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区域经济背景下会计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要点

  • 投稿Sear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57次
  • 评分4
  • 72
  • 0

李瑞萍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9)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对会计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建设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建设,开发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区域经济;会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2-03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李瑞萍( 1972-),女,汉,山东省东明县人,大学本科,会计专业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会计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就业教育,招生和就业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专业建设又是招生与就业的依托和载体。招生与就业工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区域经济适应性。

一、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专业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适应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努力形成专业开发与设置,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通过对区域经济内产业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区域经济内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是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会计专业建设必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紧跟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更新会计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取得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依托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通过组建相关“企业订单班”等,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切入点,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开展课程改革及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推行动态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实现教、学、做为一体,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福建会计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现状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颁布,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两岸关系积极变化,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对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等战略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各类人才培养步伐,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海西建设的能力和成效”等战略决策。

福建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求高职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能力,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支撑。

(二)区域经济背景下会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财经行业是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联系紧密。财政部于2010年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当前,正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会计专业几乎和所有的行业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海西区域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投资创业热情有效激发,全市新增企业户数及注册资本持续增长。随着企业的新增与发展,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的实干会计人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呈不断增长态势,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有利的外部必要条件。

会计专业是传统的长线专业。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总体上是相对平稳,并稳步增长。据资料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人才市场登记招聘职位356640个,数量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中财会类排在第5位。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呈现多样性,其中:财会类岗位需求主要以收银员、出纳员和从事一般核算的会计需求最突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初级财会人才的应有地位,大量具备熟练专业实践能力的财会核算员队伍是财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和社会声誉是积极和良性的。

(三)区域经济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规模

福建省目前正处在海西经济大发展时期,更是处在海西经济、海峡蓝色经济实验区的前沿,滨海旅游、港口航运、生态养殖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投资创业热情有效激发,新设企业大幅增长,相应的拉动就业的成效逐步显现,对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呈不断上涨趋势。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通过,预示着海西区域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而据闽财会《福建会计人才规划》,到2020年,会计人才发展的目标是: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50%,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初级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以上经济发展形式及人才发展需求标明,我省将需要培养大批高起点从事会计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三)海西区域经济建设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情况

为了培养出适合海西区域经济建设的合格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以区域经济中的三十余家中小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并以少量国有大企业作参照,进行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资料显示:

1.学历需求情况:随着大专、本科学历的普及,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31.27%的企业表示愿意招聘素质好,能吃苦,肯上进的高职生。如图一所示:

2.岗位需求情况: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助理(50%)、出纳(40.63%)、会计文员(31.25%)、行政文员(31.25%)、销售助理(25%)五类岗位。如图二所示:

3.专业技能证书要求情况: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取得相关技能证书也是具备相关技能的考量标准。另,会计职业实行准入制,毕业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在中小企业的人员招聘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有93.75%的企业要求应聘者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如图三所示:

4.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从中小企业总体招聘原则总结发现,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主要参考因素是专业技能(40.63%)、职业素养(34.38%),从而可以看出企业不仅关注会计专业人才专业技能,也同样注重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如图四所示:

综上,会计专业在海西区域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仍能在企业招聘需求范围内占一席之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但人才培养必须必须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注重课证融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与海西区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会计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要点

鉴于以上分析内容,会计专业必须开展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经济为依托,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纽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建设规划原则

1.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科技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2.立足福建,服务海西,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发挥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铸就一定的专业品牌。

4.大力实施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要点

1.立足海西经济建设,创新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委员会专家积极参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在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下,会计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行业背景、行业发展现状及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职场环境为背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会计技术领域和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会计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课程整体设计,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除了在专职教师队伍中要求富有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职称教师、教师中需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与“双师”素质外,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教师队伍务必建立兼职教师制度。

(2)双师要求:会计专业师资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企业挂职实践、企业调研等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

综上,会计专业必须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标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师为辅助,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并通过与企业的深层合作,采取多种手段,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执教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满足会计专业对实验、实训、实习及顶岗实习整个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会计专业结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满足课程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发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一线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制定完善的实施大纲和考核办法。

会计专业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充分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实施实习实训一体化教学,从而能更好的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发新的学习领域课程。课程体系设计建立在对会计各工作过程与内容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分析就业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设置→明确职业岗位主要任务→根据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分析职业岗位行动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细分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具体化确定子情境→子情境工作过程步骤要具体到每一个动作。最终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根据职业素质及能力需求构建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5.区域经济社会服务

真正以区域经济为依托,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会计专业建设还需做好社会服务相关举措:

(1)申报成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区域经济中的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2)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员培训及代理记账业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申报成立的erp应用资格认证中心,为社会会计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资格认证。

(4)建设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可面对社会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社会培训和认证工作,实现实训室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会计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必然之路,而会计专业建设要点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相适应才具有可行性与生命力,以此专业建设要点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中,实现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