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利用课堂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分析

  • 投稿南木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40次
  • 评分4
  • 27
  • 0

李冲伟 宋 鸽

摘要: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教学评价机制的相关调研,本文对如何利用该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评价机制 学习积极性 途径分析

课题:本文的教学调研基于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B06。

一、课堂评价机制概述

课堂评价机制是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对学生学习质量、表现及效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机制。大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然而,他们毕竟年龄尚小,自制力不足。因此,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学生经历高考后,往往思想上有一些懈怠情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评价机制是检验并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课堂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尊重和完善学生个体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它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通过公平、恰当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评价机制还包括学生对自身以及同学的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总结近期学习的成果,增强自信心与责任感,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对自身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使其学习别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评价机制的多样性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大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通过课堂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途径分析

1.教师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及时、合理的教学鼓励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而言,当面对学习中实验、作业的困难以及研究课题中的窘境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无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全面、回答是否精准,老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学生认识有差错或者思考不全面的情况,老师要通过适当的语言进行纠正,认识到学生思考成果值得肯定的一面,并对其存在问题的方面进行引导。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经过以往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的学习,通常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独立能力,自身的评价往往比教师评价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和长久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及效果进行一定的总结,主动发现自身学习的问题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评价是一项基本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发挥最大的潜能。通过自我评价以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会对自我有一个正确、明了的认识,及时察觉自己所处的现状,能够调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学习的进步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学习小组合作实现多元化评价

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以实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分小组合作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分小组合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划分不同的小组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从别人身上学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东西。学习小组的多元化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小结

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师激励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间的多元化评价等都是完善评价机制以及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方法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莹莹.试论如何利用课堂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8).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