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浅析

  • 投稿危机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98次
  • 评分4
  • 55
  • 0

武文 苏娟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近年来得到了普遍推广,各院校越来越重视唤醒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自觉,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改善自我的行为。职业生涯教育在上述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有效提升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46-04

作者简介:武文(1966—),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2014年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现代职业教育素质培养与评价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际协研GZ2014-007)

20世纪初,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入我国。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出现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后,各高校才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高职学生在生源和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就更加明显。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设计。著名管理学家王一敏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换言之,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作的策划和准备。高职教育是就业导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强调其面向社会职业的属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年轻一代实现职业化,其意义不仅限于适应现实职业工作需要的技能训练或工作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为终身从事职业工作并通过创造职业成就进而实现自我奠定基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主动依照不同的性格特征塑造职业个性,自觉调整学习和生活,为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认识自我,即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测量,主要针对价值观、兴趣、智力或能力、性格等做心理测试,结合个人的自我感受进行个案分析,力求引导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认识职业,通过对目标职业工作特征的归纳和分析,引导学生对从业者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节奏有所认识;第三部分是进行个性化的规划和设计,面向职业发展,依据自我认知,进行富有个人特色的职业发展个人规划,形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案。如下页图1所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个人兴趣与职业分类内容、个人人格与职业特质、个人价值观与职业报酬率、个人能力与职业所需要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自我现状与理想职业所需品质的差距,找出职业生涯提升每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未来个人心理品质发展进行科学的设计。

为了科学地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些社会专业机构、专门开发了大学生职业性向测试系统。比如北森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吉讯职业测试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CareerSky测评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引入可以辅助大学生进行个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心理学的解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心理测量学的知识基础,经过一定的专门培训,相对客观、全面地结合测量环境变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测试系统是一个量表、一个工具,更关键的是测试后的数据分析和测试结论的解析,需要较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支撑,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系统

为了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各院校普遍开设公共课程“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系统规范的课程管理和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因承担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机构不同,作为公共课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院校就业部门主导,作为就业教育的一部分,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一起,构成专门服务于学生就业和就业后职业生涯的系列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一门实用课程;第二种形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为主,作为思想品德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整合为一个大系统,从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人格塑造的角度开展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思想品德教育系统中的一门辅助课程;第三种形式则是与具体专业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品德教育的一门拓展课程。不同的课程归属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也因其所归属的课程系统不同,课时量和教学时序也各不相同,不同院校间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色。

(三)规划竞赛和榜样提升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范例,各级人力资源机构或者大学生就业机构,组织了大量的不同规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一批优秀的大学生经过自我测评、选择目标职业,并进行多渠道的职业认知,开展职业人物访谈,进行深度分析,设计个性化的生涯发展路径,形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作品。通过作品展示、职业情景剧表演、现场回答问题等环节来呈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未来职业发展历程。各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不仅激励了规划者本人,还为后续规划者提供了技术路径和榜样。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集中展示,也是日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提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作为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在就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出发,找到自己独特的就业定位,并走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是高职学生在接受系统专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大体分为几种形式:一是建立职业指导咨询室,接受大学生职业问题咨询,进行个案问题的指导;二是开设公共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开展职业生涯系统教育;三是举办不同层次的职业生涯比赛,推出优秀的生涯教育作品。

通过大面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成长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学生个人对品质与职业要求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唤醒了学生的职业自觉。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学生学会了应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测评,掌握基本的职业适应度分析技术和自我生涯规划的方法,同时,提高了专业学习和参与各类活动的自主选择、自我调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大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师资培训和培养工作,组织参加社会举办的专门培训,有条件的学院还邀请相应的培训机构,在校内开展专门培训。比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曾与北森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师(TTT)培训,组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全球生涯教练认证(BCC)培训、团体辅导认证(GCT)培训、学生服务技术(SST)培训等。经过系统培训,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专业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困惑与误区

