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 投稿陈书
  • 更新时间2016-07-18
  • 阅读量562次
  • 评分4
  • 39
  • 0
  一般来说,大学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那么,大学公共英语该如何为社会服务是需要我们每一名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王守仁(2008)说过,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即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是与每一位大学生都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课程[1]。也就是说,大学公共英语是面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各高等院校覆盖面最广的一门基础课程。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基础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内共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即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第二阶段为专业英语阶段,学生在大三或者大四学年一个学期选修由各学院专业老师开设的相关语言类课程,即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学科的英语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是一门“专业文献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高效提高语言能力。首先,我国中学基础英语教育的目标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每一个英语水平合格的大学本科新生都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的英语教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译基础,掌握了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系统。因此,如果仍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的目标,就难免造成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浪费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减退。英语水平不合格的同学早已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大学通用英语教育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技能的培养作用十分有限。其次,经调查,学科专业教师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效果也令人不是很满意。大部分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能够学习到的仅仅是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因此作为高等院校中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要寻找新的方向。 
  在全球经济横向、纵向都不断拓宽、深入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应如何承担起为社会培养综合实用型语言人才的重要任务,成为了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同时也促进了大学公共英语的深化改革。秦秀白、王守仁、蔡基刚、束定芳等语言研究学家都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即将语言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换言之,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要探索如何将学生的主修专业与对应的语言教学相结合,并且在此过程中向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转型。ESP是一门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将学科专业内容与英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也是一种更高效的语言教学方法。 
  二、大学ESP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目前,全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仍以传统的EGP为主,因此向ESP的转变仍是一个探索性、渐进性的过程。但是“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2]。ESP是EGP的有益补充,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实现的延伸和提高。范谊(1995)明确指出,“ESP是与传统的EGP相对存在的,ESP教学和传统的EGP教学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他们有很强的互补性,完全可以并存,互为补充”[3]。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大学ES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主要教学任务则是培养学生在真实职业目标情境中使用语言成功沟通的能力,目的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课程模式可以是EGP和ESP互补共存的“1+3模式”。第一个学期仍然是EGP课程,教学内容以EGP为主,但是教学内容要向ESP方向倾斜、靠拢,选择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普类文章,为后面三个学期的ESP课程打下基础。后面三个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ESP课程学习。 
  在第一学期期末组织统一的EGP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第二学期的ESP初级课程或者ESP高级课程。学生第三个学期的课程级别则取决于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初级与高级两个级别课程的学时、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是教学重、难点有所不同:ESP初级阶段的课程重点以语言的输入技能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在职业目标语境下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ESP高级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技能,即职业目标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技能和专业写作技能。 
  这样的课程模式有如下优势:第一,学生们在第一学期的EGP学习中都可以很好地巩固高中英语所学,并且通过充分的心理和学习准备来顺利过渡到后期的大学ESP学习课程中并适应新的方法与节奏。第二,不同学科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对应的ESP课程,借此来满足自己的学科专业需求,为未来的实际应用与就业打好语言基础,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学习动力也会有效增强。第三,鉴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分级式教学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情况,高水平的学生可以着重练习职业目标情境中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技能,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只需将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学深吃透。 
  三、ESP高级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册,第十二单元Products为例的大学ESP高级课程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设计目标情境。本单元的主题是“产品”,Minerva A.G.是总部位于德国的一家连锁商店,主要经营各种各样的新、奇、特产品。假如你是这家连锁商店的采购经理,已经邀请了四家外国公司带来了他们最新设计的产品,他们的产品都很有设计感和创新意识,分别是智能体重秤、个人卫星定位仪、虚拟乘客和漂浮地球仪,你需要选择出最好的一款批量引入。请同学们提前把四种产品带到班级,提前布置好桌椅,营造一种展销会的真实情境。 
  第二,提出相关问题。给每一个同学布置相关任务,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你是采购经理,你最关心的问题如下:产品怎样使用?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在同类产品中有什么样的优势?售后服务怎样?批量生产有多少利润空间等等。假如你是产品销售人员,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全面地介绍出产品的优势,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技巧来劝说采购经理选择自己的产品。 
  第三,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五人一组,一名同学扮演采购经理,另外四名同学扮演产品营销人员,由采购经理和营销人员来展示整个交流的过程,完成产品咨询、购买、成交的过程。 
  第四,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进一步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资料、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报告。采购经理要写一份采购报告,内容包括executive summary,introduction,findings,conclusions 和 recommendation。销售人员的报告要包括presentation,conclusions,self-examination等。 
  第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教师就整个过程中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给出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上交的报告给出终结性评价。 
  大学公共英语应积极思考如何为社会培养综合实用型语言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应该积极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型。行之有效的大学ESP课程模式应该是EGP和ESP合作并存的“1+3模式”,即一个学期的通用英语加上三个学期的专门用途英语。本文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为例进行了ESP模式的课程设计,将学生置身于职业目标情境,让学生主动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 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2]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5]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 海外国语大学,2010. 
  [6]张雪红.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