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顶岗实习“七位一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85次
  • 评分4
  • 24
  • 0

曲涛

摘要:通过对国外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视域下顶岗实习的创新管理,针对顶岗实习管理特点,建立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围绕着学校、企业等“七条线”,进行全面展开,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七位一体”;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曲涛,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44-03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在协同创新视域下,唯有让学生走出校园真正的顶岗,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类型

(一)协同创新的定义

这一定义最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最早给出,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其结果是为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1]有学者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2]协同创新类型因主导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和高校主导等。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按其合作主体,分为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和国际协同等;按其协同领域,分为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二)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实现形式分析

1.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主要实现形式。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是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它是指把来自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业知识团体的理论、技能、方法等进行融合,以拓展知识领域,或解决那些用单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2.高校主导的外部协同创新主要实现形式。即校企合作所运用的原理,这时高校不仅要自身内部合作,而且要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外部合作,瞄准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或本着共同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等协同创新需求,启动从资源共享、项目深度合作,到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在高校主导的外部协同创新中高校,既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者;既是校企合作的发起者,又是受益者。

二、各国高校顶岗实习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一)日本:“官产学”合作教育机制

日本建立了“官产学”合作教育机制。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3]:(1)将官产学合作教育机制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日本政府强调高校基础教育、学术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官产学合作教育的顺利推行和实施;(2)“有关措施制度化。至今,在官产学合作教育问题上,日本已经构建起一整套系统的委托研究制度、委托培训制度、捐赠奖学金制度、捐赠讲座、研究室制度、经费划拨与使用制度、研究权属保障制度、人员互派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一方面,使企业界向大学提供的课题数、研究经费有了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向企业界提供研究成果、咨询人次、新生技术力量也逐年上升;(3)共同培养高级科研技术人才。目前,日本对官产学合作的基本看法为:高校必须与产业界相结合,开展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都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都应对人才培养起重要作用;(4)将工业实验室作为主要的科研中心和教育基地,在日本以高校作为主体教育基地的观念和做法已经成为传统。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性实用人才;另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技术上的发展和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愿意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教育基地。

(二)德国:双元制

“双元制大学”,源起于20世纪创办于巴登一符腾堡州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大学的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生,学制3~4年,以大致3个月为时段标准,采用“学校—企业—学校—企业”轮流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4]在德国,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高水平职业人才,是企业的一项法定责任。根据德国立法的要求,为了确保所有实习学生均能够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企业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培训中心。同时,德国法律也明确规定,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可以享有丰厚的政策优惠,进而大大降低用工成本。所以,企业大都十分乐意接受实习学生,并主动在企业网站推出实习岗位,为学生寻找理想的实习机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和企业一旦建立实习关系,双方均要就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签订实习协议,并提交给学校确认和备存。[5]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界很热衷于寻求“双元制”大学的合作来储备应用型管理人才,企业期望通过争取大学生实习业务,缩短与大学的距离,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七位一体”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协同创新视域下必须全面动员各方能力更好的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通过借鉴各地方顶岗实习的经验,结合我国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有心无力”,职业院校未能充分承担顶岗实习的管理职责;实习单位“有力无心”,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敷衍了事;高职学生“心力不足”,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政府、学校、企业、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家长、学生“7为一体”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更科学的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得到完善。

(一)政府

协同创新机制对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乃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参与到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中来,通过政策指引、资金支持等减轻协同创新的难度,增加协同各方的利益所得,从而减少协同创新的阻力,促进协同创新的长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的政策保障机制。高校的协同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配套和支持。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实施团队联合攻关研究,需要在科技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并且,要求这些不同方面的政策制度协调一致。[6]政策保障不仅仅是靠政府单方的努力,政府的协同创新政策发挥引导作用,政策的具体操作关键在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应该在政府政策导引下,积极寻求协同合作的机遇,相应的制定本单位内部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二)高职院校

目前,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部门多身兼数职,尤其是二级学院没有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岗位,使得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没有专人负责沟通、监督和反馈使得管理松散,同时也无暇维护与合作企业的关系、开拓新的合作企业。因而,为顶岗实习建立旁系组织显得尤为重要:(1)从正式人员中抽出一部分人,按自由联合方式组成管理小组,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协助学院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使之与实习岗位衔接;监管顶岗实习实施整个过程;(2)学院建立层级管理制,学院层面负责维护及开发大的或者知名度高的企业,二级学院负责维护与其能力相符的企业。同时,高职院校应注意整合学院下属各二级学院或专业的资源,使之资源能够共享,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

(三)企业

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企业激励政策、英国的“国家购买实习岗位计划”,还是法国的“实习学徒保险金补偿”立法,均无一例外地说明,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实习中的育人功能,企业的培训及其接受实习学生的行为动机,是提升实习质量、确保实习安全、优化实习效益的基本举措。从实践层面看,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明确作出规定,对于企业支付的实习学生报酬,可以从企业所得税中扣除。这一规定,大致认定为是我国激励企业参与育人的重要立法成果。但是客观表明,《办法》规定的优惠幅度还无法赢得企业的起码回应,目前“一头热(学校)、一头冷(企业)、一头难(学生)”的“三一”尴尬困局并无明显改善。综而观之,基于实习企业的激励机制优化,应当着实解决如下两大问题:(1)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建立大学生实习专项基金。对于资金来源与管理,可以吸收德国的经验成分,采用公共财政、社会捐款、学生学费提留等形式多元筹集,实习基金专管专用,主要应对大学生实习新酬、保险、企业奖励等开支;(2)完善优惠制度,积极构建学校主导的运行机制。顶岗实习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是学校之所以存在最核心的价值支撑。所以,建立以学校主导的企业优惠启动机制,应该更符合顶岗实习的设置目的及我国实际情况。学校与企业建立互利双赢成果共享的激励制度体系和管理风险社会责任共担的约束制度体系,使学校和企业合作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企业招聘时优选聘毕业生,建立完善毕业生校企合作就业工作机制。

(四)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工商界、小区机构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与学生定出学习目标及进度,在于学生分享专业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清晰指引及监督。企业指导教师的角色是非常的重要。目前,有部分高职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理论知识有限,而且自身工作繁忙、无法顾及学生,致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处于“放羊状态”。学校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组织师生提供技术服务,对企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

(五)科技研发

鼓励高职院校校内教师主动参与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研发工作,以此来建立校企合作优异、稳定的师资队伍。校内指导教师可利用参加行业或企业峰会等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维护学校的合作企业健康运行,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

(六)家长

学生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家庭是学生实习当中不可缺少的情感供应地,有些家长仍认为学校保姆式管理,对子女不闻不问,没有提供相应指导及情感支持。在顶岗实习的环节中应发动家长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的所处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对学生未来的规划,鼓励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七)学生

顶岗实习的中心便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管理。在顶岗实习整个过程中,除了教师、家长的监督,更要做的是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在顶岗实习中,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法,如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等。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实验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甚至更小,但若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可发挥到80~90%,他们也希望对自己的实习目标、职业方向的定位等方面进行很好的自我管理。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来说,能够端正对专业、对实习、对企业、对岗位的认识,便能更主动地投入实习、融入社会。可以在学生实习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信仰,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从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3.

[2]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3]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6.

[4]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1(8):4-9.

[5]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1.

[6]耿保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3-105.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