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不掩人之功”的大师们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1042次
  • 评分4
  • 26
  • 0

陈佳

真正的大师,必然有着崇高的风范和超凡的人格,总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操守,“珍惜羽毛,不慕浮名”。即便在我们今人看来的一些“小节”问题上,也丝毫不曾有怠。

大文豪鲁迅一生不仅以杂文见长,在红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对《红楼梦》的许多精辟观点至今为红学专家们称道。先生在创撰《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的部分时,借鉴吸收了胡適《红楼梦考证》的成果,明确说明这是胡適考证的结果,“胡適作考证,乃较然彰明”,以示不贪功之心。

为世人所敬仰的钱锺书素以亲和待人,从不摆大学者的架子。一次,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篇关于《长恨歌》的论文请他指点。先生不仅没有推脱,反而悉心作了修改补充。论文发表前,大为感动的吴庚舜请钱锺书署名,推辞再三,钱锺书署下了“郑辛禹”的笔名,并释疑道:《百家姓》中,郑姓排在吴姓之后;地支中,“辛”排在“庚”之后;古代圣贤中,禹在舜之后。学贯中西的先生一生最厌“浮名虚誉”,守身如玉,断然不行与后学争名之事。这不由让后人对先生的崇敬更添一重。

1942年夏天,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在山城重庆公演,在连看了几场后,郭沫若觉得剧中婵娟斥责宋玉的那句“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气势上不够,于是便找到饰演婵娟的女演员张瑞芳征求意见,而张瑞芳虽有同感却也提不出更好的修改意见。正在一旁化妆的张逸生(剧中钓者的扮演者)便建议将台词中的“‘你是’改成‘你这’”。郭沫若听后连声称好,并尊张逸生为“一字之师”。后来,他又专门就此事写了文章,表达了对张逸生的赞赏和谢意,并将文章附在剧本的后面。读完故事,在感慨先生谦逊惜才的同时,最为感动的还是他不掠人之美的君子风范。

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生活》周刊是20世纪30年代一份影响力很大的时事和青年修养刊物。在第二任主编、著名出版家邹韬奋的主持下,这份小刊物从起初的“不足2000份”发行量激增到最高时15万份,一时间“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由此,社会上很多人乃至业内人士都误认邹韬奋乃是该刊的创办者。而邹韬奋却在《二十年来的经历·现实的教训》中“为己正名”,写道“我不能掠人之美,《生活》周刊并不是由我创办的”。其实以邹先生之盛名,即便不作解释,也无人会去较真。老一代新闻人的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不贪人之功、不掠人之美,实事求是、不慕虚名,成就了高山景行的一代宗师。而身处“渭水钓利、桐江钓名”世风下的我们,又该从大师们的身上学些什么呢?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