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98次
  • 评分4
  • 79
  • 0

刘聃

摘要: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一些高等学校纷纷进行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重评审、轻维护,功利思想严重;高职特色体现少,学习资源不够丰富;推广使用力度不够,共享利用率低等问题。必须转变建课观念,加强课程管理;优化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的推广应用和商业化运作力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课程;共享;建设

作者简介:刘聃,男,四川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15-03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显著增长。然而,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内涵建设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通过示范建设等项目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显,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观念和经费等原因,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发达地区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和优秀师资的教学方法能够共享,从而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一、高职院校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必要性

(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教学领域的不断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教学模式已被建构主义思潮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取代,教材则被学习资源所取代。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呈现多媒体化、直观化,使用电脑、手机等工具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化学习成为现实,无缝学习成为可能,终身学习成为趋势。为应对这种学习的需求,必须建设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优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有必要将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以满足学习型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从生源情况来看,高职学生高考分数普遍较低,可见他们并不擅长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的学术性教育,应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学习,重在实践操作,使学生通过不断的技能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强调直观性、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直观性教学提供了便利。借助于视频、动画等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单清晰地呈现;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高职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脱离教材,开发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与方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资源开发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更新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评审、轻维护,功利思想严重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并带动其他学校共同进步。然而,部分学校在建设之初对课程的定位就出现了偏差,将课程演变成为某些学校争取更多名利的项目。为了评审通过,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时匆忙上马,突击建设,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通过;而对于是否是精品,能够多大程度上实现共享,课程怎样应用,课程以后的维护怎么进行等问题思考不足;项目申报时热情高涨,一旦评审通过,热情退却,即不管不问,以至课程网站无法访问。根据相关调查,在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方面,有66.67%的被调查者所在高校很少使用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只有19.44%的高校在教学当中经常使用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另有13.89%的高校根本不使用精品课程。[1]教育部对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支撑网站进行了两次抽查,结果显示,网站访问的故障率分别高达18%和14%。[2]也正是由于精品课程利用率低,教育部才要求将其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力争做到出优质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进行共享。然而,从爱课程网公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点击率来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利用率依然不高,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为评审而建的功利思想。

(二)高职特色体现少,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所谓精品资源共享课,首先是精品课,然后是资源课,最后是共享课。作为高职教育的精品课,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即项目化和工学结合。项目化是指课程不以学科章节的形式开展教学,而是以项目或任务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是指高职课程离不开实训,实训内容应该紧扣职业岗位操作内容,实训场地应该是校企合作背景场所,只有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下开展实训,才能使学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

以爱课程网公布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电子信息大类共47门课程,其中,37门是项目化课程,4门课程实训部分出现了企业工作过程场景。可以看出,虽然多数课程已经开始采用项目化方式进行,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还很少,教学仍停留在课堂,真正在企业或仿真工厂上课的课程较少。在课程的资源上,有15门课程在拓展资源上有视频或动画演示,有2门课程中有虚拟仿真实验。可以看出,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优质资源过少,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资源的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平时上课的教案等资料反映到课程中。这样的课程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难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使用率。

(三)推广使用力度不够,共享利用率低

精品资源共享课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课程建设者和组织者。以爱课程网中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大类课程为例,抽查结果显示,47门课程中,1门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过千,19门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过百,其余28门课程在线学习人数为几十人。可见,课程的利用率极低,没有达到课程建设的预想效果。

课程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课程本身质量不高,难以吸引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资源的制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学习的需求,自然难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其次,是学校重视和管理不够,有些学校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后,自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利用,课程成了摆设,纯粹为了评而建,而不是起提高和带动作用;再次,是缺少必要的宣传推广和商业运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尚停留在公益性项目阶段,主要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起并提供一定的建设经费,学校主体组织建设。由于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在信息化水平应用不高的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有它的存在;而在单一的行政化领导下,课程资源建设缺少必要的商业化运作和竞争,对社会力量的吸引和利用也不够,因此,课程的利用率难以提高。

三、高职院校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建课观念,加强课程管理

首先,是建课观念的转变。学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层要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有正确的观念。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建设的过程锻炼教师队伍,与同类学校去竞争评比,可以了解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情况;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进行反思,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更容易突破,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更容易吸引学生学习,学习的效率也更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令其知识面更广,能力越强。对学校而言,精品资源共享的建设和利用,会带动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促进教学的不断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代表的是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优质教学的反映,也是对外宣传学校的窗口,既为学习型社会做贡献,又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做贡献。

其次,是加强课程建设和后期维护的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申报做出了详细要求,与之前的精品课程相比,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要有全程的视频录像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难度也更大,需要完成平台的搭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制作、全程教学录像的拍摄与制作等很多工作,单凭几个教师或教研室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课程的建设,只有举全校之力反复打磨才能出“精品”。学校要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纳入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采取相应的措施,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给予足够的经费,并出台激励建设的办法。只有在学校的管理顺畅,教师愿意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出“精品”课程。依托信息技术,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评审之后的维护显得尤其重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不为一时的评审通过,而是一个长期共享使用资源的过程,在资源上要不断地更新,要有教师在线进行答疑,从而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因此,学校应重视课程的后期维护管理,配套维护的经费和人员,并对课程共享利用率进行监督。对于评审之后使用率不高的课程,应及时督促整改,而对于经整改后使用率仍然不高的课程,应取消其称号。

(二)优化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资源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使用者大多数是高职学生,因此,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时,应该花大力气进行课程设计。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设计,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课程。课程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尽量使用新媒体、新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可视化的直观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要特别注意交互性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参与讨论,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学习;要使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学习,通过建立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唯有其教学方式和方法敢于创新,别出心裁,才有可能成为转变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典范,成为真正的精品资源。[3]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不仅需要完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资源,还需要考虑课程学习的延伸和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要开发拓展资源,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效果。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直观,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是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而不仅仅限于文本、PPT的形式,多媒体的利用是为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资源的开发应以知识点,而不是以章节或项目进行,要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理。有学者提出,学生学习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其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以知识点开发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最有效的学习突破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同一内容模块下的知识点应该是关联的、连续的和结构化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习内容和知识的零碎和杂乱,而且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的全貌,从而更好地理解模块化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此外,资源制作时要考虑到课程内容所对应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工作背景融入到资源制作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课程乃至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场景,感受职业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发虚拟仿真软件,以供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训。

(三)加强课程的推广应用和商业化运作力度

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就是规范,不论哪位老师去上这门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都应参照建设好的课程来做,要形成一个相对的标准,统一进度;也可以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网络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供资源,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是进行组织管理和网上答疑。对学生而言,丰富的网上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激发其对课程的热爱与学习。因此,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政策,如对老师的网上教学和答疑进行工作量的认定,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学分进行认定等,以鼓励教师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

校外更大范围的应用则要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要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社会力量,以商业化运作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资源共建,分享成果的利润,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商业运营模式能够促使资源开发和课程管理更加规范,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商业运作团队能够更专注于课程推广和盈利模式的探索,并在利益分配协调制度的基础上,使合作各方都能得到合理的回报;高校教师可以专心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得到合理回报的前提下,将自己的优势教学成果与教学经验通过教学资源的方式进行分享;信息技术

企业则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在共享平台技术、网站制作等方面,推出更符合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分享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技术与工作场景。只有多方参与共建,形成有竞争的市场,才能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并使其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8):53-57.

[2]柏伟,何小松.地方高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0):94-95.

[3]郑旭东,陈琳,陈耀华,等.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78-81.

[4]王玉丰.从MOOC兴起看我国优质高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5-59.

[责任编辑 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