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喧哗与骚动》中人物性格的单一性——以班吉和杰生为例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65
  • 0

徐宏[大同大学文学院, 山西 大同037009]

摘要:在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四个叙述者中,班吉和杰生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性格特色。本文从班吉和杰生的意识表象进行分析,再逐步挖掘这些意识表象下深层的性格特点,进而分析性格单一性所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些逐层的分析和研究,从一个侧面提炼出这些单一性格的审美意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班吉 杰生 性格单一性

一、班吉、杰生性格单一性的表现

(一)班吉性格的单一性

班吉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智障者,智力水平远远低于常人,他有情绪时只能用嚎叫、哼哼来表达,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班吉亲身经历了家庭的变迁,然而他却不清楚这些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家庭中他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不断地去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一切,并且用自己简单的头脑记录下来。也正是这个并不起眼的班吉反衬出康普生家中不同人的各种生活状态。接下来我们就将对班吉的性格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

1.性格单纯,思维简单、直接。班吉的智力水平低下,他没有正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出于本能的感觉和印象,对班吉而言他的存在仿佛是一架摄像机,丝毫不加判断地把现实一一拍摄下来。所以从他简单感性却又混乱颠倒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世界最直接最单纯的感受。

当班吉走在栅栏边上时,他立刻想到以前和姐姐为毛莱舅舅送信时经过栅栏的情景。在车房里班吉看到了一辆旧马车,这时他马上想到了给康普生先生上坟时自己坐马车的经历。当听到弗洛尼谈到“哭”的时候他就联想到老黑人罗斯库斯去世时的情况。在班吉的眼中没有所谓的因果前后,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有的只是自己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

正是因为班吉单纯简单,所以他成为了周围人的镜子。在他心中留下最深印记的就是最疼爱他的人。从班吉的意识中我们可以看到凯蒂的善良,迪尔西的慈爱,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杰生的无情,康普生太太的冷漠。因为班吉是个无法表达自己、不会告密也不会反抗的弱者。所以无论是谁,只要面对班吉,他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态度就会不加掩饰地显露出来。所以班吉成为了康普生家所有人内心的反射,读者从他们对待班吉的态度就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真实的生命状态。

2.异常敏锐的感觉。在智力有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看到班吉有着很敏锐的感觉。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寒冷的感受。书中有很多次这样的描写:“我们走出门口,阳光很冷也很耀眼。”我能闻到冷的气味,铁门是冰冰冷的。”“我闻到衣服在空中飘动的气味。”虽然在班吉的眼中连这些感受是触觉或嗅觉都分辨不清,但作者对这些感受的描绘往往不是单纯的知觉,也包含了一点班吉对事物的理解,例如在大冬天凯蒂把班吉从院子里领回家时作者就写道:“离开亮亮的寒冷,走进黑黑的寒冷。”显然这不仅是班吉对外面寒冷的感觉,也是对家庭冷漠沉闷氛围的内心感受。

其次是对凯蒂身上味道的感受。在班吉回忆凯蒂童年时,作者就接二连三地写到凯蒂身上有树的香味,凯蒂身上有一股下雨时树的香味。显然树的香味代表凯蒂身上纯洁天真,清新自然的美好特质。可是在凯蒂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世俗的沾染,她逐渐走向堕落,渐渐失去了这些美好的童真,这过程中微妙的变化被极度敏感的弟弟班吉一一捕捉到了。确切地说,在别人还没有发觉凯蒂的变化之前班吉就已经感受到了。在凯蒂涂上香水第一次尝试穿成人的衣服时,尽管她还是一样主动地去拥抱班吉,但班吉却哭闹着不肯接受。当凯蒂变得不洁时,班吉感觉到不对劲,在经过洗手间时,他拉住姐姐的衣裙一边哭一边要把她推入洗澡间,他以为水可以把凯蒂身上不贞的味道洗去。班吉想通过哭闹来阻止,可是却无法改变凯蒂走向堕落的悲剧命运。

另外班吉对生病和死亡也异常敏感。在大姆娣去世的那天晚上,班吉走进母亲康普生太太的房间,在那里他闻到一股生病的气味。同样在那天晚上班吉闻到了死亡的气味,这种气味在后来他父亲去世的那天晚上他也闻到过。这说明班吉对于病态的家庭氛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

班吉是个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智障者,他有着人类最原始的生命感知力。虽然没有成人的思维判断能力,但他依赖家人,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离不开母亲一样,这种依赖使他对家庭成员和家中事物的变化有着极度的敏感,所以无论是人的变化,还是家庭氛围的改变都会使班吉不安。班吉的敏感也成为渎者发掘康普生家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杰生性格的单一性

