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因专业制宜 分区域培育——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创”教育实践

  • 投稿洪嘉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732次
  • 评分4
  • 61
  • 0

【编者按】近十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的一大批商业新贵,以及随之产生的众多商业新模式,无不向行业和市场昭示着创新创业的力量。随着我国经济整体转型所带来的契机,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有意扶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掀起了一波发展高潮。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发展周期,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出了硕果,也发现了问题。为了更好地梳理和总结,本刊近期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看高职”系列报道,对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回顾,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本刊记者 敖 夏

地处宁波商帮文化圈,浸润于传统商帮文化之中,除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文化基因,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更多了一份身为师者的沉稳踏实和深谋远虑。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考量基础,从一个“创”字出发,该学院提出了以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创意教育,以动手实践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和以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形成相互联通、层层递进的“三创”教育模式。根据校内各二级学院和下属专业的特性,学院将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分植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内,分区域进行各具特色的培植,又在学院层面规划“三创”教育和“三创”文化氛围的共建共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三创”教育之路。下面就请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创”教育,了解镜头背后的故事。

创意教育:营造氛围,启发思考

镜头一:手持摄像机,高举话筒,手拿反光板,从一个场景有序地移动到下一个场景,拍摄间隙还不时讨论着拍摄脚本……眼前的景象,俨然是一个正在工作中的专业拍摄团队,然而他们却不过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在读学生。在宁波市的一家残障儿童福利机构内,学生们正在拍摄一部以残障儿童为主角的公益微电影。没有悲惨的身世诉说,没有催人泪下的配乐,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笑脸和娓娓道来的讲述。这是一个弱者与失意者温情互助的故事,整部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克制的情感引人入胜,虽不煽情,却直指人心,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源源不断的捐赠。这足以说明该影片的感染力和极高的社会效应。

镜头背后的故事:“有温度的创意!”有网友这样评价这部微电影。

创意是头脑中的灵光一现。相较于其他专业,影视、艺术设计类专业显然与创意二字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往往一种新形式,一个新角度,就让人们对原有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有温度的创意,一个有想象力的创意,一个有洞见的创意,能让一件艺术作品拥有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力。

囊括了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建筑与艺术学院也因此成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创意教育主阵地。

创意并非凭空产生,所有的灵光闪现都来自于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实践过程的反思与提炼。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创意教育遵循这一思路,将创意教育与学生的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

2014年6月,建筑与艺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承接了宁波电视台《地产风向标》栏目的所有制作内容,成为省内首家为专业电视台提供节目制作服务的高职院校。除了电视台派驻的两名编导和一名主持人外,整个节目全部由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制作完成。作为一档日播节目,其制作压力可想而知,但正是通过这类专业平台的锻炼,学生获得了更充分的实践经验,积累了生发创意的“本钱”。

借助企业和行业资源,影视动画专业将各类难度不一、种类各异的影视制作项目引进学校。根据项目的难易,学院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形成教师带着骨干学生、骨干学生带着学弟学妹的阶梯式实践学习模式。

从最初的跟踪学习到协助工作,再到分块负责,直至独立策划执行,进阶式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每一个专业制作环节。学生既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创意的“本钱”,也可以反过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创意的可行性。

酝酿创意,土壤和氛围是关键。通过资源整合以及与各行业协会、本地企业合作,建筑与艺术学院搭建起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学生实践平台。学生入校伊始,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得以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根据建筑与艺术学院重思维、重创意的特点,各专业同时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带领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从课堂教学到实践训练进行更为灵活机动的教学运作。

为了营造敢想、会想的专业氛围,建筑与艺术学院的教师率先以身垂范,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外创新创业项目中来。在各项奖励和荣誉的评定中,引入行业专家的意见,以作品的质量为最终考量,讲求团队合作,奉专业与责任为行为准则,鼓励创意,鼓励推陈出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与艺术学院内形成了用作品说话、以专业服人的务实氛围。学生的个人创意不仅受到尊重,更会直接得到来自行业的认可。在这种氛围中,无论周末、寒暑假还是所有能够利用的业余时间,学生都将精力用在了酝酿自己的创意、完成自己的作品上。地铁广告、企业宣传片、公益活动策划……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创意之花得以朵朵绽放。

创新教育:立足实践,因材施教

镜头二:手拿图纸,围坐在设备周围,一边耐心调试,一边仔细修改图纸,坐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实训基地的创新实训室内,电子电气专业群的学生正在专业设备上设计自己的新作品。在联通的空间里,几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既合作,也分工,共同努力提升自己作品的创新高度。从构思到制图再到制作,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训室提供了整套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的创新创意能随时落地。

