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台湾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36次
  • 评分4
  • 57
  • 0

李向东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发展成熟,提倡“全人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基本素质、职业技能和态度等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就业指导、产学合作、学生特色化教育之路等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台湾;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创新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74-04

台湾的职业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占据台湾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表1可以看出,1993年台湾共有高校125所,其中职业院校只有3所,到2012年,台湾高校共有162所,其中职业院校有71所,发展非常迅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职业院校数量占高校数量比例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台湾的职业院校包括二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技术学院、硕士班、博士班等,体系发展成熟、完善,普通教育系列和技术与职业教育系列左右沟通,形成了一个渠道多样、体制完整、交叉互通、具有畅通升学进路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台湾,很多政治精英和商贾巨子都毕业于职业院校,台湾的职业教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这在台湾业界是得到公认的。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台湾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等全方位的教育,台湾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倡“全人教育”理念,既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注重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

台湾“四技”(四年制职业技术院校本科)一般是以打造全方位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多元学习、生活实践和职场经验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开设通识课程、系基础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博雅的通识课程与文化创意素质的培养。台湾某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重视专业基础 在台湾,职业教育不是仅仅以宣传够用为度,为了使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具备发展的后劲,在基本专业素质教育上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信息管理专业,仍保留了数学等基础课程,当然不再是以往普通本科教育的“数学分析”,而是经过改革的“应用数学”,重点讲解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内容,重实践,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提炼,使之适应职业教育。

重人文素质 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来就不高,这是学生在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自然形成的。为了弥补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在如图2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在通识课程中,把伦理、服务、劳作等人的基本素质纳入课程中来,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台湾的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也特别注重学生是否具有正直、诚信、认真的品格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等素质。

重创新创意 台湾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考中输在文化知识的比拼上,但是往往这样的学生并不缺少创新创意,甚至台湾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士都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因此,在台湾很多职业院校都注重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所有专业都开设,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管是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和专利,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创意,都有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子,把创新变成一种习惯,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结合学生特点,聚焦企业人才技能需求

推动跨领域学程 学程是台湾专业学习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程由一个专业的一系列主干课程组成。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台湾职业院校积极推动跨领域学程。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修跨领域学程。如学生在学习信息管理专业的同时,可选修科技行销学程,达到学校要求,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学程证书,以此证明学生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推动订单式就业学程 在高年级阶段,推动订单式就业学程,打造优质的产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系列课程设置是学校与业界商讨共同制定的,课程力求务实实用。在教学中,“双师”(本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把企业的资源引进学校,包括设备和师资,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与企业发展同步。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可使学生到顶岗企业实习时,学用无缝接轨。在台湾,很多学校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参与订单式就业学程,四年级到企业实习,不至于影响学生基础核心能力及跨领域的学习。订单式就业学程的开发,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可以在提供订单式服务的企业就业。学生获得了技能,熟悉了企业的设备、工作流程,也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到其他企业也能胜任岗位工作。同时,企业也为教师研修提供服务,教师可到相关合作企业研习,进行深耕服务(类似于大陆的挂职锻炼),与企业界共同开发实务情境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推动全程的就业指导 在学生的大学学习期间全程融入就业关怀。从一年级入学开始,进行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然后制定职业生涯报告、参加职业规划竞赛,对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进行模拟面试,提升面试技巧,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职业规划师作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强化就业教育,通过就业课程、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毕业后还有长期的跟踪和回馈,反过来指导学校的就业工作。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为将来就业准备着。全程就业指导概况具体如图3所示。

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结合这个特点,台湾的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情境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课程资料库的建设,建立了包括电子文档、演示文稿、影片、动画、声音在内的数码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获取这些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创新教学方法 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够端正,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中很难开展,台湾的学校建立了多元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尤为重要。表2所示是台湾某职业大学部分学院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取得证照 台湾的职业教育有一种“证照制度”,类似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和企业非常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手段之一;在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机会、薪资晋级、职业升迁等息息相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力鉴定和加强就业生涯的规划与辅导等措施提高就业率。为推动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许多职业院校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参加鉴定,如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多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就在校内,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报名考试费实行报销制度,证书可作为学分积累。

企业认可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什么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台湾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养成、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领导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析能力、实务技能等,并把这些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加以培养,通过讲座、课程、读书会、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核心的实务能力。在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学生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可通过量化指标加以考核,采用的公式是:C=(K+S)A。其中K(Knowledge)是知识,主要是指理论知识课程学科成绩;S(Skill)是技能,主要是指专业技能课程学科成绩、学生考证、竞赛、专利等;A(Attitude)是态度,主要是指职场伦理、服务学习、社团活动、通识证照、义工服务等。通过考核,检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职场服务态度的程度,所有的成绩通过信息系统统计,最终得到一个学生竞争力分数。从公式可以看出,重在考核学生的态度,而态度主要是考核学生的通识课程等其他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态度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这种考核方式也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认同。

启示

台湾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被社会所认可。在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台湾职业院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态度等软实力作为核心能力加以培养,由此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职业教育同样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不是培养低阶层的劳动力,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应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将职业教育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构建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通道。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明确提到“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同等重要,以此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可使学生有更大的潜力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推崇自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更有潜力,更全面,有更好的发展,更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要实施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就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确立在社会坐标系中自身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指导不是毕业时才需要,而是从学生入学就应该开始的教育。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只是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职业介绍,还是职业入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个性分析、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供职业信息,帮助学生熟悉职业;开设讲座、课程,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决策和发展能力;开展模拟面试和竞赛,进行就业辅导,甚至包括帮助学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总之,只有将职业指导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知己知彼”,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业界应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职业教育与企业要融合、链接,这毋庸置疑,但是从现今来看还不够,企业不能仅仅参与学生入校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毕业前的实习和就业,而是应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了课程的制定外,紧密型合作企业可开展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假期见习和实习,并为课程改进提供意见,参与课程教学,与学校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竞赛、职场伦理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管。这样构建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产学联盟,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符合企业需求。

职业院校学生软实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因为人文素质不高、职业精神不强等等被人诟病。这些“软实力”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其实大学生的“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主要是指除硬实力外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职场伦理、创新精神等,它是隐性的,是一种持续的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在就业竞争中的外在表现力,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这些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组织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因材施教走学生特色化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不是生产线,不能批量生产同一产品,而应该以每个个体具体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不能不顾个人的差异与个性,不能不顾个人的需要和选择。职业教育挖掘人的个体潜能主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或工种、不同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来实现。职业教育要按专业或工种实施教育,为不同个性类型的个体提供发展的选择性,应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一旦个体找到并进入与自身个性相宜的职业发展轨道,就会如鱼得水,其天赋潜能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生三年在校时间里,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除专业学习外,给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比如课余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帮助发现和提升学生的特点和特色。这样,学生可能将来不是一个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从业者,但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团队组织者或活动策划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如贞.教师激励措施之推动策略[R].台北:台湾龙华科技大学,2013.

[2]楊安渡.产学链结之创新性人才培育模式[R].台北:台湾龙华科技大学,2013.

[3]王炜波.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4]林建华.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5]杨金亮.“2005年台湾技术与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侧记[J].教育与职业,2005(19).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