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话语分析说略》述评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305次
  • 评分4
  • 40
  • 0

陈凯伦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陈平(1987)于《话语分析说略》一文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包括迅速发展的原因、话语分析的特点、作用、典型的研究课题、存在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的正面作用。现将部分具体内容述评如下:

第一部分是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在话语分析萌芽时期,作者提到了20世纪20年代崛起于欧洲的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以信息功能为着眼点,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分为主位和述位两大块,其代表人物有V.Mathesius等;1952年Zelling Harris发表了一篇题为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文章,虽然Zelling Harris在文中所提倡的,研究依靠语义关系联为一体的话语段落这一尝试进展不大,但使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吸引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一领域(徐赳赳,1995:14)。话语分析的最大特点在于,紧紧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英国现代理论语言学奠基人J. R. Firth也高度重视集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来研究语言,他的传人——Halliday(1961),系统语法的创始人,把语言的语法特征与功能特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对语言实施的描写广度和揭示深度方面,超过了许多同类的语法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话语分析多以崇尚机械式操作,把句子从实际应用环境中抽象出来进行研究,尤其是以Saussure创建的结构主义理论为代表,但是他主张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的观点,对20世纪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话语分析萌芽时期,话语分析工作大多以脱离语境为唯一分析材料的语言研究方法,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大。

20世纪70年代(包括六十年代末)是话语分析的形成阶段,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话语分析的重要价值,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出现,许多人开始摒弃脱离上下文对孤句进行研究的方法,转而结合语境研究“活”的语言,在此期间其不断发展的原因有三点:受语言研究中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理论语言学自身发展的结果;Austin,Grice和Searle等语言哲学家关于言语行为的研究(徐赳赳,1995:15)。

20世纪80年代是话语分析的发展阶段,首先是1981年TEXT(篇章)杂志的创刊是话语分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1985年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主编的《话语分析手册》,该手册“可以看作是这门新的跨学科独立和自我体系形成的标志” (徐赳赳,1995:15);1987年话语分析在第十四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的展示,标志着话语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在今天,话语分析卓然成为了一种有系统、有理论的语言研究方法,“话语”概念渗透到了整个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为不同学科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话语研究也随之发展成为一门跨界的前沿性学科,(吴鹏,王海啸,2014:261)。并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可观成果。

第二部分阐述了话语分析研究迅速发展的原因。其动力一是来自理论语言学内部,二是来自同语言学密切相关的一些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是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Chomsky(1965)所著的《句法理论要略》以及Chomsky和M. Halle(1968)合著的《英语音系》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派正式取代了结构主义学派,并阐释了Chomsky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经一部改善做出的努力。此后,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内部出现分歧,出现生成语义学派与词汇解释学派两个对立派。这两个对立学派主要针对Chomsky在《句法理论要略》中所提到的深层结构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展开辩论。生成语义学派认为,深层结构就是语义表现,所有的句子都以最深层的语义表现为其基本形式,通过种种转换机制逐渐得到表层形式;以Chomsky为代表的词汇解释学派则从句法表现方面解释深层结构。虽然各家各派意见不一,但是时至今日,语言学界已经几乎没有人会再否认话语因素对于句法和语义现象的重要制约作用。话语分析的另一股推动力量来自需要理论语言学家提供帮助的其他研究领域,尤其是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传统话语研究大多针对单个或者少量文本展开深入细致剖析,其研究语料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结论的普适性、客观性都受到很大限制。基于计算机分析技术的语料库方法能从看似凌乱的大量话语文本中提取出共性特征和个别特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话语研究的主观性(Baker 2007:183)。