杰生是康普生家的二儿子,虽然他和父亲康普生先生有着一样的名字,但却没有受到过特别的关爱。杰生是康普生家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小时候缺乏关爱与呵护的杰生长大后充满仇恨。他凭借自己的辛苦建立了自己的买卖,同时也压榨姐姐寄给外甥女的生活费。最终外甥女小昆丁偷了他几乎全部的财产跟人私奔了。这个没有后代的光棍成为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从其他任何人身上还可以看到一丝悲悯与人情,那么对于杰生来说恐怕绝难从他身上找到一点点温情的影子。

1.自私自利、冷漠无情。杰生的性格自私狠毒、冷酷无情而且利欲熏心。从杰生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充满着苦毒和仇恨的色彩。他的意识里从头到尾都充满仇恨和报复。这个人从出场就说道:“天生的贱坯永远都是贱坯。”这个自私白利,残酷冷漠,贪婪暴虐的杰生,在福克纳笔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

与昆丁关注家庭荣誉和传统价值不同的是,他憎恨姐姐更多的是出于自私的原因。他认为是姐姐断送了他的前途,因此他对姐姐由恶毒的报复逐渐发展为赤裸裸的敲诈。当他得知凯蒂每月都给昆丁寄生活费时,就无耻地逼迫昆丁,把绝大部分都私吞了。对待姐姐的孩子,除了金钱上的盘剥,他还粗鲁地动手,经常打骂昆丁。

不仅是对影响了他前途的姐姐,杰生对班吉也没有一丝的同情和爱护。他把班吉称呼为傻子,母亲还在世时就扬言要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而且他也真的这么做了。在康普生太太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班吉做了手术。

杰生的无情还表现在他对于黑人仆役的歧视和压迫上,他有着白人种族优越的偏见,虽然受到黑人的服侍,却总是恶毒地漫骂他们。他叫黑人仆役没用的黑鬼,视他们为无用的怂包一对丁勤劳善良正直的迪尔西,他认为她不过是用来消灭厨房里年轻人吃剩的东西的。他为了刺激勒斯特,眼睁睁地在勒斯特面前把戏票一张一张扔进了炉子里,宁可烧掉也不愿意让勒斯特去看戏一显然他把玩弄和折磨别人当成是自己的乐趣。没有什么比看别人绝望难过更能令杰生感到快慰了。

2.对待金钱的贪婪。杰生是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实利主义者,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就毫不犹豫地展开报复,哪怕是亲姐姐。他什么时候都攥紧了钱不松手。他对钱的贪婪可见一斑。在父亲和哥哥去世后,杰生自然而然地成了管家。长大之后的他对钱看得更重了。表面上他尊敬母亲,实际上他更在乎自己的钱财。他利用母亲的信任把母亲的钱拿去搞投机。他不愿意花钱给班吉庆生,还是保姆自己出钱为班吉买了蛋糕。杰生把凯蒂给母亲和女儿的钱都卷走了。他无耻地威逼利诱小昆丁,在昆丁签字后攫取了她绝大部分的生活费。但是令杰生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外甥女昆丁竟然攀上窗子撬开抽屉偷走了七千多元跟人私奔了。这个贪婪的人最终只是一场空。

杰生从未真正感受过关怀与爱,但真挚的情感与关怀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他把金钱视为一种可靠的力量,他能做的就是努力按自己畸形的观念顽固地活着,他甚至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情、冷漠、邪恶的存在。

二、性格单一性的原因

(一)家庭冷漠氛围下的性格异化

我们应该看到,班吉和杰生性格的形成与康普生家庭病态颓败的家庭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亲康普生对于家业的凋敝无回天之力,也从不反省自己所处文化的痼疾所在,只是无意义地发着牢骚。这位父亲几乎没有给家庭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而康普生太太,这个女人自诩南方淑女,她念念不忘了己大家闺秀的身份,面对已经颓败的家业不仅没有以女主人的姿态尽自己应尽的本分,反而总是无病呻吟地觉得自己受累吃亏。对丈夫,她没有承担起帮助他打理好家庭的责任,对孩子们,她也没有给予一丝母爱的温暖。面对痴呆的班占,她更多的是厌烦和白怜,把班吉当作拖累,还因此给班吉改名(班吉本来叫毛莱)。固然班吉的痴呆足与生俱来的,但也是因为母亲的漠然使得的他的性格更为敏感,因此在他全部的记忆中表现出对姐姐的极度依恋,以至于在很长时问内都是靠回忆姐姐童年时的温情来汲取爱的力量。

