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

  • 投稿研究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440次
  • 评分4
  • 28
  • 0

薛迎迎 陈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从而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薛迎迎(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且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1]。本文以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策略。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1.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2]。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药物制剂工、化学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并需要取得药物制剂工(高级)、化学检验工(高级)或医药商品购销员(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其上游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用药物化学、制药设备单元操作等课程,下游课程包括药物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课程。因此,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被定位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1.2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药物制剂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岗位的工作职责。

1.3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培养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并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团结合作的品格,为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制备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2.1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2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职责要求、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2.3项目编排思路

该课程打破了以药物制剂生产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生产项目的实施执行相应工作任务,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设计以各类药物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为线索来进行,共分8个项目,并分化出35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216学时。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3]。

3.1知识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知道、掌握”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了解常见剂型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项目。

(2)知道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工艺计算。

(3)掌握典型剂型的生产工艺、车间布局、生产管理要点。

(4)掌握药物制剂常用辅料的特点及应用。

(5)了解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GMP要求,能根据剂型来选择适当的生产条件,满足药物制剂洁净度要求。

(6)了解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等的因素。

(7)了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发展与应用。

3.2能力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能按照生产指令完成各岗位操作,并能正确使用、清洁、维护制剂常用设备。

(2)能够进行正确的生产投料计算。

(3)会根据剂型选择辅料、选择仪器设备、设计工艺。

(4)能根据生产的需要即时、机动地判断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会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质量判断。

(6)能找出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7)能采取措施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3.3素质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养成,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4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4]。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下图1),编排格式见下表1。

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5.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制备与生产技能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5.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设备操作、问题回答、实训报告、实训态度、安全意识、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3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教师配备方面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经历,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老师,药物制剂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药物制剂工(高级)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具有扎实的药物制剂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制剂设备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的各个岗位操作规程。实训装备配置方面,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功能的生产车间,模拟制药企业生产车间布局,配备仓储区,中转站,按分组轮流制开设实训课。另需实验室二间,学生操作时分为25个组。

5.4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第2版)。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出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5.5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学生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的岗位能力,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习题集、药物制剂工考试题库等教学参考书,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余有效利用,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制剂设备操作相关的微视频,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3]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4]周建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内涵与逻辑起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11).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