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探索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90次
  • 评分4
  • 88
  • 0

柳学芳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着眼,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分别从分段式培养、阶梯式培养、课岗课证融合、赛教相长、文化氛围熏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培养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69-03

随着现代化工新技术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化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岗位操作所需的工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与常规维护知识、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另外,作为高危行业,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要求化工专业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本文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入校—入门—入行—入岗”的四段式培养路线

学生第一学期刚入校时对化工生产一无所知,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化工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如举办“打开化工门,放眼望世界”专业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参观,让高年级的学生给新入校的学生讲解实训装置,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后,再结合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尽快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基本的了解。

进入第二、三学期,随着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尤其是通过对“三传一反”①内容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工理论,结合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训装置,学生可对相关的设备、仪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精馏装置实操中,一般都是五人一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意识到个体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全组的成绩,在遇到超温超压等不正常工况时,全组学生通力配合,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树立了“化工生产,安全第一”的理念。

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课,主要是工艺课。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可尽量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近的工艺课程,再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做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入行,有利于与企业行业的接轨,尽快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

到第五、六学期,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应化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可逐步适应岗位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这个阶段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应开通相应的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贯穿“单元—工段—工艺”阶梯式的培养主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规律,注重“三传一反”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单元—工段—工艺”的培养路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化工理论,同步穿插一些单元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化工生产过程各种故障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装置实操,如在精馏实操中,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用最少的原料消耗、最少的水耗、最少的电耗生产出产量更高的合格产品。通过实操训练,锻炼学生化工生产的实际操控能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养成学生遵章守纪的作业习惯。

结合当地化工项目的用人情况,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在实操上以仿真软件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仿真工厂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强化训练效果。

三、“课证融通”与“课岗融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化工专业都是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化工总控工的考证分为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考证内容几乎涉及所有专业课,为了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三传一反”内容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相关专业课,将考证的知识点融入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课证融通,提高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通过考证,也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实操训练时,结合仿真的冷态实训和实操装置的热态实训,严把训练关,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考证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操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另外,鼓励程度较好的学生直接考取化工总控工高级技能证书,营造竞相学习专业的氛围,以高级带动中级,形成良好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把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熟悉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能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和熟悉岗位操作过程,真正实现“课中融岗,岗中有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参加大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区级、校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同时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加实训的兴趣浓厚,能在实训中反思理论知识。

化工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中,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排在前列。在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自己要努力,团队配合还要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技能大赛,以点带面,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切实加强了技能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营造安全文化、创业文化、学习文化、感恩文化等四种文化氛围

第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化工生产涉及的物料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甚至深冷的生产条件。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的,所以,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为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在校期间,可在教室醒目处张贴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在仿真机房、实训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将安全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在校期间。在日常管理中,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学习工作习惯。在化工安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惨痛的事故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第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化工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在项目建设期招工量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能处于基建期,工作、生活条件差,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对学生要注重创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珍惜就业机会,平时多给学生剖析到新上项目企业顶岗实习的益处,如学习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让学生懂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鼓励学生优先到这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第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到企业以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都是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使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学习工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场所;设立奖学金,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作前沿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的机会,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命的源泉,学习是创新应变的根本,学习是竞争取胜的法宝,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第四,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人才招聘岗前培训。尤其是很多新上项目的企业,送大量的新员工外出培训,用于每个员工的培训成本很高。而这些员工一旦掌握技能就觉得有了跳槽的资本,产生跳槽的想法,导致离职率高。这不仅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重置的成本,有时还会使相关岗位的核心技术泄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通过待遇留人外,关键还要培养员工的感恩之心,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而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感恩文化的熏陶。从学生入校之日起,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感恩父母。其次,要教会学生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再次,还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部分大学生把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把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故事宣传出来,营造感恩氛围。平时多组织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如让学生排练感恩为主题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去反思。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地经济的需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注释:

?譹?訛“三传一反”概括了化工生产过程的全部特征。“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平辉,隆平,黄铃.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27-28.

[2]马江燕.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3):31-38.

[3]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34):12-15.

[4]朱平,唐世辉,李秀花.浅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4-125.

[5]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6-58.

[6]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72-73.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