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软件技术专业“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75次
  • 评分4
  • 13
  • 0

江文 唐俊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18)

摘要: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两难”问题,提出了“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引,依托校企共建的“软件园”实现“院园融合”,采用“4+1+1”教学组织模式,突出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软件技术专业;“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34-04

近年来,我国IT类高职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是IT类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据统计,近年来全国IT类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到50%,一方面,这使得我国软件技术企业每年数十万的技术岗位急需优秀的程序员和测试员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却难以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程序员、测试员人才的需求,这种状况既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IT类高职教育的社会形象。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才类型和层次定位不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大部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套用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仍具有较浓厚的学科型特征,无法适应IT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的要求;二是缺乏与软件企业全面合作的机制,很多院校没有做到根据企业需要办学;三是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训练相对不足,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很少能适应软件行业工作;四是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五是专业师资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的机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六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七是教学内容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培养的学生普遍不熟悉国际标准,无法适应软件企业的工作。

上述分析表明,只有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开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才是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思路

以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为理论基础,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软件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遴选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创建模块式、项目化的课程结构;通过校企共建“软件园”,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实现“院园融合”;推行“4+1+1”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在“院、园”中交替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设计能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能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是整个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

二、“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对高职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维框架

要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既能满足软件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关键在于成功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哲学观,使人才培养模式在本质上成为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模式。

(二)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高职软件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在对软件企业生产流程的调研分析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需求量大的程序员和软件测试员等技术岗位。因此,应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高职软件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

(三)校企共建“软件园”,搭建支持专业发展的管理平台

我院在已建成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场地与基本设施,以“零租金”的方式邀请从事软件外包、教育、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开发的软件企业,由企业带设备、技术和项目入园,在园内成立企业项目部,在项目部内由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以低廉的人员成本承接应用项目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以此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园内成立教师工作室,以此促进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承接应用技术项目;在园内组建学生创业公司,以此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在校内建成“软件园”实体,为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同时,为加强“软件园”的建设,可在园区成立“软件园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数据服务中心、实训部等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设立“软件园创投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建立园区与合作企业沟通联络机制,理顺信息渠道,满足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进而形成“院园融合”。

(四)依托校内“软件园”和校外软件园,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建“软件园”的基础上,构建“双主体”的“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是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迭代递进认知规律组织学习,其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专业基础与开发技术,在实训室内进行编码实训,培养规范化编程能力、系统开发环境搭建与维护能力;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数据应用、窗体编程,在软件园内进行桌面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培养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沟通能力;第三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网络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在学校软件园内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培养详细设计、单元测试、团队合作和文档写作能力;第四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软件工程、组件开发技术,在校内外软件园进行企业应用系统开发,培养概要设计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第五阶段,学生在校内外软件园中进行真实项目开发,培养项目管理、项目优化能力,学习行业应用背景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五)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软件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以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为理论指导,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式结构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编写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校本教材。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知识点、技能及规范融合在典型案例中,按照“面向对象程序开发→桌面应用软件开发→Web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的“迭代递进”形式,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顺序,构建能满足在学校与园区企业之间轮换学习的理实一体“职业能力模块”;遵循认知规律并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不同,对这些模块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级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序化如表1所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就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学相应的一级课程模块,从而实现个性化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设计开发了相应的实训模块。

(六)多途径、多方式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素质

要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其根本是要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素质。要重视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团队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通过建立和落实相应的培养、考核制度,保障培养实践、保证培养质量。通过学历进修、出国培训、国内培训、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等方式,使其掌握先进职教理念和软件产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承担技术服务。要重视骨干教师培养,使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建立骨干教师选拔和考核制度,根据教师承担的课程和项目实际工作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分批选送境内外培训、进修、交流、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兼任工程师、开展技术服务、在职攻读学位等途径,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是境外考察培训,开阔教师视野。要制定教师境外考察、培训轮训制度,每年暑假安排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境外考察、学习和培训,这样不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而且可让教师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国际视野大大开阔。

二是与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我院与Oracle、Google等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Oracle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等技术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技术水平。

三是加强教师顶岗实践力度,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稳定联系软件企业、每年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要求教师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和企业的鉴定意见,由学院补贴交通和生活费。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但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软件技术应用和前沿发展动态,熟悉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应课程的载体和内容,而且可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大为增强。

四是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承接软件开发项目。主要可采用如下几种模式:师生自发成立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创业公司,自主承接项目;通过成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承接项目,并以竞标方式交与教师开发;与IT企业合作承接项目,选拔教师参与开发;企业带项目进入学院实训基地,由企业派技术骨干与我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七)参照国际标准,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对学生、教师和专业的考核评价,除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外,还要积极吸纳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实行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考核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其中,课程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顶岗实习考核实行作品考核与实习总结考核相结合、以作品考核为主。教师考核包括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绩效考核,其中,教学过程考核以教学过程文件为标准,教学绩效考核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依据。在互联网上搭建在线学习平台、软件工程实训平台和软件人才信息交流网,通过校企合作对教学和顶岗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做到“过程可量化,流程可优化,质量可视化”,形成个性化、数字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三、“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是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校)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2010年,在已建成的学生创业中心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建成“科职软件园”,引入了湖南拓维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力唯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创柏龙智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成立了10家教师与学生创业公司。目前,已完成应用项目开发16项,进账资金达到216.5万元;在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行了适合“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4+1+1”的教学组织模式;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完成了16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技术领先的省级教学团队。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据第三方评测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该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企业满意度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月工资3 893元,比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高出近700元。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优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共同实体,实现了多方参与、多元回报的利益共享机制,突破了校企合作中的体制机制屏障,改变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校热企冷”现象,达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目标,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另外,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迭代递进认知规律组织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曾宪章.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10.

[2]亓传伟,任艳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111-112.

[3]王健南,邢素萍.工学结合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6(12).

[4]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01-103.

(责任编辑:王恒)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Campus and Software Park Alternation, Learning and Working Iteration"

JIANG Wen,TANG Ju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118,China)

Abstract:As to the "two difficulties" faced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ampus and software park alternation, learning and working iteration"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ith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theory as a guideline, the mode relies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ftware park" to realize "college park integration", adopts the "4+1+1"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and highlights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aim of which i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s: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campus and software park alternation,learning and working it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