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 投稿淘淘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21次
  • 评分4
  • 94
  • 0

文/雷建辉

摘要:现代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掌握打针、送药、测血压、量体温的单一技能,而是还能胜任健身指导、康复理疗、心理抚慰等多重角色。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心康体健,且有较高职业素养,具备多重角色的新型护理人员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研究对此课题做粗浅探索,开辟体育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新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综合素质

课 题: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KYA09,项目成员:孙宏斌、王利民、张新、李保红。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务护理人员的主力军,其专业属性决定他们不仅需要完备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质、健美的体形、良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体育课教学应从学生心理、生理机能和专业性质出发,通过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方法等系列化的研究,构建出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模式,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一、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现状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下,教师时常依据本人特长或喜好,随意选择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繁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育课教学未能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作用,缺乏针对专业的专门性和补偿性身体训练;对体育课教学重视不够,忽视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落后陈旧的体育设施不能与教学相配套,一些时尚体育项目难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改革思路

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体育思想。它已成为一种有影响的世界教育思潮。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和健康,而是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自我健身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放在首位,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接轨。

2.体育课教学与职业发展契合

(1)体育教学应强化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各种职业需要强健的体魄支撑,职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体能的竞争。护理专业工作强度大,要求手疾眼快、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中常处于站立,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教学中可采用健身跑、爬楼梯、仰卧起坐、跳绳、游戏、球类、轮滑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

(2)体育教学应传授康复体育知识,使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体育教师要与专业教师深度沟通、协作,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康复医疗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地指导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康复理疗。实际教学中,可由医学专业教师负责康复基础知识传授,体育教师承担医疗体操、运动处方的训练。比如腰椎间盘突出,专业教师讲授病因机理,体育教师担任康复医疗体操训练部分,使学生掌握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技巧和能力。

(3)体育课教学应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医学要求护理者往往承担着多重角色,因而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体育教学中要通过耐力跑、拔河、接力赛、游戏等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稳定乐观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心态、朴素自然的竞争意识、友善亲和的沟通能力、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坚贞顽强的意志品质。

(4)体育课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仪表、仪态、礼仪及气质的培养。护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其仪表、仪态、礼仪及气质都会对病人和家属产生作用。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张恬静的笑脸、一种文雅健康的姿态、一个优雅端庄的举止,会让患者感到舒心和愉悦。教学中通过形体训练,规范各种姿态,使学生完善形象,升华气质。通过对胸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反复锻炼,形成健康体质和优雅体态。采用芭蕾把杆动作训练有助于塑造优美体态,给人以朝气蓬勃,举止高雅大方,焕发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感觉。

三、小结

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应根据职业特点,筛选相应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把管用见效的教学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理念,我们应调整内容,变换思路,使体育教育的作用有机地融入到护理专业中,培养出业务精通、仪容整洁、仪态大方、姿态优美、富有内涵、气质高雅的新型护理工作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建坤.体育创新教育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4).

[2]何玉凤.加强体育教学培养新型护理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9(5).

[3]张平波.医疗保健体育与高职护理专业结合教学探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