第三部分总结了话语分析的特点。第一,从分析语料上看,传统语法分析研究的是孤立的句子,可以是自造的,也可以是经过一番剪裁改变的实例。话语分析则一般要求分析对象是从书本教材或录音材料等自然素材中选取的实际用语;第二,传统话语分析重点放在分析类型的异同上,对各种类型所含实例的多寡则一般不予理会。话语分析在研究类型异同时,十分关注实例的多寡,认为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第三,传统语法分析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静态的成品,而话语分析除此之外,更注重把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考虑。第四,传统语法分析往往脱离语境来研究词语句子,而对于话语分析工作来说,密切联系语句的使用环境是它在方法论上最重要的特征,这里的使用环境,即语境,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局部的上下文环境;二是话语微观使用环境,包括整段话的主题、目的、当时当地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等等;三是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的是范围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第四部分阐述了话语分析的作用以及典型的研究课题。从语法研究的主要目的来观察,话语分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着眼于对有关现象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作出深入细致的描写,另一类侧重于对这些特征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制约因素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对于主旨是描写的话语分析,最典型、成绩最显著的研究课题有:个别词语的用法,例如,“也、连、再、就”等副词或连词的用法,是话语分析的理想对象,这类词一旦脱离语境提供的信息,脱离语境使用者的语言心理分析,是很难在话语中使用这些语言的;代词的用法,尤其在计算机自然化与处理的工作中,代词的使用尤为重要;句子的主述结构,即主位和述位,通过分析法与句子的主述结构,可以阐明整段话语的主题及其展开方式;信息结构,根据受话人对于单位成分所负载的信息的熟悉程度,发话人把各个单位成分所传递的信息归为新信息和旧信息两大类;篇章结构,话语分析最典型的研究材料是超出单句长度的语段;探索句子在篇章中的组织方式及指示,主旨在于解释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其侧重点在于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使用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来解释有关特征的起因和制约因素,此外,一般认为纯粹属于句法领域的许多语言现象,也都在这种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内。

第五部分指出了话语分析的缺点。在话语分析与句法分析的关系问题上,语言学界并没有具体的分工和划界。话语分析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语言研究中的抽象化、形式化的度量难以把握,导致语言研究所得结论缺乏普遍意义,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话语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一个相对纯正统一的理论系统。也正是因为话语分析存在上述问题,使得话语分析工作更富有挑战性,更能激发人们的研究热情。为了使话语分析得到进一步发展,话语分析需要同其他语言进行互补,加强理论建设,比如将语用学同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结合,以期为话语分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评:近年来,在语言研究中出现了一种重方法、重宏观分析、重跨学科研究的趋势,(成晓光,2006: 151)。其研究范畴也不断向大结构的发展,向语音时态发展,向实用性较强的话语发展。话语分析发展至今,吸收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众多成果,话语分析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这门新的学科正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阶段,(徐赳赳,1995:18)。这启示我们在研究话语分析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语用研究话题所不能揭示的语用本质,将其他领域成果贯穿其中,形成一套严密合理的理论体系。按照Bhatia等(2008)的观点,目前话语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值得话语篇章研究者注意的新领域包括:会话分析、基于人类学的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语类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中介话语分析等(徐赳赳,2011:264)。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话语分析中的许多工作原理,都可以由语用学的基本原理推衍出来”(陈平,1987: 70)。尽管目前人们对话语分析这门学科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因其不断引入新的研究视角,相信话语分析定会对今后的语言学研究大有裨益。

《话语分析说略》对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作用和研究现状,做了宏观阐述,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使话语分析初学者受益匪浅,也可作为话语分析的教材。尤其是在文章结尾,作者一方面分析了话语分析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清楚地区分了传统语法和话语分析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境观;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这些不足之处对将来话语分析研究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例如,深入探讨话语分析和句法分析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分界和重叠,以及在研究角度方面的对立和互补,作者采用综观的方法指明话语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其思考角度之精巧,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主张话语分析同社会相结合,话语分析研究同语用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结合起来,如今话语分析研究近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话语分析与其他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界限比以前更加清晰。由于篇幅有限,文中对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做了具体介绍,对当时话语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和积极性的建设性意见则笔墨较少,但是作者提出的话语分析进一步要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Baker, P. 2007. 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

[2]成晓光.作为研究方法的话语分析: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51-153.

[3]陈平.话语分析说略[M]//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50-72.

[4]高杰,陈旭红,徐赳赳.《话语分析面面观》述介[J].当代语言学,2011(3):262-265.

[5]吴鹏,王海啸.当代西方话语研究述评与本土化思想[J].现代外语,2014(2):261-269.

[6]徐赳赳,话语分析二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14-19.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