首先,心理测试工具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认识自我是基础模块,即通过一定的技术引导和心理测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的相关心理特征和状态。在这个过程普遍采用专业公司开发的测评系统。这些测评系统大体属于心理测评工具。测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困难或偏差。一是由于教学环境因素和学校文化因素、专业特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致使测试的环境较难控制,测试过程准确性受到影响;二是开展生涯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心理学理论欠缺且心理测量临床处置专业性不高,在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的环节中对测试中的各种影响因子统合分析能力不足,导致测试结果偏差;三是在课堂环境或学生自然状态下测试,学生很容易将自我的“期待特征”和“现实特征”在具体测试问题上产生混淆,测试出来的可能是自我的期待或自我感觉,测评结果不够客观准确。总之,自我测评借用心理测试工具,测试环境变量控制和测试结果的解析过程的专业性受到心理学专家的质疑,心理测试趋于工具化致使自我认知失真,影响后续的结合职业的规划。

其次,目标职业抽象化。“职业生涯教育”一般作为公共课程开设,主要传授生涯规划的一般方法,包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职业世界、如何选择适合的职业或者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何分析自我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如何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等。作为一般方法的学习,通过大体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教学,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独自进行面对具体职业的规划。作为公共课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职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面向所有可选择的职业。这说明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真正面对具体职业进行的自我反省和规划的过程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也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当学生真正面对职业时的困惑恰好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真空”。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职业,他需要进行认真思考的恰恰是针对真实的职业指导和辅导,这一环节的指导目前存在“缺位”现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教育最基本的形式,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知识性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结果不是自我反省,而是被“异化”为知识技能的课程“作业”或“作品”。对于生涯教育的真正意义呈现出浅表性。

再次,价值导向功利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职业自觉,其目的应是培养学生面对和处理内在动机与外在环境相互关系的正确态度和现实能力。近年来,职业生涯教育正在由“匹配论”转向“适应论”,更强调对职业领域的主动适应,然而,无论是强调“匹配”还是“适应”,都是以追求事业的“成功”为最终目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是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定位

教育的功能和使命,应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从现实角度来看,教育可以帮助人学会工作,自食其力以满足个体的生存;从专业角度,即从教育者的角度理解,则体现为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从哲学价值角度理解,即从根本目的来看,教育的精神在于追求“至善”。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人格的完善,也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事业的成功只是自我实现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完善的附带品,真正意义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合理实现。因此,教育(包括生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职业是自我实现的载体,成绩是自我完善的标志。个体借助于职业以建构自我、塑造自我,最终超越职业局限,实现生命自我。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追求财富和成功的设计和规划置于“善”的正当性原则之下。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根本上讲,个性的发展是超越具体职业局限的,然而,每个人的成长又必须经过具体职业的承载,即通过职业化来实现社会化。职业是个性发展的必然途径,个体要通过职业实现自我经济独立,通过职业归属实现与社会的身份认同,通过职业个性品质来塑造和展示自我。每一个学生个体所面对的是具体的职业,而不是一个抽象的职业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以时间为主轴的事件序列,这个事件序列必须以具体的职业情境和职业内容为依据和内容。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在清晰而具体的职业中进行自我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教育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规划出来的才不会仅仅是“作业”或“作品”。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指向,有不同的职业情境和职业工作内涵,而专业内涵集中体现在专业课程里,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相关的生涯教育的结合,是职业生涯规划走向现实的必由之路。

(三)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专业化

目前,职业技术规划课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尚不完善,承担职业咨询和生涯教育的主要是专业公司或社会机构。高职院校承担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转行兼任,如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学教师,还有班级辅导员教师等。他们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接受专业公司的各类培训,尝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各高职院校因起初设置职业生涯课程和承担职业生涯教育的部门不同,师资以及组织结构不同,课程教学会有很大的不同。总体上,职业心理测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大学生职业咨询相结合,提高心理测评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另外,综合设计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结构,准确定位职业生涯的学科性质,并谋求“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地位,也是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职院校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也应该看到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科的体系结构和师资建设等,特别是价值定位问题,都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真正成为帮助高职学生谋划未来发展的基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欣.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3(3).

[2]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6.

[3]张洋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229.

[4]谭小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6]王锦荔.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