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样化互动 多模式融合——南通理工学院开辟校企合作新路径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33次
  • 评分4
  • 98
  • 0

文/本刊记者朱玥璇

走在南通理工学院的校园里,你会看到路边一排排像“风扇”又像“路灯”的“家伙”,这是什么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唐永泽为记者释疑:“这是校企共同研发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不仅能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发电,还可以通过‘风扇’进行风力发电。像这样校企共同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

南通理工学院一直秉承“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多模式融合之路。

上篇:夯实校企融合之基

“根深之树不易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若想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打牢合作的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南通理工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建立起环环相扣的校企“八共同”,即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校企共同聚集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授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立足区域经济,优化专业设置

在南通市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学校以“校企合作”为主题,专门布置了关于校企合作的展览馆。在此展览馆中,记者了解到在学校建校之初是以文科为主,随后才逐渐转向工科。看到这一现象,记者很疑惑,为何短短几年学校的转型如此之大?科技与产教合作处副处长卑五九告诉记者:“与企业合作之初,企业会考量学校的综合实力。只有专业对口,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而在南通的企业大多偏向于技术型。”

为此,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校企合作中尝试将专业融入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南通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着重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大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以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

“与企业合作的一大好处是能紧紧抓住企业、行业的发展脉搏,立足于南通市的经济现状以及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卑五九说,江苏省南通市被誉为“建筑之乡”,建筑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有数十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和百万建筑队伍。学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等七个建筑类专业,来迎合区域产业的发展。学校还凭借滨江临海、风电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在全国开设了风能与动力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组建了新能源工程系,满足南通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企业需求,共筑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是实施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首先要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而人才从何而来?这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校的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会通过调研、讨论、论证等方式来制订培养方案。”卑五九表示,学校每个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都必须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使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目前,学校7个院(系)均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组成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学校各个院(系)都坚持由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样各个系的专业教师也定期去相关企业进行需求调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在制订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新能源系主任岳云峰、机电学院院长袁定国到江苏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生产工业以及人才需求的调研,使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同时,学校还基于企业需求来规划教学课程,以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线,各专业教师团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如在学校新能源工程系与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承担了《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并共同开发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教学资源与企业实现“零对接”

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为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首先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二是接受企业聘请,学校教师到企业兼任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等。学校每年还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并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的企业学习,汲取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样,学校会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资源,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技能大赛等教学活动中均实行“双师”教学和指导。“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教室,给学生传授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及最新技术。”教务处副处长陈国良说。

与此同时,学校还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在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的同时,实习企业也派专门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训导师。担任实训导师的一般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者高级技师,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

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目前建有7个基础实验教学基地、7个专业中心实验室、7个技能实训中心、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6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其中,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南通东之杰电器有限公司、南通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同打造了“紫琅科技园”。该园区由学校在2009年与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共同创建,并于2010年成为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入园企业已近30余家,入园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为推动南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也为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业以及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质保体系助力,共促学生就业

南通理工学院2007年在江苏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引进IS9001: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获得相应证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与学校日常、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同时,学校还在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每年进行广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就业的方向。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学生就业作为检验校企合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就业办的老师说。学校一直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学校做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学校坚持每年举办2场参会企业在100家以上的大型招聘会、3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会,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的岗位选择机会。透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下篇:创新校企合作融合模式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说过:“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均是学校与企业共享实训室或者开展“订单班”方式的合作,这种循规蹈矩的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职业院校。南通理工学院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八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四种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前校后厂、亦工亦学”——“自主型”合作

通过陈国良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学校最开始采用的是自主型合作模式,即学校的教学部门与学校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该模式是由学校专业教师承担管理和生产,对外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按照企业模式经营;对内则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生产任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学生在这种企业内项岗实习,可以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目前,学校成功并成熟采用该模式的合作企业共有两家,一家是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另外一家是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陈国良说。

以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是学校在2006年投资创办的一家经工商及维修行业正式注册的一类汽车维修企业,集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美容装潢、汽车用品销售、汽车俱乐部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公司。该公司作为学校内部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对外承接维修业务的同时,还承担学生汽车维修实训、汽车美容与装潢实训、岗位实习等项目。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实训和实习,更熟悉企业生产岗位流程和企业管理,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被聘为学校汽车运用工程系汽车维修服务中心主任,部分教师兼任公司的技术人员,学生参与整个工作流程,是典型的“前校后厂、亦工亦学”的生产与教学融合模式。

“筑巢引凤”——“入驻型”合作

“若想让学校跟企业有更为密切的互动,必须引企业进驻校园。为此,学校要提供更大的平台,吸引企业来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陈国良表示,作为江苏省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一紫琅科技园就为企业提供了入驻的环境。南通智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入驻型”合作模式中最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人才定制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建有可支持多方需求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

南通智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校企共同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了嵌入式开发平台、移动通信实训平台180多套。学校利用该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企业还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企业需求加入必要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课程置换的形式,嵌入教学计划课程。企业工程师还承担专门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的实习。2012年,软件工程系2010级80余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面的实训,理论学习一个月,实操三个月。“入驻型”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双向互动”——“共建型”合作

为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学校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设备和资金投入,共同建设校园实验室(实训室)。共建的实验室(实训室)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目前,与学校开展“共建型”合作的企业有7家,其中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最为密切。

学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投入1500万元共建了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验室。GE智能平台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旗下的一家经验丰富的高端科技公司,也是全球范围内自动化和嵌入式计算领域的软件、硬件、服务和专业技术的供应商。在合作期间,GE智能平台为学校学生不仅提供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场地,而且还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设计大赛——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赛项,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和船舶工程系的学生组成“紫琅队”,在共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进行创新设计,最终获得了大赛优胜奖。

“驻外结合”——“校外型”合作

除了引企入校,学校还采取了第四种合作方式——“校外型”合作。该模式由学校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合作的企业均建有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校外型”合作企业之一。该公司是一家集汽车销售、维修、装潢、美容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于2006年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在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学校汽车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先后接纳了学校数百名优秀学生来此顶岗实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学生遇到操作难题时可以随时请教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实训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成为“准员工”。

多年来,南通理工学院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目前已分别与江苏省内外2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合作协议。经过多年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江苏省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点”等30多项荣誉称号。