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学教育的问题以及策略探讨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2
  • 阅读量217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当下时代的不断发展,也让教育正在不断地前行着,国学教育的方式也开始运用到各种教学当中,并且也成为了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方式。那么国学教育的论文怎么写?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国学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与国学教育融合的方式探究


  李艳芳(广东省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广东台山)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增多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汲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加强对经典国学的学习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注重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与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我国国学的深厚底蕴,为学生的语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润泽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与国学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国学教育;融合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教育的融合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中涉及大量优秀的诗词歌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与谚语典故等国学经典,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亲近国学、热爱国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文学涵养。


  一、精选经典国学诗文诵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挑选经典的国学诗文让学生诵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为写作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西湖》这一课时,文中有大量描述杭州西湖美景的语句,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白居易的《忆江南》作为新课的导入口,这一经典的诗文将江南的好风景描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同时引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经典国学诗文与课文的完美契合,能够将西湖的仙子形象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歌颂,从而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诗情画意[1]。


  二、注重写作教学国学融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注重与国学教育有效融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国学知识的渗透与引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吸收民族优秀文化和国学经典,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学生的写作资源储备量,积累经典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在写作教学《卧薪尝胆》这一课时,教师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品读文章,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同时要深入挖掘越王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及励精图治的优秀品质,引入诸如“有志者,事竟成”等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优秀素材。


  再如,在教学生写作关于秋天的文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搜集这类的经典诗文,如,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在经典诗句的引导下,让学生了解这一季节的特色,为学生写作教学积累大量的词汇。


  三、巧借国学内容延伸教学,拓展学生语文写作思路


  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与水平,还要注重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处于拓展思维模式及写作思路的萌芽时期,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语句知识积累,便容易对写作产生恐惧及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在教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通过国学内容加强对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掌握更多地写作的方法及技巧,借鉴经典的语句与词汇,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和知识视野,为自己的写作增光添彩。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诵读古诗文,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古人用词造句的诀窍和规律,体味诗词的节奏与押韵,领悟语句间的修辞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文字的运用法则,拓展了写作思路与逻辑。在此基础上,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就会胸有成竹、笔下生辉了,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水平[3]。


  综上所述,国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与优雅情怀,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文化知识,为语文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与国学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小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方式,不断推动两者的有效融合,不断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第2篇: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曾振虹


  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教学阶段的“地基”,在学生语文能力积累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最近几年,国学再一次进入教学视野,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整语文授课形式,将国学教育充分融入语文课堂,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一、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根基和灵魂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在长久发展中积累并保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国学教育是对国家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传播,是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基础性教育,是确保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的关键。换言之,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民族灵魂。


  (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手段


  国学教育是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国学、感受国学、了解国学,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继承并传播国学,从而达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阶段,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敏感度和好奇心,也是文化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是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底蕴、形成良好文化认知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内容缺乏


  现阶段,由于教育大环境和背景的原因,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理论教学庞杂,实际应用教学短缺,应试化严重的现象。因此,在课堂内容的设定上,一般以考试出现的知识点为主要教学目标,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国学教育内容,也只能够是理论形式上的一笔带过,学生很难在众多的知识中保留印象。加之语文课程中国学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国学营养十分有限。因此,造成了现阶段学生国学底子单薄的情况。


  (二)形式单一,枯燥呆板


  当下的语文课堂形式多以教授为主,教师主讲,学生听讲,中间的互动可能仅限于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对于刚刚开始规范学习的小学生而言是枯燥和乏味的,而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会太高。此外,国学在课本中展现的难度相对较高,单独依靠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丢失。因此,单一的教学形式也是国学教育的障碍之一。


  (三)偏离实际教学初衷


  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国学教育,我们的教学目的都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延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理解、运用并且上升到感悟的能力。而现阶段的教学目的恰恰偏离了这一点。学生获得的只是在书本、在试卷上的应对能力,而却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素养、为人根本、处事之方。这与教学初衷大相径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道德认知的文化型人才,而非纸上谈兵缺乏温度的考试机器。


  三、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一)关联国学相关内容


  想要增强小学语文国学教学的效果,首先就要增加学生与国学的接触,让他们能够尽可能的接触国学、体会国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链接国学相关内容,并将其拓展到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国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接收国学信息,汲取国学营养。而国学与语文教学的充分结合也能够促进国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掌握国学精髓,用国学文化促进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二)丰富国学教学形式


  在我们固有的教学认知里,教学的模式一般为老师教,学生学。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于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形式,可以增加视频观赏、活动举办或者文化游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其中,感受比听说的效果要好的多。例如:课堂上举办“小小书生懂礼貌”的活动,学生可以身着古装,进行一场古代礼仪的展示,在此过程中加入一些语文中的人称、礼貌用语以及对话中的修辞句式等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精髓,同时又能够学到适用的语文知识,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三)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效果的考量而言,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试卷和成绩上,也要放眼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以及日常生活中行为和语言的反馈。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国学而言,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反馈。例如:他可能记不住孔子的背景和身份,但是他能够在我们的国学教学后懂得尊师中道,谦逊有礼,这就是国学环境熏陶下的素质体现,也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也要从教师的角度理解教育,理解国学,做到不局限、不刻板、拓宽眼界、丰盈国学教育。