杰生的门私冷酷和他母亲的自私在某种程度上倒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而事实上杰生在家里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与母亲对他的影响和不可避免的经济联系不无关系。另外从小杰生在家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疼爱和关注,当其他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时他总是孤身一人。孤立而又缺乏爱的成长环境使得杰生认为世界上全都是无法信赖的人,因而形成了自私狠毒、冷酷无情的性格。

(二)南方种植园经济影响下的实利主义

20世纪前期,美国南方的种植同经济受到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经济基础开始动摇,传统的道德价值开始解体。更多的人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巨大磁场,投入新一轮的资本积累中。他们千方百计地投机,狂热地追求金钱。杰生就是这样。他自我克制,自我牺牲,抠抠索索攒了二十多年的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买卖。此外他还利用监护人的身份盘剥外甥女的生活费,作为委托管理人,他还用母亲的钱去投资。他不像哥哥那样执迷于南方传统的价值观和家族的荣誉感,这些道德传统好像跟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在附录中福克纳描述杰生“挑起了摇摇欲坠的祖宅里这摇摇欲坠的家庭里的全副重担”。杰生是十足的实利主义者,因而性格空虚、自私冷酷,没有什么道德内涵。这个可恨又可怜的人最终沦为一个悲剧。

三、班吉、杰生性格单一性所产生的艺术审美效果

(一)班吉破碎凌乱的感性意识所提供的客观视角

在一次采访中福克纳说道:“我先从一个智障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加动人。班吉的智障性格使得他就像一面道德镜子,家里所有的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真面目。”班吉的意识十分感性,它有些片面,但却是可靠、客观的。这些意识没有经过理性加工处理,也没有既定观念加以扭曲。因此有人说这部分读起来更像是全知的作者在叙述。

作者把班吉回忆的十几个场景分割开来并且进行了几十次的转换。读者从这凌乱的片段中不断地排序拼凑才能梳理出事情的经过,也正是透过班吉那零乱、转瞬即逝、捉摸不定的意识片段,读者对康普生家的人物形成了第一印象,对其家庭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班吉的智力水平很低,他的意识也不像正常人一样。他不能判断别人的是非对错,也不会对他人的行为评头论足。班吉的意识虽然时序混乱破碎,但是由于他的意识大多是原始性的描述,而且很少包含主观判断和评论,所以从他直观的叙述中很多读者反而会对这个家族所发生的事情获得较为客观的印象。

(二)杰生病态意识所表现的不可靠的叙述视角

与塑造班吉的单纯不同,福克纳说杰生是他塑造的最丑恶的人物。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的思维能够忠实地表现人的内心品质,杰生显然不在这些人的行列。杰生看似思维正常,叙述清晰,实则心理扭曲。由于从小被孤立,而且很少受到关爱,杰生看待家人、亲情、金钱的观念都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在他看来无情的报复不过是别人理应承担的代价,他把自己邪恶的所作所为都看为常态。

这种扭曲使杰生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无法正确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杰生的意识完全是从自我的感受和认知出发的,而他的认知是不客观的,所以杰生的叙述就是不可靠的。面对这经过病态意识浸染和修饰的内心独白,读者要想找到相对可靠的事情真相,就需要根据书中其他部分和附录的描述,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判断。当然我们要看到,正是这鲜活狂乱而看起来又符合正常逻辑的心理叙述,使得杰生的意识更加真实生动。杰生的叙述可以更好地表现他病态扭曲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了解这个人物的个性,同时告诉读者爱与理解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康普生家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很好地传递了小说的主旨。

(三)个体视角的单一性所构筑的作品整体的丰富性

福克纳用班吉和杰生不同的视角来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清晰的描述使读者逼真地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判断。班吉的单纯与杰生的邪恶仿佛是统摄整个作品的两股相对的力量,在他们截然不同的眼光的对照下,曲折地反映出了事件的过程和中心人物的光芒。小说从一个人的点视角构成了多个人的面视角,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整体性和完整性。

比起直接的讲述一个故事,福克纳更喜欢把作品中人物的心思意念直接呈现给读者,读者总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这种互动使读者参与了对作品的创造,获得更加持续强烈的艺术感受。

①②③④[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第12页,第5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杰拉德·普林斯著,徐强译,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桑德奎斯特著,隋刚,云龙等译.福克纳:破裂之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弗莱德里克.R.卡尔著,陈永国译,福克纳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作者:徐宏,文学硕士,大同大学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