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高职院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 投稿洪嘉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48次
  • 评分4
  • 64
  • 0

王志阳1 周璇璇2

(1.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2.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文化是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总和。高职院校服务于属地的经济建设,应当通过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把握市场信息,实现差别化办学优势,立足基础技能的培训,涵养应用技能创新的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服务于属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传承儒家精神教育,开展传统礼仪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地方文化;专业设置;基础技能;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32-04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影响。”

从《辞海》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漳州文化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漳州的经济建设,二是漳州历史与现实的精神财富总和。正是基于此两方面的内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建设的市属高校,应该围绕以上两方面内容发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漳州文化建设的能力。笔者拟以漳州文化中的经济建设和历史与现实文化的精神财富两方面内容为指标,考察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漳州文化建设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发挥更好的示范性作用,从而为中国的高职院校服务于属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探索一条合适的道路。

发挥差别化优势,提升高职

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于属地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处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基础地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属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服务于属地文化建设。在地区的高校中,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以工科为主、应用型专业较全的优势,且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及平台优势,而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最为重要的体现是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属地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的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提前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本应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拥有专业调整迅速和人才培养方案灵活的优势,且具有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但是各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却往往脱离市场人才需求,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甚至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还低的尴尬情况。自2008~2010年三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号称应用型、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实现工作专业对口的情况均低于本科院校毕业生10个百分点。以2010届毕业生为例,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只有59%的专业对口率,有高达41%的已就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就意味着以应用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并没有认清自己的市场定位,没有落实应用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仍旧存在着大量的不合市场要求的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厦漳泉闽南三地同城化在201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并于2011年10月23日写入《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厦漳泉同城化首先要研究“不同”,职业技术学院在厦漳泉的同城化过程中要进一步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地位,突出为闽南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为此,职业技术学院要以闽南地区的经济结构为依据,以闽南地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并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撑。《市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市在“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是“发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继续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技术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这就意味着职业技术学院要紧密配合我市的“十二五”规划的相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在与此相应的产业工人的培养方面加大招生力度,以我市经济发展的导向为招生的指导纲领,结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优势,以培养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人为目标,减少被淘汰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乃至取消与落后产业相应的专业招生计划,从而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招生规模与专业设置的调整。据201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招生计划”可以看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的专业设置是以工科为导向,但是这样的专业设置与漳州市的“十二五”规划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性仍旧不够强,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成为就业典型高校,这代表着过去的成绩,未来还需要学院紧跟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福建省“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立足于《漳州市“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要求,在专业设置上既要有当前的就业实际数据,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时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学院要以应用型的实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一线企业所需的实用型技术工人为导向,以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重要目标,每年进行就业市场调研,缩短学院专业调整的周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招生规模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对就业市场冷、差的专业要及时停止办学,提高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开发能力,及时开发新兴应用型专业,力求使学院开设的专业与省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就业市场的保证,也为漳州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高级技术人才支持,为漳州市的物质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要重视基础技能的培训,培养应用技能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

社会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量瞬息万变,而高级人才培养需要至少三年的培养周期,且高校专业设置调整要考虑到专业调整的周期、办学成本及社会经济效益,由此导致使每个学生实现专业对口就业永远只是就业市场的理想状态,而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再学习的能力,提高毕业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则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的实用方法。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总结了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如下页图2所示。

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总体就业率(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总体就业率(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即便在如此良好的就业形势下,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仍有11.9%的毕业生没有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工作,比例虽不高,但是绝对值则是惊人的。这当中虽有学生自身择业观念的原因,但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也存在着极大的关系。

与本科院校相比,以应用型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但是在高校扩招、学历急剧贬值的情况下,本科生应用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其培养模式已经不断接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本科院校在不断地挤压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

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比本科生还低的严峻挑战,高职高专院校除了要深思当前的培养模式是否与就业市场需求相一致、是否与省市的经济结构相适应之外,更要认真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扎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大学生培养模式中实训的力度,并与相应企业实现无逢对接,依托优秀的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进行办学,提升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式仅仅有以应用型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把高职办成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级示范型建设院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在办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引进企业高管及高级技术工人担任客座教师。(2)高职的学生培养应该以实训室的学习为主,在课程设置中以最先进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的技术操作流程为课程的核心教材,加强引进企业进入学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加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训课程与到企业见习、实习的比重,从而以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实训室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减少理论学习时间,形成以应用型的职业资格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就业优势。

