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研究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08次
  • 评分4
  • 44
  • 0

陈冬梅 张琳 彭惟珠

(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50)

摘要:介绍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意义及取得的成果。“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以企业对机械产品检验员岗位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及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7-0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偏重于互换性理论的系统介绍,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不紧密。在课程设置中知识性内容较多,实践性内容较少,再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感觉学习吃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弄懂了,也难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灵活运用。

为此,应以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与机械产品检验员的岗位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也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该课程改革从2009年开始进入研究与实践阶段,并在校内成立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经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改革成果

(一)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框架

完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过程中参考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相关做法,不断优化阶段研究成果。笔者走访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机械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掌握了机械加工行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用工需求情况,调查了学校往届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等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检测技术的核心岗位是:质量管理员、质量检验员、量仪维修工等。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学校把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职班)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加工与机电液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机电液控制、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技能,能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品检验、量仪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现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社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后,需要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课题组邀请了广州理工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杰安模具厂等企业的专家及校内课程专家对专业面向的6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如下页表1所示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明确了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各种职业能力的要求。

构建基于机械产品检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从检测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机械产品零部件的检测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检测项目技术分析——检测方案制定——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保障”的工作过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与重建,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新体系。

校企合作开发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评估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笔者根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了课程标准,设计了教学内容、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明确了师资、考核方法及实训条件要求等重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明确课程目标,理解考核标准提供了参考。

(二)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源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依据企业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以企业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零件长度误差检测、零件角度误差检测、零件形位误差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螺纹误差检测、齿轮误差检测、零件的综合检测、金属材料常见力学性能检测等学习情境,融合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工序能力计算等质量控制方法。同时积极吸纳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保证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现有设备,结合所选择企业的产品和工序质量控制案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校本工作页。该工作页已经投入了使用,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便于学生了解有关公差知识与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了解测量工具的原理与应用,选用了相关学术期刊和教材作为师生的参考资料。

完成部分项目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实施的需要,进行了项目教学设计、编制了任务书、学习指导书和各种检验计划表和控制图表,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动画、仿真软件,拍摄了教学视频,便于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必备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任务驱动方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每一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来实施,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使用方法,在学中做、教中做,在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最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8个典型零件和质量控制项目,学生逐步领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检测对象、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和工作要求,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教学目标,具备完成岗位任务的实践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各项目宏观上采用“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法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他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3)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的构建与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反思、改进学习 在考核评价上,打破以往评价主体单一、重终结性评价、重考试评价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几个方面。重视过程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交流表达,相互协作,积极反思,持续改进。检查评价阶段使用评价考核表对照评价打分,评价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考勤、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过程性学习效果评价(阶段任务完成质量);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获取知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评价(相互协助、承担责任);职业素养考核(操作规范、场地环境清洁、行为习惯);表达能力评价(讨论、发言)。

(四)完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按照“真实产品、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的建设要求和以生产性为主导的建设思路,围绕专业和课程教学,学校建有“机械产品检测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金属材料与性能检测实训室”等,各实训室配置齐全且先进,总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

改革成果评价

第一,社会评价良好。机械产品检测的一体化项目课程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模拟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控制,使学生在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的支持与指导。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检测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实际、科学合理、适合课程特色,在同类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领先水平。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尤其是在机械产品检测及质量控制、量具的应用方面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提高。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结合了技工学校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结合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考核以任务完成过程考核为主,并模拟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式,学生成就感特别强。

第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改革的意识和教学能力。从企业调研、专业论证会、课改培训到一体化教学设计、课改研讨课等,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往往是学习、工作、研究一肩挑。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课改实践,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批热心职教科研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为了适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不少教师争先利用寒暑两假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自觉更新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每年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然,这项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工作主要有:(1)加强一体化项目课程成果的应用,深入探讨与该课题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和完善项目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2)继续编写完成教师教学手册与教材,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系列化课件、教学设计、考核试题库、项目评价体系等配套资料。(3)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4)完善校内一体化实训场室的建设。(5)完善校企合作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向产学研方向迈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余曼丽.高校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2]杨琪文.关于机械测量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3]张书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

[4]覃爱梅,陈燕云.关于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

[5]陈庆隆.《公差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