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体操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62次
  • 评分4
  • 47
  • 0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体操内容如技巧、器械体操等大多从竞技体操沿袭而来,成套的技术动作是竞技体操比赛动作的低难度再现。由于体操动作数量多,难度大,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心理,对体操教学的正常展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分析课堂上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采取能减轻或消除学生对体操学习的心理障碍的对策,使体操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操教学;心理障碍;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92-03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不重视体操教学,学生缺乏体操训练。高职学生在初学阶段身体和智力可塑性极强,此时对他们的身体和智力进行全面培养训练,是关系到他们一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应当继续发挥体操运动独特的健身作用。体操运动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对练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信任有一定要求。因此,体操运动具有明显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由于体操的技术含量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为此,我们要从中找出根本原因及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心理障碍给体操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为了了解学生在体操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笔者对天津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专业3个组别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他们在体操技术课中的心理状况的不同方面设计了不同的问题,试图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将教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利于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体操技术课中,可能导致你产生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为恐惧心理、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动机、自卑心理、教学方法不合理及教师责任心不强等,这5种因素都可以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笔者拟结合问卷调查中的一些具体数据对这几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恐惧心理 作为人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心理具有普遍性。由于体操动作多而复杂,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体操动作危险”已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1%的学生认为进行体操练习比较危险,有15%的学生认为很危险。而在对“导致恐惧心理的原因”的调查中,有47%的学生害怕自己会受伤。所以,当他们面对器械时,就会有一种身体处在危险之中或预感到某种危险就要降临的心态。有26%的学生曾经有过动作失败或身体创伤的经历,因此在练习中,当看到同学做动作时受伤的危险情景时,会在心理上形成刺激,产生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进行跳马练习时,这样的恐惧心理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果前面一个学生不敢过马或被摔下马,就会使后面的学生产生心理恐惧。

学习方法不当 根据对三个组、63名学生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的体操技术基础普遍较差,有54%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对体操只有理论的认识,甚至有30%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体操。所以学生在体操动作练习中方法运用不得当,同时运动能力较差,可能经历动作失败的体验和身体创伤,从而难以领略到练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比较胆小,练习技术动作时稍有难度或危险就会害怕,产生躲避的心理,根本就没想用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二是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能完成的动作也不敢做,心中胆怯,不能大胆地做动作。在以往的练习、生活中曾经因跳跃动作跌倒或受过伤,因而对跳越项目会产生恐惧和焦虑。

学生自身的生理状况 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为低下,这是由于缺乏日常锻炼所致,如上肢、腰部、手臂力量都没有达到练习动作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身体素质的影响,往往很难完成规定的动作。不能成功地完成动作,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较大的打击,也会逐渐摧毁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热情与兴趣。

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学生对体操知识不甚了解,所以会产生一种未知的恐惧心理,生理机能随之变化,出于一种即将面临危险的状态,尤其是看到同学在进行体操练习时出现的失败状况或者自身在以往的体操训练中有过受伤的经历,心理恐惧就越发强烈,形成生理刺激,导致在体操练习中身体不协调,更加容易失败甚至受伤。

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当 教师的教法单调,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索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因素,教学环境不好也易使学生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具体而言,包括教师对教学课程难易程度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操课堂的配套设施等。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与素质。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鼓励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状况和场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实施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加剧。另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低下,毫无责任心,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甚至危险的时候不能主动采取措施,也会导致教学失败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对体操教学的健康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场地及环境。每个学校的体操学习场地的质量与环境都良莠不齐,如空间过小、设施陈旧、光线不足、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等,都不利于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

对策与途径

一是针对主观因素的对策。

学生的生理状况以及对体操的恐惧是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学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训练的过程,也是心理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不应该把原因归结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身体条件,而应该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成功教育的思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讲解,消除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与身体运动分不开,身体状况会对学生的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在身体运动中肌肉的运动知觉、平衡感、触觉及运动中肌体的自我感觉等因素对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有意识的积极参与、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对刺激信号的迅速反应等心理活动过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知觉、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对发展运动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身体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理活动的综合过程。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是:(1)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消除和医治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某些心理障碍。对于在体操跳跃项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惧马”现象,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讲解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合理地使用运动体育器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体操教学,更是进行艰苦学习的健康保障。在产生恐惧心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详细耐心地讲解,并亲身示范,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条件和动作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做好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

二是针对客观因素的对策。

构成客观因素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及学校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个人素质,在体操教学中做好充足准备,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状态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并且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在动作还没有达到自动化过程时做好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在学校的设施环境方面,应该规范地选择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营造明亮安全的教学环境,从外部减轻学生的不安与恐惧心理。对于在体操项目中出现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首先,进行仔细的技术动作讲解,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讲解时的语言必须准确,要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准确的技术概念;必须鲜明,就是指观点、内容、要求等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必须生动,就是对动作的讲解应该形象、活泼,使学生听了情趣盎然、跃跃欲试;必须精练,就是言简意赅,重点、难点突出。有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某些体育技能编成口诀进行教学,既符合精讲多练的原则,又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效果很好。如跳马助跑时“不垫不跨加速跑”,上板时“大步双脚制动跳”等,用这样的语言教学,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其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其观看教师的反复示范,或观看动作完成较好同学的练习,结合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进一步讲解和分析,在视觉上建立起初步的视觉表象。

再次,进行表象训练。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意念作用,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对技术动作进行意念训练,可以达到练习动作的目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过程。通过想象训练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和发展,只有重复产生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记住这个动作形象。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复演,即在头脑中通过表象浮想练习时的场面和练习过程,可为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动作基础。(1)降低练习项目的难度,就是尽可能地分解技术动作,让学生在体会动作的过程中对完整动作的各个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体位及用力顺序。(2)通过在跳马上放置明显的标志物,使学生在练习中有一个较明确的目标,并逐步将标志物移向动作所要求的位置。教师通过语言信号加强刺激的强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练习中保持心理清醒,调节心理能量。(3)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因胆小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应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危险、不怕艰难的精神,并在教学各阶段的练习中体现出来。

学生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要减轻或者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状况和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学中,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合乎逻辑的生动风趣的讲解,对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紧张,是由于练习的项目和某种压力环境作用之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在很多情况下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关,或是求胜意识过强,或是对练习缺少自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心理训练,如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运动动机和成就动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总之,准确、风趣的讲解和成功教育的理念,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明亮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光林.中小学体育课应当重视体操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2(1).

[2]华小淇.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4):41-43.

[3]顾惠贤.体操教学中如何解除女学生的心理障碍[J].沈阳体育学术,1996(1):23-24.

[4]朱林华.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形成与消除[J].安徽体育科技,2010(1):83-84.

[5]冯娟,林昭绒.体操教学中学生惧怕心理机制与抑制对策[J].体育师友,1994(4):36-37.

[6]王威.体操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排除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2011(1):1-4.

[7]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28.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