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43次
  • 评分4
  • 90
  • 0

温世燕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动力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在综述校企合作动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和企业的期望以及各自满足对方期望的途径,建立了基于期望理论的校企合作长效动力机制,即产业联盟是方向、职教集团是平台、双方利益是动力、机制创新是活力、文化共融是升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高职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N034);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KT2014041)

作者简介:温世燕,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34-03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各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众多学者和专家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以具体的高职学院为对象的实证研究;[1-2]有理论层面的探索研究;[3-4]还有调查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5]总之,无论是实践证明还是理论研究一致表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键和难点仍然是动力机制问题,特别是企业动力问题。

一、校企合作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问题

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合作。而很多企业则片面地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生产提高效益,不必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部分企业不能长效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技术人才发展战略、资源共享等问题漠不关心,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政策问题

政策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支持校企合作,但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在培养人才计划及监控过程中,企业没有利益驱动,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最终导致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一方无利可图,使双方的合作大打折扣。

(三)运行问题

高职院校和企业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领域,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鉴于求生存、谋发展,一般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企业主动来寻求学校合作办学的甚少,即使企业给予院校的资助也大多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方面。而这种合作,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深度不够,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有差异。

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行,需要有强大、稳定而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在动力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部动力。[6]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构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动力机制。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根据期望理论,我们建立图1所示基于期望理论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期望理论表明:(1)校企合作中要激发企业的动力就必须让企业受益;(2)要积极寻求企业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的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合作的期望。此外,还可以从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增强企业合作的驱动力。人才驱动因素是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得到其需要的人才。技术驱动是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信息驱动是指通过校企合作促进高校企业之间信息的流动和沟通,企业能够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表1是企业对学校的期望和学校满足企业期望的途径,表2是学校对企业的期望和企业满足学校期望的途径。

三、对策

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法律、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文献调研,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应在于五个方面。

(一)产业联盟: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向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不可能自给自足,因此,通过资源交换来获取所需资源成为必然,这使得不同组织之间形成了对彼此异质资源的依赖性,同时,也为组织间的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产业联盟是由高校、企业、科研或其他机构,以各方的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为基础,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产业集群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依托产业联盟的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职教集团: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职教集团是指用企业的集团化组织和管理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组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办学联合体。职教集团能够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和资源共享。能够在现代教育体系的衔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是我国职教集团未来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职教集团为成员单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面向社会展示各自特色的窗口,一个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论坛。

(三)双方利益: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

任何一种合作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长久,校企合作也不例外。因此,双赢利益的结合点是校企合作首要考虑因素,随之建立起不断扩大合作利益的动力机制。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出现的一头热现象,根本原因是企业找不到愿意为之付出的利益,本质上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应经常性的调研企业的需求,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便形成良好的持久动力。

(四)机制创新: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活力

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以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式成长发展体系、法制化校企合作环境、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兼职教师统筹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鉴为重心的体制机制建设,以真正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校企合作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应与政府、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有关政策制度,使合作过程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共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基于多赢、诚信、融通基础上的学校、政府和企业三者的合作体制构建已是势在必行。

(五)文化共融: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升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色。文化,作为历史凝结成的人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被群体所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文化共融是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升华。校企合作就必须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互动。(1)根植行业。行业特色文化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很难移植和模仿,对于长期浸润于行业特色文化中的行业性高职,最大的优势就是行业特色文化。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2)寻求共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解决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途径就是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的优质因子来提升内涵、增强活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弘扬精神。精神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如学院弘扬勤奋务实的创业、抱团奋斗的团队、恪守承诺的诚信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等浙商精神就对学校和企业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更加互补互赢,科学持续地共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卢西宁,刘磊.深层次、有活力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42-45.

[2]赵居礼,刘向红,贺天柱.高职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35-38.

[3]程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J].职教通讯,2011(16):62-64.

[4]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1-82.

[5]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1-55.

[6]张艳英.厦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研究——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探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1):41-45.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