要立足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

职业素质,服务于属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也指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素质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正是这样的因素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力度。大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高职院校的工作并不能直接干涉学生学习与再学习的过程,而是要通过人文课程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和再学习观念,帮助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够继续实现再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调节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因此,要加大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人文教育课程的推广力度,落实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漳州地处闽南地区,是福建闽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从宋代起,高登、朱熹、陈淳、蓝鼎元等众多的理学家为漳州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基础,且漳州文化所属的闽南理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既认同中原,又具有叛逆个性”;“既尊重师说,又富于独创精神”;“既追求理想,又充满现实意识”。这样的特质保证了学生可立足于漳州所拥有的深厚的儒家文化,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扎根中华文化,并通过自身深厚的文化素养,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日常的工作表现,带动企业涵养创新意识,实现学院服务于漳州文化发展的目标,奠定学院引导企业文化、促进漳州文化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为此,应从漳州文化特别是漳州的著名儒家学者如高登、陈淳、蓝鼎元等人的作品入手,结合漳州本土文化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儒家思想教育。

一方面,依托学院人文社科系、基础教学部大力开展传统儒家精神教育。

漳州是闽南理学的重镇,具有深厚的理学底蕴。从高登、陈淳到蓝鼎元等一大批儒家学者在漳州传道授业,奠定了漳州人良好的儒家文化底蕴,但是经过“五四运动”及“文革”的冲击,漳州的儒家文化典籍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导致漳州虽号称千年古城,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儒家传统观念稀薄的现状。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最近几年,漳州文化的研究整理工作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如漳州师范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于2011年9月正式挂牌运行。虽然学院是高职高专院校,不以科研为主要定位,决定了我们不能够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是作为市属高校,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直接服务于漳州的经济建设,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更是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企业的人才素质直接决定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落实的情况,从而会影响漳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因此,学院社科系和基础教学部应该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儒家特色的漳州文化及闽南理学的乡土文化教材,通过这些教材开设选修课程,且在全院层面规定工科学生必选一门文化类课程,为学院学生走入职场和社会提供文化基础,帮助学院学生适应闽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并通过提高学院毕业生的人文素质,带动企业人文素质的提升,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漳州文化的发展,真正实现立足漳州、服务于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另一方面,开发传统礼仪教育,形成文化品牌的集聚效应。

高职院校文化是实践型的职业文化,且毕业生基本在高职院校所在区域实现就业,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属地传统礼仪教育。思想修养是内在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涵养过程。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高职院校可以礼仪教育作为实践型职业文化的载体,使之成为毕业生求职和进入职业场所的行为准则,成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要进一步以自身的工学结合特色为立足点,抓住高职院校的定位,以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中贯彻一个重要概念,即礼仪是职业发展的保障。

学院人文社科系部分专业如文秘类专业等开展了礼仪礼节课程,但是并没有覆盖到人文社科系的所有专业,更遑论覆盖到整个学院的所有学生。这固然有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质相符的合理性,但是其不足则是导致学院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使学院毕业生群体就业时难以形成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品牌的广告示范效应。但如果每个专业均把礼仪礼节定位为必修课程之一,又会影响学生的实训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这就需要学院的专业设置应当因时制宜地把礼仪礼节课程并入职业指导课程中,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获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岗前的礼仪礼节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缩短在职场上的适应时间,降低焦虑感,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实现毕业生与企业无缝对接,提升学院毕业生的人文品牌含量,产生人文品牌的集聚效应,从而使学院学生在漳州乃至在福建省的就业市场上获得先机,并且通过学院学生良好的礼仪礼节和行为规范,促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以此提高漳州市整体文明水平。

综上所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漳州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立足于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定位,通过专业设置与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由此奠定在漳州物质文明建设中企业人才培训中心的地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语词分册:音序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R/OL].(2012-04-28).http://www.mycos.com.cn/Research/ShowWR.

[3]郑友贤,江荣义,董雪,李春妮.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2015年初步实现一体化[N/OL].(2011-09-09).http://www.zzleju.com/news/html/110909/862SC119

9091514.html.

[4]漳州市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B/OL].(2011-10-08).http://wenku.baidu.com/view/3c2ed0da7f1922791688e83c.html.

[5]2011年高职高专计划(2012-04-28).[N/OL].http://www.fjzzy.org/zsw/home.asp?typeid=1.

[6]傅小凡.闽南理学及其主要特征[J].哲学动态,2008(4):75-79.

[7]戴岚岚,陈小环.漳州师院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N/OL].(2011-09-28).http://news.66163.com/2011-09-28/555312.shtml.

[8]李时雨,徐健,邵云雁.高职院校文化个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2-25.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