镜头背后的故事:与其他专业相比,由电子电气专业群和信息技术专业群组合而成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技术与信息的更新速度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不断降低耗能、提升效率,是此类行业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则是推动这种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也由此成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动手实践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主阵地。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化思想为行动,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的创新教育发展方针。在专业教学中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习惯这种边学边做的专业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积累技术能力,为创新实践打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组建不同专业方向的特长生工作室。针对有专长、有兴趣的学生,引入更专业的课题和更市场化的项目,给予他们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既让这些学生施展所长,也让他们在专业和班级内部引领创新实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科的交叉性和知识通用性,决定了学生的创新实践需要团队合作。为了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更为合适的发展空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立起了以专业群为服务对象的实训基地和创新实训室,以此打造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平台。专业群内部细分为多个不同方向和层次的工作小组,组员来自不同专业,他们分别承担和参与从校外引入的各类企业项目。大型项目采取流程化操作,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工作小组创新工艺,提升效率。在专业实践中,既实现了不同专业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同时也通过内部竞争点燃创新火苗。

借助企业和行业资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建立密集的校外合作企业网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学院的触角深入到了行业的方方面面,保证了行业与学院间信息和技术的充分交流,各专业学生也通过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真实的创新需求,使自己在校园内的实践创新更有的放矢。

在2014年9月举行的“中国(浙江)?宁波科技人才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上,学院学生设计制作的LED四子棋、花卉自动给水器、手摇式手机充电器、节能无线鼠标和系列电动工具设计等创新科技作品获得了来自各界的好评。

创业教育:面向市场,深入本土

镜头三:手拿这个月的销量成绩表,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的电商外包项目基地里,一个童鞋线上销售项目的负责学生正在仔细地和组员们分析探讨团队在这一个月里营销工作的得失。而就在此前,这家将线上销售统一交给商学院学生负责的童鞋企业的销量刚刚升至淘宝网同类鞋品的第十位。但这并不能让负责项目的学生团队满意,他们在琢磨的是为什么同城的另一家童鞋企业还能压着他们一头,他们还想继续提升自己的销量排位。

镜头背后的故事:商学院以商命名,作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自然是实至名归。但面对近几年的创业风潮,如何把握方向,走一条踏实的创业教育之路,却是对教育者最大的考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定位于体验和认知,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真实的市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和眼光,使学生走出校园后无论是否选择创业都能够具备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清醒的自我定位。

创业教育的规划之一就是让学生具备知己知彼的能力。近年来,借助电商行业的发展东风,商学院在校内成立了电商外包项目基地,主要承接宁波本地企业的线上销售业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通过基地的公司化运行和团队合作模式,学生在校内就实现了创业试水。在寻找货源、比价问价、竞争营销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对宁波本地的产业布局和商业环境有一个更为直观全面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商学院还在电商外包项目基地实行学生团队自组自建,团队的人选和分工全部由项目负责人做主。商学院鼓励学生自主竞聘、自由组合,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既学会团队合作,也学会领导团队。

让学生带着在学校里学的本事,到真实的市场中历练一把,在实践中检验得失,是商学院创业教育的规划之二。2014年4月,商学院与慈溪市崇寿镇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本地实力企业和团队,公开招募学生加入产业园实习,与专业电商人才合作推广本地企业线上业务。经过8个多月的实习,商学院首批27名学员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其中9人加入了企业的电商团队,11人开始在产业园独立创业。未来,商学院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定期组织实习。通过参与企业的真实运作,学生除了提升个人能力和眼界外,还能对自身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把握市场动向,觅得商业先机,是成功创业者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如何育成这种能力,除了通过定期的企业家讲坛让企业家们言传之外,商学院还通过与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合作,让学生得到企业家们身教的机会。2014年6月,商学院与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贸易局以及宁波本地多家大型超市合作,开展生鲜电商培训项目,内容包括相关政策解析、行业分析、企业实践和专业人才讲座等。在生鲜电商这个刚刚兴起的领域内,既让学生立体全面地了解行业的新动向,也让学生学会分析新动向,把握新动向。

不着急出成果,不唯利是图,而是让学生学会面向市场、分析市场,能够沉下心来深入本土、觅得机遇,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之路走得沉稳而踏实。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各自适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浓厚的“三创”教育学习氛围弥漫于学院之内。未来,学院还将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共育,进一步打破各院系间的壁垒,在学院内部构建起“三创”教育生态系统,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滋养,把“三创”教育做深、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