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34次
  • 评分4
  • 31
  • 0

黄启红

[摘要]在重技能、轻素质的思想影响下,众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加强实训环节的顶岗实习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忽略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想信念教育。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必须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贯穿“三全”育人理念,挖掘“工学结合”优势,凸显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苦练本领、强化技能的同时,提升理想信念和职业素质,实现人生出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 “三全”育人

[作者简介]黄启红(1969-),女,广西邕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 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生态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S205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52-03

高职生是重要的青年群体,是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后备力量。然而,在重技能、轻素质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众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加强实训环节的顶岗实习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忽略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在此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处于“真空”游离状态。

一、高职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一)高职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教育教学的地域和时空发生明显变化,教学课堂从学校的教室转移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参与教学的主体也由学校的老师扩大到企业合作方人员,学习时空、学习场所、学习方式等具有不确定性、流动性和分散性。在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校外学习、顶岗实习中,一方面,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比较大,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比较多;另一方面,学校强调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带队指导教师关心的是实习培训的进度,关注的是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很少关心学生在校外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对于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困惑,学校尽管有带队教师跟踪指导,却又很难像在学校一样对学生有更多的关照,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再者,企业关心的是市场和生产的经济效益,不会也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这种不闻不问、“放羊”式的管理方式,使这一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真空”地带,学生有困惑,学校有苦衷,企业有难处,家长有怨言,社会不满意。

(二)高职生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

高职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缺失等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散漫,纪律涣散。良好的学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理想是前提,信念是动力,纪律是保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必然会用严明的纪律自觉要求、约束自己,并身体力行努力去实现。由于在“工学结合”期间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了不少高职生思想散漫,纪律涣散,不严格遵守员工守则,上班经常迟到,旷工、请假频繁,对顶岗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置若罔闻。

2.适应能力不强,自理能力较差。著名作家丁玲曾经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生往往对顶岗实习、实训的企业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管理模式不能积极主动去适应,对企业的管理章程和有关制度缺乏自觉认识和了解,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当中。而且一些高职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遇事爱冲动,缺乏冷静,欠思考,不服从企业的工作调配和安排,也没有学会采用正当渠道争取合理的诉求。

3.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吃苦耐劳精神不够。部分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意识模糊,对未来的前景感到迷茫,出现信仰危机;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经常挑三拣四,斤斤计较;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事业进取心不够,得过且过,混天度日,好逸恶劳;也有些高职生片面强调专业对口问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

4.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用人单位从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考虑,对求职者品行、修养、职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往往会将工作主动性、敬业精神、人际关系等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基本要求放在知识、技能之前。但部分高职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定位不够准确,一味追求所谓的大型企业、热门行业,紧盯的是薪酬高、待遇好、工作安逸的岗位,有些学生还以大学生身份自居,对来自于生产一线尤其是一些艰苦的行业、岗位挑三拣四,怕苦怕脏怕累。同时,一些高职生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出现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造成其综合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工学结合”中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培养高职生胸怀大志、心存志远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中,高职教育不能为社会培养只会开机器的“工具人”,高职生不仅要具备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后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出彩。

(一)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工学结合”模式下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把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贯穿在培养高职生人生出彩的全过程,三者混为一体,互为依托。所谓全员育人,就是形成学校、家庭、企业方、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企业方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共同营造育人环境和氛围。所谓全方位育人,就是要把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校外实训等都当作育人的场所,在注重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着力帮助其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竞争力。全过程育人就是在新生入学接受教育、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就业指导等各个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尤其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育人功效,把育人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挖掘“工学结合”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1.创设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情境。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是2013年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原有教材进行全面修订的统编教材,全国本、专科院校通用。统编教材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理论性较强,内容编写面向的对象是全国高校大学生,没有特别为高职生开辟专门的学习专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方面的教育又仅局限于传统空洞的课堂教学,从课本来到课本去,缺乏真实的学习场景,学生难以接受和信服,没有说服力。

道德养成是基于特定情境中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真实性。高职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所接受的影响、感悟、教育和启迪是学校的纯理论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真实,而且更加直观,没有任何预设的情况,是高职生直接参与实践的第一场景。在企业环境中,不仅有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而且还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经历、体验,会感受到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传统的说教方式无法达到的。

在企业这样一个真实的生产场景中,高职生面对的是更多样化的社会群体。在参与企业的各种活动过程中,高职生不仅能深刻地理解企业的章程、员工守则、团队协助的真正含义,能感受到企业管理者的人格特征,企业严守纪律、严守产品质量、维护信誉、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更能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主人翁精神,感受到企业员工爱岗敬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职生不仅受到感染和熏陶,实践着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且还能自觉地将道德理想体现到行动中去。

2.促进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情感的传递。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真实的体验。法国著名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情感是一种心理力量,没有它,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人的学习潜能,由此转为学习动力,并为之去努力实现。激发高职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一定的情感激励。

“工学结合”的真实场景缩短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距离,由此,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生硬的说教和盲目的拔高,没有强迫,没有命令,没有照本宣科,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以景动情,情景交融,在真实的情景下、在耳濡目染中,高职生受到感染熏陶,理想信念教育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在知、情、信、意、行等情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传递。伴随着顶岗实习实训的持续,信念、情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相对稳定的理想、价值取向,并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又逐步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理想意识、道德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呈现为层次更高级、内涵更丰富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等,最终形成强大的理想信念动力。

3.提供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理想信念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具体的道德实践,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工学结合”不仅给予高职生一个理想信念教育的真实情景,促进其情感转化,同时也为高职生提供了一个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不断践行的结果。

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通过熏陶和培育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高职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习实训,也受到了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感染,既可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又可真正领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中产生的实际效应,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未来事业的崇高追求。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高职生与他人之间协作相处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个人品质得到了提升。知识指导行动,行动体验知识,高职生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上得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育道德情感,磨炼坚强意志,在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培养了生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工学结合”不仅为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提供了适宜的土壤,顶岗实习也是“知与行”统一成长的过程。

4.校企联动共创人生出彩大舞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总书记的期盼为高职生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也因此在全社会树立了新的人才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苦练本领、强化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等校外实践中,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做指导,需要关心、关注、解决在“工学结合”中碰到的种种思想困惑,避免出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真空”地带,杜绝出现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管理做法。

校企联动能促进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大力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开展以“特色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寓理想信念教育于校企合作活动当中,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人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实现毕业后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同时,企业方也主动担当起育人的责任,他们会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重点进行劳动纪律、职业操守、员工守则、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灌输和培训,引导学生迅速适应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操、劳动纪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更进一步用劳动能手、创新标兵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激励高职生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理想信念教育从单一转向多样,从学校转向企业,从课本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传统灌输转向行为熏陶,学校与企业齐头并进,理想信念教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相得益彰。

立德树人是办学的根本。实际上,“工学结合”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有着显著的德育教育优势,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整合利用这些德育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工学结合”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不再处于边缘“真空”状态。事实证明,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工学结合”实践相融合,凸显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色,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仁凤.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1(26).

[2]张盛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栏目编辑:朱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