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团活动对中职生就业的良性影响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971次
  • 评分4
  • 80
  • 0

邓 晶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中职教育,将投入百亿资金发展职业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教的高度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的日趋理性,政府主办的高度规范化、重知识轻技能、缺乏实践操作训练的学校职业教育,往往与“即招即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从业能力。

开展社团活动,迎合企业需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工作也逐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职业学校所重视。而中职校主要开展的职业指导,不仅要在第一课堂里抓准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机会进行灌输,更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广阔空间来指导学生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举办的多种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1.重视社团活动的作用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根据上述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智力是多元的。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

面对中职生普遍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的特点,教师要考虑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的发展,从而带动学生强项智能和相关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而学生社团活动恰恰就是一个适合开发学生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经调查发现,在校园内,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校德育的有效渠道,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自然平台,更成为教育教学成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载体,提供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展现才干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适应多种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

2.正视中职生就业的困境

在现实中,中职生就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历少、涉世未深的缘故,很多人面临着在找工作、就业中,与社会脱节的困境。这也是用人单位,特别是需要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服务基本技能,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服务行业,更愿意要有社会实践经历的高职生的原因。

研究中职生就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可这样一种观点:中职教育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职生就业问题也应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帮助学生设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这些现状对我们的启示是: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校的专业岗位与企业市场的需求接轨,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同企业文化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达到提高毕业分配率、巩固就业成功率的职业教育的实效,已成为发展中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因此,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势在必行。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即招即用”人才

中职校为顺应“即招即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素质优秀、技术合格、能力突出。如何在社团活动中实现这一目标呢?

1.衔接思路

中职生除了要完成学历教育,还要面临社会和企业的选择。目前,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社会实际阅历,造成学生自我意识强、意志品质薄弱、过于追求物质生活;中职生学习自主性差,实践经历少,也造成其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影响学生的就业成功率。而有效的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以及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用人标准既体现对于学生品德素养的要求,也有对学生从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需求。通过开展企业对员工技能、素质要求和企业文化的调研,追踪社团学生在毕业实习和就业中的成败,我们明确了如何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的良性影响程度。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能有效对学生就业形成良性影响的社团活动指导方案。

2.衔接措施

针对企业用人标准,结合从业需求,我们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针对中职生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提升其素质。发挥学生个体的长项智能,带动其弱项智能的发展,关注品格养成、内化自律、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并且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以期对学生的就业成功产生良性作用。

而如何通过社团活动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自律性、培养企业经常提及的吃苦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分工及合作的重要性,既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又凸显职业学校的培训特色,也正是我们所尝试的这种新型职业指导方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及其个人修养,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就业时的角色转变,适应社会的需求。

职业指导工作应尝试从社团活动入手,针对当前中职生“迷茫的职高生活”,明确社团活动对中职生就业作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同时,也希望职教同仁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使社团活动的不断繁荣与中职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得益彰,为促进在校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和成功就业提供条件。

(作者单位:北京市外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