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新引领的高职电子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30次
  • 评分4
  • 45
  • 0

潘世华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以电子类高职特长生为培养对象,探索并构建一个以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引领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人才能力分析、团队建设、训练项目、创新实训条件和考核奖励等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电子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特长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50-03

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升以及学科与技能竞赛的不断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相关专业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我校电子专业的特长生培养工作不断深入,并逐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笔者以电子专业为例,针对高职“卓越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明确“卓越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卓越人才”培养,要以促进在校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为目的,构建高职特长生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以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选择“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

“卓越人才”即特长生的培养,可采用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师徒团队教育方式。“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充分相互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加快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提升。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同一教学与工作情境下,师生间及时沟通和反馈,针对学生学习和训练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使疑问及时得到解决,学生的学习进程更顺利,对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兴趣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该模式下,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任务和项目的完成,师生间可以相互促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教师提出合理建议,展现创造性思维。

“卓越人才”培养各阶段的主要能力要求分析

高职“卓越人才”培养的周期可以为一年至两年。由于高职学生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要陆续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各用人单位也相继来学校招聘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等,学生放在“卓越人才”课题研究上的精力会不足。所以,“卓越人才”的培养周期一般在二年级结束。如果是一年的周期,那么参与培养的特长生一般是二年级的学生,其目标是围绕学生竞赛或特定的科研创新项目。考虑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效果等,高职电子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以一年半或两年为宜,第一学期主要是从特长生的选拔角度进行培训。各阶段的要求见下页表1。

导师团队的组成与管理

特长生导师应具备创新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导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为了使特长生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加强特长生导师团队的管理,如成立“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及特长生教学团队。

“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成员由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二级院系领导担任,主要负责教学团队管理、特长生导师审批管理、特长生人才管理及日常事务处理。

特长生教学团队成员(即特长生导师)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主要负责特长生人才培养教学任务及日常项目指导、各种级别电子竞赛指导等。

特长生教学团队一般由若干名指导教师组成。特长生导师的能力直接决定培养人才的结果,对特长生导师条件及职责等应有相关规定:具有良好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有三年以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有较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具有相关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有较强的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会使用AutoCAD、Protel DXP、Protues、Keil C、EDA等常用电子开发工具软件,会利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熟练掌握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与调试流程等。特长生导师在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对学院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予以优先考虑。聘请程序可以是:(1)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向“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递交一份自己独立完成的电子作品,或有此能力的证明,或在任特长生导师的推荐,经教务办审核,并由“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对申请者审议批准,报学院备案并由学院聘任。(2)特长生导师的聘期一般为二年。(3)如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则必须于聘期结束前一个月向“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学院备案。

特长生的选拔与管理

为了使特长生培养工作规范化,应对特长生的选拔与管理做出相应规定。

电子专业的特长生选拔条件是:在学校注册的在校生;品行端正、勤奋好学、遵守校纪校规,具备电子专业特长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强的电子方面的兴趣。人数为专业学生总数的1/4 ~1/3。部分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从相近专业中选拔。

特长生的选拔程序如下:(1)每年10月在大一学生中成立特长生培训兴趣班,公布特长生选拔条件、报名要求、招收人数等信息。(2)学生根据兴趣申请报名参加,或者经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推荐。(3)“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根据报名情况,组织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条件考核与测试。(4)“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于12月前确定特长生人选,报学院审批。(5)由学院批准,发文公布入围名单及培养方案;(6)特长生培养周期为二年。

特长生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如培养期间违反特长生规定将取消特长生培养资格,无故缺席活动三次以上者,按自动放弃特长生培养处理;在学习期间如不适应培养方向,可提出申请终止特长生培养。如果有更优秀的学生,也可以经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推荐,经“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审议,报学院批准,加入特长生培养班。

“卓越人才”培养的训练项目选择与管理

特长生人才培养为二年,细分为4个学期,每学期可调整特长生培训班,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特长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水平。每学期由特长生导师团队制订特长生培训班专门的教学计划、训练任务,跟后面培训衔接。

特长生的训练项目不能是技术指标过高或难度太深的项目,如一个研究生经数月或一年才能完成的项目,不能拿来作为高职学生的训练项目,因为这样的项目,以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培训周期根本完成不了。训练项目也不能过小,不能直接将课程项目教学中的一个小案例、小制作作为特长生训练项目,这种项目太简单,起不到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在选题时,可以针对高职特长生培养的特点进行特长生导师指导项目的研讨,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计划,讨论对提高学生能力、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意义。经过此过程,再对项目正式实施。

在第一学期,特长生的选拔还没完成,新生入学后适应新环境也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特长生的培训工作主要是结合相关课程选拔特长生,如电路与电工技能、工程识图与CAD、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可以选择一些电子产品装接、测试和排故的项目,训练学生的认识、装接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选拔出特长生。

第二学期,进行模块电路、简单电子产品设计方面的培训,同时通过组成师生团队,让学生接触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查找整理资料、装调电路等。通过一些复杂模数电系统(如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制作训练,并结合当年学校的一些技能竞赛项目,完成模电、数电、传感器等知识学习及PCB电路板设计、制作和产品调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指点的形式完成创新项目。

第三学期,特长生培养进入智能产品设计阶段,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如协助教师进行电路设计工作。特长生的训练项目选择一些独立的智能电子产品,如电子密码锁、无线控制器等,完成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进行基于单片机的系统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智能电子产品的整个开发流程,包括系统与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制板装接、修改调试等。

第四学期,特长生将独立完成基于单片机的综合智能产品开发,同时可承担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一阶段的训练项目,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和省级、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

“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条件设置与管理

特长生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向特长生开放的创新实训室。实训室提供如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高精度万用表、频谱仪等电子仪器以及打印机、PCB制作等一般设备,还要免费提供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在创新实训室中,特长生按项目组分配工作区间,每组由组长负责。在项目任务驱动下,特长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于创新活动训练。

同时,在特长生的影响和带领下,由特长生小组组长负责,其他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进入创新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或参与到创新项目中。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学生,并且可以从这些学生中不断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到特长生队伍中,大大增强特长生培养的效果。

“卓越人才”培养的考核与奖励

为保证特长生培养质量和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相应的特长生培养的考核与奖励办法。

对导师的考核,可以按学期或培养周期进行,以特长生的就业、竞赛获奖、学术论文等为考核指标。工作业绩记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作为其聘级、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特长生的考核按学期进行。为了使特长生有更多时间钻研,训练应避免与正常教学内容重复,特长生在培养期间经导师和相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后,可以免修部分专业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

在项目结束后,经考核评为优秀成果的,或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励的,除竞赛奖学金外,由导师推荐,可在学生评优评奖中作为优先推荐的对象。

本文论及的高职特长生“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我校电子专业进行了近两期的相关实践,在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改革。高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还要结合学校的现状和特色,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韦杰,李昊.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5):155-156.

[2]杨进发.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27):44-45.

[3]汪立军.实施特长生导师制 提升高职生就业力[J].职教论坛,2007(6):27-29.

[4]陈小言,葛伟.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4(2):14-15.

[5]肖颖.关于高职院校特长生培养改革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5-36.

[6]潘红艳.特长生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双课时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8):51-52.

[7]李雄杰.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6-213.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