  【结语】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和开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也必须从自身的角度了解语文教学,了解国学教育。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更新、丰盈、开拓教学视野,用丰富的课堂内容、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宽广的教学眼界做好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国学文化传播者。


  第3篇:探究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白玉琴(山西省五台县龙泉学校,山西五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融入国学教育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不断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现状,探讨将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学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国学是传统的中国思想和学术文化,包括历史中形成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等内容,是我国固有的学问体系。其中,传统思想文化是国学的核心所在,也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所谓国学教育就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载体,以经典诵读为基本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教育。语文教学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同时国学文化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在经典诵读和学习中增强语言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学校也纷纷掀起学习国学、诵读经典的热潮。很多学校将国学教育纳入了语文课程设置之中,并在课堂中固定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和时间。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国学教育以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目纳入诵读范围,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接近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思想情操的熏陶和提升。从实践来看,尽管当前国学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开展途径以诵读为主,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教师层面来看,一些教师缺乏对于国学教育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篇目选取上较为随意,没有从学生喜好、接受程度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生对于国学教育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国学,有的学生认为经典诵读加重了学习负担,只是出于应付老师检查而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也有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很高,期待国学教育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二、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1.以教材为基础,积极拓展阅读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国学经典篇目,是学习国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中的国学篇目为主线,将阅读的范围拓展至整个篇章或者是作者的其他作品甚至是其他作者的相似相关作品,从而围绕教材内容形成国学教育的系统化、结构化内容,真正将国学教育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广泛阅读国学篇目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教材中的《论语十则》时,向学生介绍《论语》中的其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拓展阅读《归去来兮辞》。通过介绍与教材相关的经典篇目,不断开阔学生的国学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情境创设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国学不感兴趣,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篇目内容和语言方式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无法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到陌生、难懂。通过创设国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经典篇目中描绘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接近国学、学习国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声情并茂、图文兼具的课件,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


  3.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深入感悟国学内涵


  经典诵读是学习国学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感悟国学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诵读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领读、共同跟读,还可以是分段读、分组读,以灵活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在诵读中学习,在诵读中思考,在诵读中感悟,真正实现诵读过程中的深刻领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思想的提升。


  4.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丰富国学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是学习国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丰富国学体验的重要载体。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设计成舞台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深刻体会其中语言内容和思想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对人物语言和动作进行深刻剖析,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特点,在活灵活现的表演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诗词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深入体验国学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将国学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胡晓庆(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吉林农安130200)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璀璨的篇章,提倡国学教育,是希望将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使学生对我国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学渗透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


  任何一种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我们传承国学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传承经典,渗透国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强,开展国学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目前来看,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各种国学教育思想层出不穷,这其中也包括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的礼仪、什么是仁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学生能够懂得人生的道理,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优良的品质,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这些都体现了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成出现历史断层的国家,从未间断的历史传承铸就了中华名族的灿烂文明,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国家利用极端的时间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中国又带至历史舞台的最前端。国家的强盛是每一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最有力的保障。在经济与社会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也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我国已经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并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重视起这项工作。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对待某件事情的一种态度,我们把责任感划归于社会道德心理,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的内容,是希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1.攫取汉字学习的乐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汉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汉字,一切文明的传承就无从谈起。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汉字的独特的美是最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强大的业务能力,能够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这份美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具备什么样的意思的表达,还应该交给学生这个字发展至今,经历的怎样的变化,其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汉字的美。


  2.通过故事进行熏陶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选用恰当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支撑,也是为语文学习注入新鲜的学血液。我们在学习《徐悲鸿励志作画》这篇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作画。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机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指导的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从小我们就接触到许多这样的励志故事。


  《囊萤映雪》《凿壁借光》《警枕励志》等等,这些故事都在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怕苦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用这些故事,可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最主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视野,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不同的故事说明同样的道理,学生还能通过学习,学会融会贯通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也乐于听故事。在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用成语,并且适时介绍一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在进行国学渗透的过程中,那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使学生的记忆内容丰富起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故事,教师刻意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准备脚本,安排学生表演;可以进行成语故事比赛,看看谁掌握的故事更多,等等。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更深入地了解知识本身的内容。以角色表演为例,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角色,成语背后的故事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性更高,理解得更好。


  作为国学经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更具古典美,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性格品格。


  以《狐假虎威》为例,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这样对这个成语故事进行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名炫耀自己的故事,文章中“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句话,同学们如果进行模仿,会怎么说?


  学生甲将原文中的“观”改成了“看”,而学生乙则把“观”改成了“窥”,这就是对文字的熟练运用,也同样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古味十足,让人称赞,这个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也得到活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了对课文的总结,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掌握的印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运用唐诗宋词使语文教学内容更丰盈


  我国的诗歌发展,就像是璀璨星河里无数闪光的星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经典诗句。经过历史的洗礼,流传下来的,都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引用恰当的诗句,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史上最优秀的代表,在课内拓展及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灿烂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的美的能力。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诗词,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学经典渗透途径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