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在科技文明给人们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自然界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伤害,在19世纪50年代时,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危害,但时至今日,严重的自然危害现象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现在看来,生态危机也是生存危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众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1.人口问题。生态危机,主要是人口膨胀的速度超过了地球承载能力的限度。人口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在1999年的时候,世界人口就多达60亿,而地球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只能是100亿,随着人口的增长,据估计,在21世纪末,人口数量将增长到120亿之多,数据表明,这将大大超越了地球的可载量。二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而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或者下降的趋势。

2.资源枯竭。人口在急剧上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在加快,而这所带来的压力就延伸到自然资源上。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就会承受极大的伤害,资源也在面临枯竭。资源枯竭包括耕地、水资源、森林、矿产等。水资源缺乏主要是淡水资源的缺乏,因为森林资源缺乏,草场也会跟着退化,紧接着就是水资源流失。中国是贫水国家,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很有限,仅达世界人均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他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因为开采力度的加大,也在接近耗尽的边缘。

3.环境恶化。环境恶化是指自然环境受到人们的破坏、污染等出现恶化现象。其中主要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两方面。水污染也是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淡水资源的破坏使寄生虫等大量滋生,在没有杀虫剂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化学物质的危害,也会有大量的寄生虫进入人体,造成健康上的严重危害。如今,大气充满了化学气体的危害,工业革命时代,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最大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四、分析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1.生态道德教育的提出是人类道德完善的标志。生态道德教育是人类从多视角、新思想提出来的新教育,是人类道德教育中的一种新境界。目前,我们一定要重视生态教育,树立人们的生态关怀,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人类与自然中相互依存、共进退。人类有开发资源的权利,也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在地球的自然界中,自然和任何物种都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任何物种都是平等的,人类有责任去保护好自然,树立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理念,保护好自然也是造福人类,建设好这种共识,合理地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主动去改造自然,这是历史和自然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和伟大使命。

2.生态道德教育是基础工程。社会的文明道德建设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抓起,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这种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生态道德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伦理支撑。因此,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一般的文化教育,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迈向道德文明的灵魂,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生态道德教育目标与途径

1.深刻认识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环境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但是,教育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后滞性,要培养本世纪的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就是要从现在起,坚持抓好生态道德教育,实施这个生态教育,并不是应急,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任重道远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道德教育付诸行动。

2.生态教育是面对全社会的教育,要拓展德育内涵,大学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人群,而学校就是一个道德教育的平台。同时也要提高青少年的生态道德的教育水平,青少年是主力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在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水平之外,还要提升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水平,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生态道德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3.建立完善的生态道德教育系统。抓住领导者生态道德教育,领导者是党的指导方针、社会经济的重大决策者,在环境教育制度的落实中,领导者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抓好领导者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我们重要的任务。各地方的环境质量都要有人负责,各部门也要对本系统的生态环境负责,把责任制落实到各个地方的领导人中,正确把握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在生态环境中,抓好环境教育,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提高领导者的环保意识、环境道德水平、激发领导者的积极性。

4.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离不开法律,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是在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硬性手段。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有些人丧失道德操守地破坏环境。因此,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些有力的法规去制约公共行为,通过宣传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使之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规范,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把这种意识与行动实践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即使近年经过人们的努力,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环境还是有恶化的趋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越来越艰难。同时,社会还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所以人类与自然矛盾也无法调节,这就是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总之,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教育,让人们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每个社会公民的自身利益。因此,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领导者与生态环境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当前,环境问题接踵人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对每个公民而言是责无旁贷的。新形势下,这个与时俱进、科教兴国的道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必须优先行动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费维斌.试析“生存困境”之根源——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思[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赵晓伟.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伦理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10,(4).

[3]郑晓艳.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

[4]周光迅,周夏.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0,(5).

[5]郑晓艳,王柏,郝淑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6]吕新梅.浅谈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途径[J].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