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建筑材料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方案设计探究

  • 投稿老妖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51次
  • 评分4
  • 90
  • 0

文/杨 帆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深化课程改革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本文就高职建筑材料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工学结合 项目 方案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发展办学的基础上,依赖企业真实项目的良好环境,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的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要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其要点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机构和项目小组,共同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处在工程项目生产环境中,与生产实际接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教学过程基于行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与自己的行动相关联;学生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机会通过调查、研究、咨询、请教,独立克服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处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采用项目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完成(或分工)整个项目;在不断地追踪预期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结束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建筑材料课教学方案设计

现以建筑材料课为例,提出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案设计并进行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型: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

1.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外形,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材料的取样执行标准、取样方法;掌握正确选用、检验和保管材料的方法;熟悉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规范;掌握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标准和规范独立完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操作,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完成试验报告,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正确地选用、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运用网络或工学结合活动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能运用多媒体或工学结合活动获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项目学习计划制订和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计划和报告等应用文写作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2.项目工作目标

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组工作计划、个人项目学习计划;完成项目总工作报告、项目组工作报告;完成工作日记、试验报告;完成项目工作总结、项目组工作总结、个人项目学习总结。

3.计划学时

第1周至第15周总学时为60,周学时4学时(每周安排一天下午5、6、7、8节)。在施工现场教学时,各组每完成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

4.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5.教学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工作目标;建筑材料高职教材;《××试验员手册》《建筑材料与检测手册(附能力训练活页手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材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材料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材料试验方法》《××材料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程》《××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图集》;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施工图样等。

6.教学框架

组建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模拟项目部,指导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担任负责人。下设4个项目小组,每个组由1个学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组长。项目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如下。

(1)第一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建筑材料项目学习动员,公布项目工作计划,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做好总体部署,强调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行动路线;组成四个项目学习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合理组织和分配人员;按项目工作计划做出项目小组工作计划和个人项目学习计划。

(2)第二至第七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以选定的教学模型为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水泥质量检测与分析、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砂浆质量检测与分析及石材、砖和砌块质量检测与分析和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防水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功能性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完成专业理论测试。

(3)第八周至第十四周:在选定的教学模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教学。完成任务:按四个项目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分别开展实践活动,即开展走访、调查、咨询、请教、研究活动并参与工作,每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识读项目施工图样;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统计、计划、选用、保管方法;学习材料抽样及检测仪器设备应用;学习水泥、混凝土、石材、砖和砌块、金属材料、防水材料质量检测;学习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完成施工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完成实践活动过程考核。

(4)第十五周:校内集中教学。各项目小组长和每个学生分别提出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并向全班汇报,指导教师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总结,对各项目组的活动进行点评和成果展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日记、项目学习计划、材料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等的质量以及专业理论测试、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参考学生汇报和质疑答辩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建筑材料课学习成绩。

7.注意事项

(1)项目的选择。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出色的项目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控制下体现工学结合,既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实际工程项目所在地距离学校交通便利,校企合作前期准备条件成熟。

(2)计划的制订。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项目工作计划,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教师要认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了解项目实施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进行项目分组、选定组长,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项目学习计划。

(3)项目实施准备。项目实施是指项目确立之后,项目执行者运用所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项目付诸行动的工作过程,是完成整个项目质量好坏的关键。然而,项目实施的先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如要做好模拟项目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分工落实、召开筹备会议、筹措经费、安全及交通配备、校企联络和磋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

(4)成果展示和点评 。在项目完成后,根据项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取得的成功进行展示,共同进行点评,提出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50%来源于闭卷考核(专业理论测试),50%来源于开卷考核。开卷考核范畴为:项目学习计划、工作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汇报答辩等方面的质量;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以及完成建筑材料检测操作能力、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力、正确选用和验收及保管材料的能力、获取市场新信息能力、项目学习计划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开卷考核由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完成。

三、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建议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充分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综合训练,纵向注意能力的多元化,横向注意能力的层次化,理论教学服务于行业企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体系是两个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学科知识模块要面对岗位群构建,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知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改革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过程性”考核。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目标过程中的能力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终结性”考核办法,遵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项目设计、听取汇报、现场测试、质疑答辩、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3.改革教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工作流程,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注重将生产实际所涉及的典型案例、图、表、标准等及时引入教材,把教材编成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的技术手册。也可以及时编制、修改和完善与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相配套的讲义,把选用的高职教材仅作为课程学习的参考书。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应通过多渠道配备教师、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课程改革,使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小结

总之,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项目教学法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过程中,使课程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